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货风险控制管理应对策略研究
2020-02-28陈宜深
■陈宜深
(龙工(中国)机械销售有限公司财务中心)
1 引 言
对存货风险管理控制应对策略进行研究,从思想意识上深刻认识其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使之能有效指导存货风险控制基础,提供了风险控制方向和指南。对存货风险控制不仅需要一整套存货管理制度的有效约束,更需要战略和战术上的前瞻性要求,需要有一套机制灵活、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将生产经营各环节存货风险压至最低风险接受程度,达到存货保障与风险控制最佳平衡点,让存货资产的保障性、安全性、完整性和收益性能有效结合,力求存货资源效益最大化。
2 存货风险种类
2.1 存货价格风险
由于超计划采购原材料,超储库存遇市场原材料跌价时所产生的风险;由于对经济和行业形势判断错误,库货不足遇通货膨胀产生,所增加原料成本上升风险等。
2.2 存货质量残次、短缺风险
由于对存货验收环节,质量把关不严进行验收入库所产生的存货质量瑕疵风险;同时入库验收数量时少入库,发货时多出库时所出现的短缺风险。
2.3 存货呆滞风险
由于产品技术更新、经济环境、市场行情、消费者偏向发生变化等原因所引起的产品滞销所产生的存货呆滞风险。
2.4 存货维护风险
由于对存货管理维护不力,投入存货软件、硬件环境不足,没有按存货技术、质量及保养要求进行维护,使得存货出现损坏、腐蚀、污染等风险。
2.5 存货盗失风险
由于存货内控管理及监督不力,员工舞弊行为发生以及发生盗窃情况发生所产生存货盗失风险。
3 存货风险成因
3.1 企业对经济形势判断错误,盲目生产
企业发展存在生命周期,产品同样如此,由于在经济周期内无法正确把控行业经济走向,特别在行业经济委缩时期,没有充分了解、分析市场需求状况,仍盲目采购、生产、投入,形成大量滞销存货。
3.2 企业市场把控被动,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形成积压
市场营销机制不完善,营销策略落后,通路不畅,总是被同行业对手抢了先机,由此导致产品市场滞销、积压以及呆滞存货情况发生。
3.3 经济环境变化,通货膨胀,存货成本上升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财政、金融政策以及其他因素均可有促使通货膨胀产生,通货膨胀势必影响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对企业经营带来了压力,加剧存货管理的风险。
3.4 企业的技术更新滞后,产品被市场淘汰
当今社会对产品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技术日新月异,一旦产品技术更新落伍,投入市场后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将被市场淘汰,由此导致与市场相背离的产品,形成存货技术风险。
3.5 存货风险预警性不足,企业计划、订单失误,盲目采购,超储积压
由于管理执行者专业素质低下,市场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存货预警意识淡薄,盲目采购,同时在对采购计划和订单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超预算、超计划采购,使得存货超储积压,带来了风险。
3.6 存货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控制不力,存货盗窃、毁损、短缺、腐蚀
由于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职务分离制度、没有建立规范存货管理流程制度,没有建立检查、盘点、监督、审计管理制度等,造成了存货盗窃、毁损、短缺、腐蚀财产损失而产生的存货风险。
3.7 信息系统滞后,反应迟缓、存货处理效率低下
存货信息管理系统是推动企业资源管理效率的最有力手段之一,由于业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滞后将直接导致存货管理效率低下,由此将可能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客户投诉率高、延误商机,直接或间接产生存货效率风险。
4 存货风险管理控制应对策略
4.1 引入存货风险控制战略,提出存货战术策略要求
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及时对产品技术升级换代,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产品转型发展,并采取各种促销策略和手段,实现新旧产品市场衔接和存货平稳过渡,确保新产品能够精准投放,同时又有效控制产品转型而产生的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控制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存货内部控制体系、存货分析评价体系和存货监督控制机制,实行各部门联动、精细化管理,同时确保环环相扣,良性运转、有效控制,让存货风险每一滋生点能够得以有效防止或控制,让存货风险降到最低。
4.2 建立严格的存货准入和退出机制
(1)建立一套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入库验收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基础,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优劣在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为存货风险控制提供了最基础保障,建立一套严格质量标准体系,将为企业健康运营提供强有力保障和风险控制前提。
(2)拟定供货商评审管理,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成立由采购、技术、质检、财务人员所组成的供方评审小组,深入新供方实地考查和资质信誉情况调查,评审内容应包括资质能力、体系认证以及产品质量、价格、交期、服务、新产品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生产配套能力、计划调整应变能力等,同时合理设定各评审指标的分值权重,综合评价,确定拟准入供货商主体资格,建立合格供方目录。
