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助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2020-02-28曹意
曹 意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高校图书馆拥有独特的资源,是整个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提供的是高端的知识服务,是一种高层次人才服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库功能。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实现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可以为一定层次社会读者提供良好的文化空间,满足阅读乐趣,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实现社会价值;促进自身完善发展,从而实现双赢。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度地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行性
(一) 馆藏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以及专业的人力资源队伍,无形中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这些资源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具有的这些独特的优势为自身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基础。如宿迁学院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151万余册,征订报刊近1300余种,开通使用读秀知识库、EBSCOhost等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因此,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不仅可作为社会服务的信息基础,而且也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展更多的社会服务活动,更好地实现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
(二)技术设备先进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的发展, 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不断深化,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调查显示,有71.3%的高校拥有移动图书馆、自助还书机和图书消毒机等;有76.5%的高校拥有馆网信息服务中心、地方特色数据库等,通过新技术在线就能开设文献检索课、举办专题讲座,使得服务层次更加多样化。微信、微博等媒体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为读者学习提供了方便。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的技术上已具备了条件,并为各类读者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定位
地方高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定位可归纳为:一是文化传承,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如宿迁学院图书馆积极行动,创造条件,组建了“天使之翼读书会”,近年来已在城乡建立了11个读书点,定期举办国学讲堂、道德讲堂,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二是帮扶指导基层公共馆的建设,助力阅读推广人才培养,从而达到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针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设备落后、资源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自身资源、人才、技术手段等优势给予适当扶持和指导,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如笔者先后为宿城区、宿豫区 “全民阅读推广人”培训班授课,培养学员120人。
三、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问题
(一)延伸社会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高等学校建立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束缚,很多图书馆工作者只对本校的教师、学生服务重视,忽视了高等学府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职能。笔者在调查中统计,有92.3%人认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事,与自身没有多大关系,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社会服务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再者,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职能宣传的力度上不够大,营造的氛围小,地方市民对其认识水平也有限。调查显示,86.7%市民认为高校图书馆不对社会开放很正常,有需求还是寻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
(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缺乏
目前,高校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只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指引开展的社会服务,没有法律的运行保障。虽然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政府的倡导下,力所能及的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但是,这样的社会服务不能健康持久。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会涉及经费使用、人员安排等问题。由于缺乏政策指导、法律依据,使得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无法开展深层次的,甚至因为利益受损、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会逐渐减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为此,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有法律法规提供保障。
(三)图书馆联盟的作用发挥缺失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的高校图书馆与地方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出版单位和数据商等之间都结成了图书馆联盟。通过调查,建立图书馆联盟能实现各馆(单位)资源共建共享、节约服务成本,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各类读者也能均等地享用图书馆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的文献资源利用率。但是由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化馆等都有各不相同的上级管理部门,因归属管理不同,使得各自还是独立管理运营,因此各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差距很多大,合作力度不够、共享资源较少,整体缺乏统筹规划、各自独立发展、文献资源重复建设。
(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笔者调查显示,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集中体现在传统的图书借阅、期刊阅览、参考咨询和阅读推广活动,服务面向很明确。而地方政府招聘的高学历人才因科研需求希望从高校图书馆获得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社会服务方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随着互联网、5G通信技术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图书馆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线下纸质文献资源,线上的数字资源的利用服务尚需加强。为此,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面向公共文化服务效益低下。
四、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举措
(一)建立意识保障制度
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更新观念,强化社会服务理念,与时俱进,提升服务理念。从高校图书馆内部讲,图书馆要应抓好全体馆员的思想意识教育,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逐渐从“本校师生”向“社会大众”开放的转变,从“被动”向“主动”服务转变,真正把公共文化服务思想实化于行。从高校图书馆外部讲,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媒体工具,建设宣传平台,通过这一新的媒体对社会化服务进行立体式宣传。把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目的、意义、服务流程等进行宣传,让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深入人心。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查阅知网文献,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做为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图书馆责任、义务等。如果我国高校图书馆有完备的法律体系,那么延伸社会服务功能将有法可依。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立法,制定高校图书馆法,明确高校图书馆社会属性、社会职能,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范围,以及提供的资金支持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科学化、规范化。明确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法律地位,明确服务项目等,并给于适当的经费支持和建设保障。
(三)发挥图书馆联盟统领作用
图书馆联盟若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来管理和协调,图书馆联盟作用不会得到发挥。地方图书馆联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决策,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发展思路。笔者建议在高校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成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地方政府分管文化的市领导、文化局分管领导和各联盟单位的领导组成工作协调小组,来协调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运作。有了统一的领导制度,才能协调好高校馆、地方馆资源建设,才能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才能把政府倡导“一张网”建设好,才能整合好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作交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地融合、共建共享模式,为社会读者提供更丰富信息资源和深层次的服务。
(四)拓展多种服务项目
目前,虽然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对外开放,但是却仅限于传统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服务等,这种服务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地方高端人才提供深层次的服务,满足高端人才的文献信息需求。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为高端人才提供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服务。满足高端人才服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数字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二是个性化的文献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对地方各类数字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形成地方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与各种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专题培训,开展定题研究等活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优势,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与地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出版社等单位进行融合、共建共享,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功能,为建设书香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