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成效与挑战分析

2020-02-28吴凤娇

关键词:台资片区试验区

陈 蓉,吴凤娇

(闽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福建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21日运行以来,大力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达到预期目标。2018年5月4号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要求福建自贸试验区发挥沿海近台优势,在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的成效及面临挑战,并据此提出进一步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的对策和举措。

一、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成效

福建自贸试验区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至2019年12月已先后推出创新举措410项,其中对台创新举措89项,基本形成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体系。截止2020年3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台资企业2520家,合同台资67.9亿美元,分别占同期福建省新增台企、合同台资的40.9%和43.4%。其中,23家台资金融机构落户福建,居全国第二位[1]。

(一)福州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总体运行态势与成效

1.福州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总体运行态势

福州片区对台产业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1)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2)物联网、在线教育、增值电信等服务外包产业;(3)电子商务、水产交易及冷链物流;(4)医疗服务和教育;(5)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以来,福州片区先后推出21项对台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缩减台资准入“负面清单”,对台产业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截止2020年4月,福州自贸片区新增台资企业415个,注册资本59亿元[2]。

2.福州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成效。

目前,福州片区已建成两岸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两岸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两岸智慧城市研发中心暨中试基地和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等一批对台产业合作载体。通过两岸企业的研发合作,已在抗菌超薄玻璃、二维码解码芯片领域取得突破。金融、保险、旅游、医疗、文创、演艺等17个领域陆续对台开放,300多项台资服务业项目先后在福州片区落地。对台金融和跨境金融业务有效推进,已设立总行级的“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两岸金融服务中心”等特色业务中心10家。福州片区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台资企业资本项下白名单制度,简化办理资本项下结汇政策。截止2019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海峡两岸跨境金融中心”已累计办理对台跨境收支426.8亿元、对台融资169.38亿元,对台经贸、跨境金融的综合服务水平有效提高[3]。此外,福州片区积极打造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平台,7大“两岸三创”基地累计入驻250个台湾青创项目,在吸引台湾青年创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福州片区典型台湾企业入驻情况

四家台资银行(台湾银行、彰化银行、华南商业银行、合作金库银行)落户福州,其中彰化银行福州分行成为大陆首家开业即可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台资银行。富邦财险、国泰人寿、国泰财险等4家台资保险公司在福州设立保险机构,台湾耀鼎人才中介、台湾钜太文旅、海峡联合骨科医院、台资“驴妈妈”旅行社等服务业项目落地福州片区。

(二)厦门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总体运行态势与成效

1.厦门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总体运行态势

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截止2019年5月,厦门片区在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方面陆续出台26条创新举措,累计新增台资企业1229家,注册资本超222亿元。2019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厦门片区新增台资企业197户、注册资本18.55亿元[4]。

2.厦门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成效

厦门片区积极拓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对台产业合作,推进两岸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集聚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人才200余人。金融合作方面,厦门片区与台湾地区金融行业组织建立合作机制,为台资银行投资落户提供绿色通道。截止2019年底,已有23家台湾地区的银行机构在厦门开立41个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随着自贸试验区现代服务业逐步对台开放,大陆首家两岸合资券商、两岸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首家台资独资海员外派机构等台资项目先后在厦门片区落户,腾邦欣欣旅游电商产业园、两岸旅游人员培训基地、台湾文创体验空间等旅游文化项目也在陆续推进。厦门片区在吸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已发展形成20个具有对台特色的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创客提供商业、技术、市场、人力、财务等方面的精准服务。截止2019年5月,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共入驻各类台湾创业团队约201个。

3.厦门片区典型台湾企业入驻情况

2017年3月,丽宝生医(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片区落户,专攻癌症基因测序、分子检测等精准医疗技术。2017年7月厦门机电设备展示交易中心正式开业,吸引台湾友嘉精密机械、百德机械等众多企业入驻交易中心,台湾智能制造全产业链服务模块已完整在厦门片区落地。2018年1月,厦门半导体集团与台湾恒劲科技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共同建设高端封装载板研发、设计和制造项目。此外,厦门片区先后吸引了中国信托银行、富邦财险、永丰证券等台资金融机构在厦门投资。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厦门台塑兴公司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有限公司、沛亚人力、台湾大陆通商专业事务所、厦门量能文化演艺经纪有限公司等台资企业先后落户厦门片区。

(三)平潭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总体运行态势与成效

1.平潭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总体运行态势

平潭片区以“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为目标定位,在投资、贸易、航运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对台企台胞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在对台融合开放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截止2019年5月,平潭片区先后推出创新举措150项,其中对台54项,占福建自贸区对台创新成果七成以上。

