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控的策略探析
2020-02-28文|程斌
文| 程 斌
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监督服务的职能,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和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控加强策略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控现状
1.财务预算管控认知不到位。目前在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管控现状上,还有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控缺乏认知的问题,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状内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的活动经费,都是由财政部门所直接指定的,所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只是在结合财政部门制定经费的基础上,来进行一种简单地财务预算流程。这种财务预算情况流于形式,不能让相关的事业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缺乏主动性的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此理解不到位,从而让财务预算管控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2.财务预算编制内容不达标。其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控现状上,还有着编制内容不达标的问题。有着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工作几乎由财务部门一手完成,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或者是其他经营环节进行涉及,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整体的工作了解程度不够,不能对各个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把控。从而导致财务预算编制内容不达标,非常容易在编制过程中出现漏洞,这也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控亟待解决的问题。
3.财务预算落实难和考核机制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针对单个项目进行经费开支的时候,普遍有着较为随意的情况。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强,无法将一些预算编制内容落到实处,从而直接产生了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编制内容脱节的产生。最后一些财务预算考核机制还不够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就难以展开,对一些重点项目的财务预算管控,无法对执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计,也不利于财务预算的落实和作用发挥,这些都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控所需要重视起来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控的加强策略
完善内控制度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落实难的问题,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一种内控制度的建设,从而为财务预算的执行提供制度基础。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求,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开展情况,从而建立起多个配套制度。首先内控制度完善需要明确一种岗位责任制,对各个部门的预算责任和管控责任都进行逐级划分,并且将总体的预算战略进行细分,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环节工作都处于内部控制之中。其次要建立起一种约束机制,对一些重大项目的预算范围和权限进行明确,按照一种严格的审批机制,让预算执行做到有制度可依,有法可循,就能够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最后还要完善一种监督检查制度,对预算管控中的重要项目预算和审核都要进行经常性的监督。
加强预算管控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控加强策略,还需要加强财务预算的管控执行力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控部门不仅需要制定出和相关预算编制能够配套执行的制度和方法,还需要对一些预算收支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避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产生脱节现象。
为了确保相关的预算执行能够顺利进行,还需要对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和步骤都进行完善,尤其是需要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完善,从而保证各项的预算经费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应有的使用效益。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认知度不够和编制内容不达标的问题,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认知理念强化和专业素养强化,提高行针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并且让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这种素质提升主要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让财务人员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财务人员对预算管控的重要性认知,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在业务培训上,需要针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对一些在岗会计人员加强有关《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职业培训,尽量做到业务培训过程中的教育对象层次化和知识结构系统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更新提供基础保证,从而让财务人员所编制出的预算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还有着预算执行力不强、编制内容不达标以及单位认知不到位等问题,所以需要在应用上采取管控执行力加强、内控制度完善以及人员素养提高等措施,从而全面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