(3)实施采购招投标管理。为充分引入竞争制度,采购订立前必须全面执行招投标管理和采购询价、比价管理制度,根据采购计划对外发布招投标,招标对象应指定为合格供方目录内,根据采购计划数量、时效、技术、质量、服务、退补货等要求发布招标公告,公开透明;评标成员由管理评审小组担任,科学设定分值、公平、公正、合理进行评价,拟定中标人。
(4)加强采购合同管理。签订采购合同对象必须是合格供方目录确定供应商名单内、以及清单中所规定的产品名称及范围,禁止与合格供方清单之外的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签订前必须由专业律师对合同进行评审,签订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合同条款学习,合同签订中应严格审核各项条款,特别是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交货日期、违约责任、争议法律管辖地;明确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合同价格的限定条件。合同签订和变更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执行,并按预算采购计划内签订。
4.3 建立存货预警管理体系和过程管理
(1)建立存货管理控制预算和目标管理。建立存货预算目标体系,全面实施存货预算目标管理,各项存货预算包括产成品存货预算、在产品存货预算、原材料存货预算等要严格依据生产经营预算目标、销售成本预算、存货资金预算目标范围内制定,并可能根据经营目标变化合理制定存货弹性预算,将存货预算进行目标管理,将存货预算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责任管理,定期跟踪存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存货预算目标差异。
(2)建立最优安全库存体系。所有存货物资必须科学、合理核定安全库存量,所有安全库存量均要根据历史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在管理控制期间内的周转目标,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存货的不确定、非常规因素,采取个别认定,使安全库存量能最大限度保障生产经营目标。安全库存量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初步拟定,报安全库存量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审后由总经理签批执行。所有经测算后的安全库存及时导入系统,并设置系统预警控制,并根据实际执行偏离采取报警控制,对于差异率达到20%以上为红色预警控制状态;差异率10%以上的为黄色预警控制状态。安全库存量随着生产经营变化包括目标调整变化、淡旺季节性变化、市场变化等因素提前作出相应的调整。
4.4 加强对存货内部风险控制,各节点环环相扣
(1)内部牵制,实行管控职务分离制度。有效实行存货管理内部牵制,并将内部牵制制度贯穿于存货管理控制的每一环节,使采购预算、计划、招投标、询价、定价、合同以及物资采购、验收、入库、质检、保管、领用、财务核算、监督等环节做到各司其责,使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效避免了存货业务流程运作失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杜绝各种存货风险发生的可能。
(2)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和高效订单控制。
①建立采购计划和订单逐级审批制。销售部门要定期提交下一周期(旬、月)销售计划,销售计划必须结合历史销量情况及下一周期市场销售目标综合分析测算。采购部门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实际库存结合安全库存量拟定具体实施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必须由授权审批人逐级批准后方可执行。零星物资、非常规产品、技术更新产品、市场滞销产品等实行零库存管理,实施按需采购。
②采购订单时间节点跟踪控制。采购计划的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到供货商交货期、运输在途期以及质检入库期、产品维护包装期等因素合理计算采购周期,科学掌握采购订单的时间控制点,同时还要根据供应商的运距、批量、运输成本、装箱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
(3)加强对仓储库存管理,科学分类管理和控制。
①加强仓库基础设置管理,防腐、防盗、防损管理措施仓库部门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重点区域实施安装监控系统管理,设立装运有第三方物资的送货车辆专用卸货区域和存货发运指定装箱区域;仓库硬件设施齐全,库道畅通、货架完整、看板规范、标识明显等;根据存货管理特点及要求分类设库,确保库容整齐、搬运简便;根据物资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防腐、防盗、防潮、防损管理措施。
②对存货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存放堆放要根据其类别、形状、用途进行分类、分区、分库堆放,做到合理、整洁、安全、可靠、方便,整齐,同时再根据存货价值、配套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参照采用ABC管理法和生产发运配套相结合分类方法,实施重点控制、分类管理、提高时效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储存成本;以最少的存货资金占用、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水平,同时又充分保障生产和经营需要;有效平衡存货与批量采购成本、储存成本、经营保障和效益产出。
③严格执行账、卡、物管理,实现日清日毕。所有存货要严格按存货类别、品种、规格建立物料卡片,物料卡片作为该类物资最原始的收发记录,在出入库时应同步填写,卡片信息应确保日期清、品名清、规格清、数量清、责任清,实现物动即卡动,即时保证物、卡信息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