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对伤口处理认知程度及应急方法的调查研究
2020-02-28曹雨婷曾思梅袁秋梅
曹雨婷,曾思梅,袁秋梅,兰 宁
(1.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2.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伤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由于日常生活中受伤原因较多,居民应急处理知识薄弱,往往出现许多错误的伤口处理方法,不仅增加了感染率,而且增加了致残率,给患者的心理、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担。调查了解居民对伤口应急处理的认知程度,能够反映当地基础医疗知识的普及效果,为更好地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普及提供参考和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自贡荣县居民合计200人。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荣县居民以问卷填写和询问形式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导出。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以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65份。问卷回收率99.0%,有效率82.5%。其中本地居民186人(93.0%),小于20岁居民93人(56.7%),21~30岁居民14人(8.5%),31~40岁居民9人(5.5%),41~50岁居民14人(8.5%)51~60岁居民6人(3.7%)60岁及以上居民28人(17.1%)。文化程度:无学习经历14人(14%)小学19人(11.6%),初中39人(23.8%)高中75人(45.7%),大学及以上17人(10.4%)。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2人(1.2%)专业技术人员2人(1.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人(1.8%)商业、服务业人员16人(9.8%)军人14人(8.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27人(16.5%)学生80人(48.8%)其他20人(12.2%)。
2.2 被调查对象对伤口应急处理的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在被蜜蜂蜇伤后53%的居民会选择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34%的居民选择在蛰伤部位用醋酸水或食醋等酸性液体涂抹,27%的居民选择用清洁的手帕包着冰块冰敷,或用毛巾冷敷,9%的居民选择用力掐住被蛰伤的部位,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还有4.2%的居民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
在烧伤烫伤后,47.6%的居民选择用大量的流水一直冲洗降温,22.6%的居民选择用干净毛巾沾冷水敷烫伤处,1.2%的居民选择用消过毒的针将水疱挑破,使疱液流出,25.6%的居民选择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或者清凉油,3%的居民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
在被尖锐锋利的物体划到或者擦伤后,38.4%的居民选择用日常用的酒精清洗伤口,29.3%的居民在伤口处涂抹或者撒消炎药,28.7%的居民会用清水冲洗一遍,贴上创可贴,3.7%的居民选择口服消炎药。
调查研究可知,大部分青少年、军人、大学生有较高的伤口应急处理素养,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及受教育年限较低的人员伤口处理知识水平较低,居民对伤口的判断及认知能力较低。居民根据伤口面积(53.7%)、伤口深度(64.6%)、伤口部位(48.8%)、流血情况(51.8%)、伤口是否溃疡(38.4%)、受伤时间(11%)等情况决定是否就医处理。另有84.2%的居民对自己的急救知识水平评价为一般或不了解。
3 讨 论
居民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伤口类型多种多样,而许多居民由于应急处理知识薄弱,相信所谓的土方、偏方而延误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居民由于对不够重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例如蜂蜇伤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反应,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急性肾损伤、MODS等严重威胁生命的临床症状[2]。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伤口处理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较低,应急处理方法欠妥,处理伤口多用“土方法”,而不选择去医院进行专业卫生的处理。这样易导致伤口感染及诱发其他更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高居民对伤口处理的认知程度及做好基层伤口应急处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