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研究生群体的视角

2020-02-28林世昌牛余凤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导师研究生

林世昌 牛余凤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高校是党和国家推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国民整体思想政治觉悟的根之所在、心之所系。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关键作用。针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为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解决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把握好新机遇新形势,积极探索创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路径,对于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当代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1]。经济领域没有创新,市场便将丧失活力;政治领域没有创新,社会便将缺乏聚力;文化领域没有创新,思想便将陷入僵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一)关乎意识形态工作的稳步推进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在世界大环境发生巨变的过程中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如一的态度;在国际、国内社会发生诸多变化的过程中继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不动摇,是当前高校研究生必须正视的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2]。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可以使研究生认识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和方向性,帮助其避免受到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沾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研究生在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与拉拢时坚定立场信念,有利于维护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会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存在。那么,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亦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使之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实际。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在根本上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稳步进行。

(二)关乎高校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本质职能,本科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则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4]。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依靠研究生的专业教育,这离不开研究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这将在更深层次的思想上为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十九大报告是实现目标的行动指南,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是实现目标的人才保障。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正确的三观才能指引青年学生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飞速发展决定了我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因循守旧、守株待兔,而应当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更新。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可以保证研究生在新时代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持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明确心系国家是其成长过程中必须担负起的青春责任,心系国家方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真正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人心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5]。我国在研究生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并在这一过程中让人民群众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研究生经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后,可以更有效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外化于行便将创造出无穷的物质力量,进而达到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充分享有的美好生活境界。

新时代的中国,物质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大多数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希望构建同样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尽管我国的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充分而广泛的普及,但仍然存在部分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现实状况,这既包含其自身内在所固有的问题,也包含外在问题,亟需我们从外部探寻创新方法以促进其道德品性的完善与升华。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生命力的灵魂,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育当代研究生自觉宣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意识、能力,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制约要素

各种关于加强改进和创新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的相继提出,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的高校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寻求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方法新路径。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校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体制僵化、课堂死板和师德匮乏等多方面制约要素亟需得到相应的完善。

(一)组织领导体制僵化,专业人员队伍匮乏

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石,领导体制与人员队伍的完善与否将在根本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运行。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各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领导体制不成熟、人员队伍不健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不够成熟。大部分高校采取行政领导班子分管研究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院副院长或专业系主任统管学生教育相关工作的现象比较常见。高校行政领导在履行自己本职工作中的事务时往往会占据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忽视其所负责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较好地实现其组织管理职能,这些问题都会直接阻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及模式的创新进程。

其次,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研究生规模的扩招速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到 2020 年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将达到 290 万人,长远来看,这一数字还会持续增长。当前,全国各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已经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配置,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才缺口还比较大,许多工作人员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且已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工作能力与创新意识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

(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无针对性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是保证研究生思政工作顺利进行的第一要务。在研究生入学后,各高校都会为新生开设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的思想觉悟,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首先,授课形式单一化、固定化。以投影仪放映PPT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授课的手段已经超越了其设计的初衷,在高校课堂中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工具。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一昧“朗读”PPT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只会“眼睛跟着屏幕走”,失去了边学习边思考的能力。这种填鸭式教学的普遍性在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兴趣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其次,授课内容教条化、陈旧化。为应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生在开学前便已经学习了大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然而在入学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并没有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同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无明显区别;更有甚者,有的研究生思相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课业负担,直接用本科生课件进行授课,完全不符合我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此类行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没有与研究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忽略了研究生的内在精神需求,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排斥和厌倦的心理,严重背离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三)导师重视学术科研,轻视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6]。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其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过程中能否以身作则将切实影响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当前,部分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重科研而轻德育的问题,这一趋势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深刻影响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首先,“只唯书不唯实”现象突出。部分高校在评选研究生导师的过程中,过分看重评选导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并没有针对其思想品德及育人的能力进行考核和探讨。现阶段存在许多如“北大冯仁杰”“上财钱逢胜”等高校老师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这既给研究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也极大地玷污了高校教师的形象。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在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过硬的前提下自然也无法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的研究生。

其次,部分研究生导师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一切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职称评比为重,并不重视学校所开展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反而要求自己的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实验室和书本学习中,以期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导致研究生时刻处在一种高压的环境中,在进行过度的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也无暇顾及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和学习。

三、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思想和理论指导,结合现阶段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课堂模式与培养师德师风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双重探索,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路径,以推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创新以及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有序运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意识形态工作稳步推进和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性提高。

(一)规范党建引领,优化队伍结构

首先,以党建促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校党支部是党在高等学校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同师生员工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路径。高校党支部的六大功能定位是:“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7]。因此,高校党支部能否有效地开展工作将直接将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程度以及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和完善。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高校党支部应在合理安排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组织力,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在具体实践中,第一,采用由党委成员组建专门小组来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加强党同研究生群体间的联系,充分实现高校党支部的六大功能效应;第二,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研究生党员应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实际行动促进整个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其次,以人才促创新,强化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的吸收和培养。第一,根据研究生规模的增长幅度相应地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人才的引进。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建立以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专业导师、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体系,各司其职,协同发展;第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学习,每月固定时间分不同专题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讨。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初心和使命,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成为真正的思政专业化人才,更好地发挥带头进步作用;第三,及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在奖励机制方面,定期评选表彰优秀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纳入学校教师表彰体系。在惩罚机制方面,对于不符合学校规定、不能正确履行其职责的人员,应立即给予相应的警告和处分,以不断净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队伍。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践行因材施教

首先,在授课形式上主动探索新方法新渠道助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摆脱机械式的灌输、说教,在向研究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参与有利于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的实践活动。参观学习红色革命文化、在校外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形式能够有效调动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应积极寻求社会各界支持,与其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第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应当合理把握使用的“度”,认识到多媒体所具有的“双刃剑”的特点,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翻转课堂”这一新兴模式,该模式采取“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提问探讨”的方法,将课堂教学的重心从单一的讲授理论转变为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充分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在授课内容上把握好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践行因材施教。第一,提高授课内容的时效性,寻找研究生群体的兴趣点。要始终明确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授课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时时更新,紧跟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内涵。同时,思政课教师应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为研究生开拓视野。第二,提升授课内容的层次性,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注意区分本科生与研究生间的不同层次。研究生最本质的属性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授课内容需蕴含学术性[8],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必须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培养其用学术的眼光思考问题、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考评机制,坚持立德树人

首先,建立一套严格、公正、有效的研究生导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第一,对于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机制,必须对其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行进行严格把关。在选拔导师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指标:第一,导师必须热爱研究生教育这一事业,能够具有较强的育人能力,参与导师评选须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非只为个人谋利益;第二,导师必须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导师自身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过关,才能更好地教导自己的学生成长成才;第三,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不能只对研究生导师个人的学术科研成果进行考评,必须结合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从研究生导师及其学生二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出发,“双管齐下”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在对导师的学术成果进行考评时,不能只看“量”不看“质”,二者结合来看方能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其次,研究生导师必须始终坚持、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导师是研究生的信仰之师、学问之师、品行之师[9],可以帮助研究生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导师必须时刻以身作则,做到真正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真心去做有利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学问、真正能引领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理想。第一,导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二,带领学生共同遵守学术道德底线,学术道德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术上的体现,反映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程度,必须始终坚守学术道德底线,认真做好学问;第三,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导师应支持和鼓励研究生不断开拓思维、努力进取,让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始终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发展。

如果说我国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型结构,那么研究生教育则居于塔尖位置,担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品质社会服务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使命的多重任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稳步推进,关乎高校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乎国民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面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守思想道德底线,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理论课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