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研究
2020-02-28文|刘嵘
文| 刘 嵘
由于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机构,其主要的作用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单位,所以一直以来忽视了对单位的经济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也需要随之进行相关的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但是因为事业单位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意义
(1)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在改革的过程中,其经济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不仅仅是依靠国家,还需要自己进行“创收”,以此帮助自身的长久发展。事业单位通过加强经济管理,能够详细的了解单位每一步资金的流动,有助于其对资金使用做好更好的规划,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2)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目标对其后续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的同时,能够协调人力、资金等各个方面,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有效利用,使得他们的发展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3)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全面管理。经济管理包括事业单位发展的全过程,只要涉及到资金就会出现经济管理,因此经济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无所不在。加强经济管理的同时能够对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排查,有助于单位及时修正不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问题。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与创新机制
(1)提升经济管理中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一是要不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加强考核,通过绩效考核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与晋升机制结合,把理论学习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强化学习。二是加强财务知识的日常学习,例如利用杂志、公众号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2)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进行流程管理,对财务管理实行流程化、规范化,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入库、领用、及报废等流程,并盘查固定资产,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也包括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盘点,生成盘点表,出现明显盈亏问题,就需要经济管理工作中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每项工作都有专门负责人,出现问题找对应的负责人处理。二是建立奖惩制度,对事业单位造成巨大损失的,要进行处罚,要有明确的追责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的整体利益。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以便及时纠错。最终形成健全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率和解决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3)重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是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力度,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强化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和落实;其二,科学编制预算,只有提高了预算编制质量,才能切实将预算工作执行到位,因此,编制使要结合各部门情况,让各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使预算编制更加全面、规范,并且在编制时还需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政策方针、财务工作情况,最终完善出合理的预算编制,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为事业单位资金利用提供安全保障;其三,预算批复下达后,相关人员按照批复文件严格执行,各岗位工作人员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责,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预算管理中还需加强对财务预决算的审核、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防止预决算发生较大的偏差。(4)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会贯穿管理、技术、经济等多种因素,再加上事业单位工作事务繁琐,各环节工作中都会隐藏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导致潜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这些风险因素会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显得十分重要。风险预警即通过风险识别、评价,实现对风险隐患的防控、处理,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风险预警工作已经成为许多企事业单位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为此,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实时掌握动态变化,识别实际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科学分类并评估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合理规划经济管理工作,科学部署资金使用,以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安全。
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务必提高认识程度,并通过健全经济管理组织、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加大预算管理力度、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措施,完善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使事业单位积极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