2.平潭片区对台产业合作成效

平潭片区积极推进“一岛两标”(即大陆标准和台湾地区标准在平潭岛内包容共存、互认互通),开展涵盖134项国家职业资格的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工作。截止2019年底,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已发布95小项职业资格比对项目,累计受理并发放采信证明539本,首次实现20项台湾地区技能类职业资格可直接换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5]。随着旅游、建筑、医疗、教育等领域持续扩大对台开放,越来越多台资企业选择落户平潭。截止2020年3月,已有10家台资旅行社、6家台资专科医院及个体诊所、3家台资学前教育机构在平潭注册落地。此外,62家台湾建筑企业、7家台湾环保企业在平潭备案,并承揽或参与近40个公共工程项目[6]。

3.平潭片区典型台湾企业入驻情况

2016年1月8日,平潭(台湾)爱维口腔医院正式开业,成为平潭首家闽台合作医疗机构。2016年10月,全国唯一一家以台湾商品为主打且以平潭台湾两岸通路为承载的电子商务平台——“台品购”上线试运营。此外,台达电子、宗仁科技和迈康生技等一批知名台资企业先后在平潭台湾创业园落地并实现快速发展。

二、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面临的挑战

福建自贸试验区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在闽台产业合作和双向投资方面不断探索,两岸货物和服务要素自由流动得到进一步促进。但是,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也面临不少挑战。

(一)对台产业合作亟待补充新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强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台商在闽廉价获取土地、劳动力的难度提高,传统生产要素互补对闽台产业合作的驱动力逐步减弱。同时,两岸产业梯度差距缩小,产业互补性下降的同时竞争性却在增强,尤其是在集成电路、太阳能光电、石化、精密机械等领域的竞争日渐凸显。随着各地对台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福建对台招商优势日渐弱化,无论是利用台资的规模还是质量,福建均已被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超越。从台资在大陆的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吸收的台资占全国50%以上,其次是珠三角地区,福建吸收的台资占全国比重不到10%[7]。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引进的台资项目以机械、电子、化工等产业类别为主,大多数新增台资企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规模以下企业占全部台资企业的90%以上,以台企为龙头的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集群发展受到制约。

(二)对台产业合作面临台湾当局的政治阻力

台湾“民进党”于2016年5月上台执政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发展政治基础被破坏,两岸官方交流机制因此中断。蔡英文当局抛弃有利两岸经贸合作的“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提出“新南向政策”,企图弱化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2017年1-10月,台湾对“新南向国家”投资金额将近35亿美元,同比增长99.5%。2017年大陆和台湾双向投资有所回落,大陆实际利用台资约17.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9%[8]。2017年福建省新批台资企业项目1051个(含第三地转投),同比降低26.2%。2020年1月民进党选举获胜后,蔡英文当局继续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延续经济上“远中去中”与“合美入美”的经贸战略与政策,并对台胞赴大陆投资发展和就业创业设置重重关卡。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面临阻滞的情况下,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先行先试的政策效应难以充分发挥,拓展对台产业合作面临制约。

(三)中美经贸摩擦对台商在陆投资带来不利冲击

2018年以来,美国制造中美贸易争端并逐步升级,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所涉及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税率也不断加码。由于长期以来台资企业在大陆普遍依赖“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飞地”发展模式,中美经贸摩擦对出口面向美国市场的大陆台资企业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出口订单骤减,利润萎缩甚至亏损。从未来形势来看,随着中美关系进入竞争博弈新阶段,双方经贸摩擦在中短期内很难消除。为避免中美经贸摩擦衍生的种种不利影响,部分对美国市场反应敏感的台资企业或是不再追加大陆投资,或是将产能转移至台湾岛内和东南亚地区。台商投资布局的调整与转移,必然会影响到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对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的优势基础

尽管当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面临一些阻碍和挑战,但是独特的“五缘”优势、深厚的产业合作基础和中央先行先试政策支持,为福建自贸区对台产业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独特的对台“五缘”优势

福建在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方面具有独特的对台优势。一是“地缘”相近,福建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大陆省份;二是“血缘”相亲,80%以上台湾同胞祖籍地在福建;三是“文缘”相融,闽台两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相近;四是“商缘”密切,闽台两地之间的商业往来频繁;五是“法缘”悠久,台湾历史上长期归福建管辖。凭借“五缘”优势,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台湾在产业合作方面具有天然的纽带和桥梁。

