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固定资产处置风险防范
2020-09-28辛立冶
文| 辛立冶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因为不经常发生固定资产处置业务使得这个方面的管理比较薄弱。没有对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难以最大化,还有可能会出现资产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使得国有资产流失造成财政损失。为了避免国有资产出现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做好风险防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传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中暴露出的风险分析
处置过程较为随意
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通常都是由资产的使用人或者资产的所在科室提出申请,单位的管理部门会与技术部门或者专业人员进行资产鉴定,最后经财政部门审批后,单位财务部门方可核销固定资产。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有固定的流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固定资产是否还有继续使用的价值等鉴定并没有非常权威的部门来做,只是根据使用者和所属部门简单的判断来评价固定资产是否到了报废期。当单位采购的新的设备之后,原有的旧设备就有可能会放到库房里闲置不用了,直到放了很久之后才想把旧的固定资产处置掉,这都体现了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比较随意。
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缺乏监管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想要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是单位自行处理的,对于如何处置和固定资产在处置的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并不进行拍照留档或者记录,固定资产的处置并没有第三方进行监管。一些没有使用与维修价值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处置申请,而是私自处理,这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统计和管理也会造成影响。
国家财政部门也不能对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了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腐败问题,造成固有资产流失,使得国家财政的资金损失。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
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虽然我们都知道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资产,但是很少会有人认真思考固定资产应该如何管理才能让其实现价值最大化。从国家层面,国家都国有资产的管理非常重视,但到了地方,有部分单位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益的思想,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考虑的是单位的现有办公条件有什么不足,如何才能向财政申请经费采购办公用品和如何才能提升政绩,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明面上的收益,所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就相对较弱。
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风险的措施分析
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类账目上的最终退出环节,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否合理合规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言非常重要。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把好固定资产的出口这一关,保证国家财政资金不在这一环节流失。下面对如何防范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中遇到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应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应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作为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任职考核的标准,以督促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保证事业单位各科室认真履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固定资产所在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固定资产是否满足处置条件最了解的行政主体,从行政事业单位入手,做好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控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为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首先要意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处置会对我国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要从单位的领导部门起带头作用,重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在提高了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意识之后,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内部处理申请与审批流程,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办法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从申请到审批的工作流程大致是:固定资产使用者向自己部门领导提出处置申请,部门领导同意之后提交技术鉴定部门进行现场鉴定,并且出具鉴定结果和鉴定依据,由鉴定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处理意见,把处理意见提交给单位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批,后报财政部门审批再进行处置。
对于超过一定价值的大型固定资产在处置之前还需要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在会议上由领导共同商议决定如何处置固定资产同时上报给负责管理资产的财政部门审批。对与审批通过之后需要处置的固定资产,单位也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并交由有资质的并且与政府签订协议的回收机构进行处置,相关手续也需要保留齐全,处置之后的收益也需要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上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国家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办法进行细化
财政部门是国家财政大权的管家,国家的钱怎么花、花在哪里都由财政部门决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需要由财政部门拨经费去采购,最后的固定资产处理也应该经过财政部门的确认。所以,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防范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财政部门应该对固定资产处置这项重要工作进行细化,让固定资产的处置过程更加合理化、合法化。
具体的细化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入手:第一,对固定资产进行多个层次的细化分类,每个类型的固定资产应该有明确的使用年限标准,在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处置固定资产时,先通过使用年限的标准来判断是否应该处置。对于年限差距过大的处置申请一定要严格审查,找出处置原因,必要时对管理不得当的单位进行警告或者处罚等。第二,委托第三方或者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随意处置的情况。第三,财政部门可以经过筛选来确定固定资产的鉴定与回收方,保证固定资产的处置过程透明化。
除了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财政部门还可以整理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给有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工作参考。
完善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完整的会计核算可以非常直观的反映固定资产处置过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计可能只对处置的结果进行核算。如果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过程总是被简化,就容易遗漏处置过程中的细节工作,为了能够直观的体现固定资产处置的整个过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比如,固定资产在还没有处置之前已经有的折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处置费用、处置结束时产生的处置收益等科目,都需要在账本中有所体现,并最后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做减少处理。通过完整的会计核算来记录固定资产处置的完整过程也可以作为审核固定资产处置是否符合规定的一项指标,应该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总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正常运行提供物质保障的,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固定资产完成自身价值之后被妥善处理的过程。防范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国家财政管好钱袋子的重要途径。为此,行政事业单位与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的财政部门都需要重视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不随意和私自处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来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业务,坚决维护国有财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