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0-02-28文|宋玲
文| 宋 玲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存在管理周期长、程序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因此加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力度、完善具体管理模式,能够对企业的良性运营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常见问题分析
(1)投资规划缺乏整体一致性。许多企业在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时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的关注与重视,缺乏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认知,在规划设计制定过程中大都注重短期利益的获得,忽视了长期性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上大都实行统一调配的集中管理模式,只注重对企业实物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实物资产相对的固定资产无法进行科学估算与合理配置,对其各组成部分的实际发展价值及投入产出比存在模糊管理现象,最终导致资产闲置及流失。(2)固定资产核算控制机制不健全。在一些企业内部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严重核算问题,这是由于企业为了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所得税的费用支出,就采用掩藏实际经营情况、对已竣工项目采取不入账的操作方式,以促进税后利润最大化实现;一些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收益,以当期经营状况为依据对固定资产进行虚假折旧操作,导致出现资产综合评估价值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现象;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控机制,只注重资产配置而忽视后期的保养维护工作,以此降低成本支出谋求眼前利益,最终导致固定资产受到严重损害。(3)投资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与完善性。具体投资行为缺乏科学决策的指引和严格制度的约束,流动资金滞留、资产空壳化运行等问题时有发生;实际投资风险系数较大,极易发生盲目投资等实际管理问题。许多固定资产项目不仅没有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成为大量消耗成本资金的发展累赘;相关管理部门只注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导致出现资产设备缺乏专人管理、日常养护无人问津等现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各部门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数据共享活动,管理水平及运营效率被极大削弱和降低。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策略
1.制定科学规划,优化结构配置。企业要对自身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及资产价值评估工作,对其可操作性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从而制定出既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又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投资决策;对企业现存固定资产价值结合实际增长率、利润率、产值率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尽力盘活闲置资产、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方式,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及投资效益。
2.健全核算制度,完善内控机制。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工作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核算制度与内控机制,确保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及管理上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内容如下:制定出科学严格的固定资产预算、核算制度,明确各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范围,将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管理等内容划分给不同职责部门管理,各个部门建立起相互协作、互为监督制约的关系;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激励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动力,促使具体投资管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严格管理流程,有效转化风险。企业要将自身的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种类,在此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投资管理。涉及到那些价值高、技术新的固定资产,必须予以重点维护与保养,以保障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经营效率的提高;涉及到那些技术含量低的如建筑物等固定资产,也要加强后期维护工作,以有效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制定系统周密的固定资产转让、处理、报废操作制度,严格审批流程,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损耗与流失;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实行科学严格的折旧操作制度,以此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
4.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全程监督管理。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手工统计等传统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各个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帮助企业高层对固定资产的运营管理及损耗变化情况产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管理决策;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及实际运营效益。
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市场竞争形势的加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健全的固定资产预算核算机制、严格的内部控制系统及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都对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对其加大关注力度,注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从而推动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