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医学院校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2020-02-28张玲睿
■张玲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引 言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的贫困地区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防止贫困群体因病返贫成为关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民众的卫生健康水平,要实现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 医学院校精准扶贫的形式
1.1 医学院校为贫困地区提供医疗服务
2020年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如何有效的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因地施策、因地制宜实施脱贫措施是深化扶贫思路、巩固扶贫效果的重要体现。医学院校是为社会培育专业医学类人才的摇篮,我国的贫困地区存在医疗服务匮乏、卫生条件差的现象,医学院校采用帮扶对结、与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一帮一的结队方式,医学院校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带领医疗队进入贫困地区,免费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帮助贫困地区的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诊疗。对于贫困地区的疑难患者提供就诊意见以及转院服务。
1.2 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帮助
基层村医制度的实施为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是我国保障基层医疗服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受众面广,基层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需求,乡村医生存在巨大的缺口。对此,医学院校可以在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上提供切实帮助与支持,医学院校的入村医疗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和乡村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建立常态化的建卡贫困户健康资料沟通机制,对患病贫困户采用实时的帮扶跟踪,为乡村医生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1.3 购买贫困户农产品
贫困地区不仅存在医疗服务不均等,其经济产业发展也存在滞后性,精准扶贫是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的乡镇特色产业,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医学院校采用一对一的帮扶方式,购买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产品,不仅能够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额,而且借助医学院校的宣传,能够扩大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的知名度,从产业发展上支持贫困村、贫困户。
2 医学院校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
从医学院校扶贫的形式上看,医学院校需要在现有的扶贫方式、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的创新精准扶贫的举措,细化医学院校精准扶贫的工作措施,落实具体的扶贫措施,发挥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师资资源、人才资源,有效的推进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产业经济发展。
2.1 发挥医学院校资源优势,推进医疗服务与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
医学院校具有医疗资源优势,作为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医学院校在推动医疗服务领域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医学人才对口帮扶常态化举措。医学院校与贫困地区的政府开展帮扶合作,由医学院校提供人才入驻基层,发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人才帮扶作用,将医学院校的优质医疗资源与贫困乡村共享。医学院校定期开展专业医疗队伍入驻贫困乡镇的方式,或者是采用远程会诊,帮助贫困地区的病患诊断病情,提供治疗方案等。
二是,医学院校与贫困乡镇的医疗体系形成“医联体”的医疗服务供给。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特别是其在医学研究上成果比较多,医学院校的医疗服务精准扶贫,可以采用与贫困乡镇的医疗体系合作的方式,与贫困乡镇的人民医院、卫生所、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定期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医疗队伍提供医疗知识培训,或者是通过互助培训的方式,贫困地区的乡镇医生定期可以进入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或者是乡村医生可以报考医学院的研究生等。医学院校有效的利用学院的医疗教学资源,帮扶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2.2 推进健康扶贫,最大化阻断因病致贫以及因病返贫现象
健康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贫困的发生原因中疾病是重要的因素,要防止贫困群体因病难以脱贫,也防止脱贫的群体减少因病返贫的几率,医学院校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扶贫的措施。
一是,定期下乡普及医疗知识,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2020年疫情对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都产生极大的威胁,对于传染疾病的认知上,普通民众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培训,容易产生误解。诸多谣言在乡村地区蔓延,很大程度上说明乡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对于传染疾病方面的医疗知识了解少。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定期开展下乡普及医疗知识的服务,配合当地的疾病防控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普及医疗知识的讲座、宣传,让贫困地区的群体更多的了解医疗知识,常见疾病的传播机理,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
二是,协助贫困乡镇开展入户健康调查,制定健康扶贫计划。医学院校需要与贫困乡镇地区开展合作,依托医学院校的卫生预防管理系统资源的方式,开展贫困群体健康调查,对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中致贫的情况、病种的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的方式,按照贫困户不同的因疾病致贫的原因。通过开展健康检查的方式,能够将医疗服务精准入户,医学院校组织学院的医学专业学生在寒暑假开展下乡活动,向贫困乡镇、贫困户宣传健康脱贫的国家政策,对于常见的慢性疾病、传染疾病的预防知识进行宣传,利用医学院校扶贫工作队伍的专业医疗知识,帮助贫困乡镇的群众更早的发现、诊断疾病,对遗传疾病、先天性疾病进行基因分析,有效的减少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
2.3 强化医疗知识培训,实施教育扶贫
医学院校拥有丰富的医疗服务资源,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差,一方面在于基础资源保障差,另一方面在于医疗专业人才缺乏。因此,需要借助医学院校的医疗教育优势,实现教育扶贫。
一是,建立贫困地区医学人才的定向培养服务制度。医学院校与贫困地区的乡镇开展人才培养的定向合作计划,医学院校每年在贫困乡镇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招生,贫困乡镇的高考生如果选择医学院校,由医学院校重点培养,毕业后需要回生源地服务满一定的年限。通过建立定向的人才培养服务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为贫困地区输送优秀的医学人才,提高贫困地区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水平。
二是,实施护工培训扶贫模式。目前我国的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就业机会少,收入提升缓慢的问题,医学院校的教师能够为贫困地区的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知识培训。如医学院校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护工培训服务,医学院校联合当地的扶贫办公室,对于有意向从事护工的人,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专业团队因材施教,进行培训。经过培训以后的护工,医院方面对护工团队宣传,有需求的患者直接与当地护工基地进行对接。借助医学院校高标准、专业化的培训,能够帮助贫困人口就业,提高收入,减少贫困发生。同时,贫困乡镇政府可以安排护工进入公办养老院工作,或者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对其予以推介,为贫困群体早日脱贫创造条件。
2.4 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医学院校不仅要从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上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更需要关注贫困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问题。从产业上脱贫需要改变传统的输血式的扶贫,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批能够独立自主,提高自我经营能力的群体。
一是,医学院校采用定期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的方式,增加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医学院校的后勤采购上需要与贫困地区开展合作的方式,医学院校定期向贫困地区采购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医学院校后勤集团采购的贫困地区的特产可以通过学校的商超销售,对于生鲜的农产品,可以由食堂采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采购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方式,增加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额。
二是,采用医学知识助力农产品销售,帮助贫困地区、贫困户农产品打开市场销路。医学院校可以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种植的有机绿色农产品进行品质上的宣传,对于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元素构成进行宣传,帮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打开市场的销路。医学院校也可以通过牵线搭桥的方式,为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农产品寻找市场,医学院校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与贫困地区开展对结合作,实现产品的销售。
3 总 结
总而言之,医学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针对性的开展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帮助基层医护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实现“授人以渔”,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体增强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