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与实践逻辑

2020-02-28包培全

经济视野 2020年2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代化法治

□ 文| 包培全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生态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深刻把握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与实践逻辑,有利于深化制度落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领导工作机制

构建坚强有力的生态治理领导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生态治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当做头等大事强力推进。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否有效落实,领导干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地位作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生态治理处于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生态治理现代化环节多、任务重,工作推进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长效治理综合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强化统筹协调,完善管理、协调、监督和反馈等机制,提升决策推进力,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格局。

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治理目标责任制

近年来,随着生态治理力度的持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案件在荧屏频频曝光,暴露出少数领导干部领导不力、监管缺位、不作为问题,存在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不严、作用发挥不够问题。比如,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存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破坏生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显绩、监管失守不作为问题,甘肃省3名副部级领导干部和15名相关责任单位的负责人被严肃问责,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应健全领导干部生态治理方面的责任体系,通过督查考核促进完善和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各地区和部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的政治责任感和实干担当加快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坚持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推绿色发展方式

传统发展方式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不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开方”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著名论断,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它生动形象而又“一锤定音”地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本质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治理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两者不是矛盾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在实施生态污染防治过程中,坚持生态底线思维,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循环低碳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以人民美好生态需要推动全民共同防治

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需要着眼和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目前,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面对的矛盾和诉求主要是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解决问题。其中,优良的生态是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须臾离不开周围的生态条件,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期盼着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每一个群众个体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主体,我们要引导和激发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各群体参与生态治理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全民共同防治,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依法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

将法治作为生态治理的根本手段

生态环境问题面广线多,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事件,需要依法依规行政,充分依靠法治的职能作用。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这说明处理生态环境问题要抓准“牛鼻子”,要强化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方式、依靠法治力量。应坚持法治思维,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着力构建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此外,还应加强生态环境法制教育、法制宣传,培育法治文化,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和维护生态保护的法律和制度。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创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层面对生态治理现代化做了全面部署。我们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仅要建章立制,而且要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这就需要拿出“法之必行”的勇气主动担当作为。有的地方经济发展只考虑经济效益漠视生态环境和发展质量,不惜突破生态红线,甚至为保护本地经济干扰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执法。有些领导干部固守“人治”思维,缺乏生态法治意识,为出政绩上马高污染项目换取短期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树立制度的刚性,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而不能是一种摆设,使之不能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守住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探索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的政策导向,着力构建“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推进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加大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检察机关生态公益诉讼工作。探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责的,必须一追到底,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培育生态文化涵养生态治理现代化

培育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灵魂,而人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要求我们从文化层面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应通过培育系统的生态文化,着力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理念、制度规约、行为典范和物质文化支撑。

践行生态文化价值观

深入实施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农村垃圾处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加强全媒体传播,推动环境保护宣传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村屯。深入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鼓励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大众自觉履行环保责任,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关乎每个社会公众,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没有人是旁观者、局外人。只有当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习惯,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化才会生根发芽,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内核。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现代化法治
环境保护
边疆治理现代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