(二)深厚的产业合作基础

闽台产业合作从20世纪80-90年代以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主,到21世纪之后逐渐转向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石化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合作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逐步提升。制造业是闽台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台商对福建制造业投资已形成汽车、电子信息、机械和石化四大产业集群,涌现出了冠捷科技、友达光电、东元科技、厦门联电等一批知名企业。近年来台商对福建服务业的投资金额和占比呈现上升态势,金融及保险业、批发及零售业成为台商对福建服务业投资的热点领域。闽台两地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产业合作关系,为福建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吸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台资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台胞台企量身定制诸多优惠和便利措施。在贸易方面,先后开辟“平潭—高雄”“马尾—马祖—台北”等多条航线,并采信台湾检验结果,实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等便利化措施。在投资方面,率先对台开放电信、旅游、建筑、医疗、金融等50多个服务领域,引进台资独资演艺经纪公司、两岸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等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在台胞台企就业创业方面,设立13个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为台胞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台胞参加社保、购房、购票等享受同等待遇,吸引了一大批台胞台企到福建自贸试验区就业创业。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示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这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拓展对台产业合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四、进一步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福建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对台产业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各种内部和外部挑战。在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应当主动应对挑战,发挥合作优势,进一步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

(一)拓展产业合作空间

首先,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台湾在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能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深度对接。针对福建自贸试验区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项目谋划,鼓励台资企业投资重点产业的产业链薄弱环节,利用台资大企业和大项目吸引中小台资企业聚集,推动形成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条。其次,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台湾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大力吸引现代服务业台资入驻福建自贸试验区,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推动现代服务业台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聚集发展。第三,拓展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台湾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合作。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联盟,鼓励自贸试验区企业与台湾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开展合作研发,扩大两岸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第四,推动闽台企业携手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支持闽台企业在资本、技术、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开展多种合作模式,共同投资建设“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区、制造基地和营销平台。

(二)统筹片区对台产业合作布局

根据三个片区功能定位的差异,统筹规划各片区对台产业合作布局。福州片区可逐步探索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中心、先进制造业集聚为外围的协同集聚模式,积极吸引生产性服务业台资在福州片区集中化、大型化和组织化发展,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厦门片区要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台资企业入驻,鼓励和支持台湾金融业在厦独资或合资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重点建设两岸跨境人民币合作先行区,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平潭片区以建设共同家园为载体,要加快建设台湾医疗产业园、两岸农渔产品集散中心、两岸中药材仓储交易中心等两岸特色贸易集聚区,推动发展“保税+商业”模式,同时加强与台湾在文创、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三)创新对台招商引资模式

一是对台产业合作可采取“产业搭桥,官学参与”的新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政策为引导,以高校与科研院所为智力支撑,促进闽台产业全方位跨界融合;二是发挥台资企业的招商引资功能,以台引台,以商引商,通过台资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吸引中小台资配套企业协同集聚;三是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商社等民间产业中介组织的招商桥梁作用,建立定期会谈交流制度,召开两岸业界和学界共同参与的企业家峰会、论坛和研讨会,加强闽台两地工商业界、学界、商(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四是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介机构运营机制,委托专业中介机构在台举办各类行业对接洽谈会或信息发布会,协调和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招商引资。

(四)加强人力资本保障

推动福建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培训机构和台资企业开展合作,为台资企业提供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等各层次人才培养服务。推进台湾青年“三创”基地建设,建立台胞创业支持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人才创新创业各类制度和政策的先行先试。建立与世界接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技术合作开发或是高薪聘请等方式,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中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高端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在福建自贸试验区集聚。

(五)拓宽台企融资渠道

一是政府部门举办产融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台企推出流动性管理、小企业简式快速贷等金融服务。二是探索建立闽台产业基金合作机制,建立重点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合作平台,鼓励台企参与重点产业投融资联盟。三是将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建成服务台资企业的专业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拟上市发行股票的台资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四是扩大引进台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福建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动闽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闽台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台湾土地银行等一批特色金融机构落地。

(六)落实台企台胞同等待遇

在两岸融合发展理念的根本指引下,大陆先后制定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给予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2018年7月,《福建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推出66条具体措施。依托福建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台资企业的税费政策、用地政策、融资政策,落实台资企业享受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提升台胞往来、居住和就业创业的便利化程度,让台胞台企切实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亲情福祉。

猜你喜欢

台资片区试验区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18个自贸试验区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从“台资”到“台智”
台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