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行连硬外麻醉的体会

2020-02-28胡引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老年病小剂量股骨头

胡引芳

(上海电力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50)

随着医疗保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均寿命明显增高,临床麻醉工作中老年病人日益增多,老年病人的麻醉安全也显得日益重要。作者对择期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5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连硬外麻醉25例,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69.96岁,其中男10例,女15例,术前合并高血压8例,心电图异常8例,老慢支或肺心病5例。其中心电图异常包括ST-T改变、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

1.2 麻醉方法

接手术通知单后,即访视病人,全面询问病史,评估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对相应合并症予以控制。手术当日所有病人均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0.1 g,入手术室后持续监测EKG、BP、SPO2,持续低流量吸氧(2~3 L/mim)。患者取患肢在上,侧卧位,取L1~2或L2~3椎间隙硬膜外穿刺,侧入法进针,向头侧置管2~2.5 cm,试验剂量为2%利多卡因或0.5%~0.75%布比卡因3~5 mL,5分钟无脊麻现象,分次小剂量追加剂量,平均10~15 mL。

2 结 果

25例病人,除3例穿刺二次成功外,其余均一次穿刺成功,17例未用任何辅助药,8例经辅助用杜冷丁10~30 mg,麻醉止痛效果满意。术中麻醉阻滞平面T10以上2例,T10以下23例。未吸氧时氧饱和度为88~95%,鼻导管吸氧后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术中病人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下降值较基础血压下降30 mmHg,经麻黄素10 mg iv/次,或羟乙基淀粉快输液量,血压恢复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整个手术时间45~120分钟,失血量50~300 mL,术中补液为羟乙基淀粉或平衡液1000~2500 mL,麻醉经过顺利,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及术后未发现麻醉并发征。

3 讨 论

老年病人普遍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对手术、麻醉耐受性较差,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术中可能出现心肺循环功能不良反应。

从本组25例硬膜外麻醉来看,25例病人除3例穿刺2次成功外,其余均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由于,老年人脊柱韧带钙化和纤维性退变,常使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困难,遇到棘上韧带钙化直入法难以成功时,改用旁入法往往顺利达到目的[1]。我们在穿刺时首先做到将病人安置一个舒适准确的体位,定位准确后,充分局麻,以减少病人疼痛感,仔细体会穿刺时的突破感。由于采取了侧入法进针,避开棘间、棘上韧带,这样可以减少损伤,便于穿刺,同时减少术后腰酸、腰痛的发生。

对本组25例病人,我们均在收到手术通知单后,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研究表明,老年人心功能储备降低、血管硬化,如术前已并存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则术中和/或术后很难使循环维持稳定,应强调术前对并存症的积极治疗,这是预防并发症的最好措施[1]。本组8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人,在术前发现血压偏高的,要求积极予以降压治疗,待病人血压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状态后手术,术中未发现血压有很大波动,术后亦无并发症。

本组25例病人,所有病人麻醉剂量为试验量3~5 mL,平均追加10~15 mL。我们知道,老年人具有硬膜外腔变窄和椎管内用药明显减少的特点[2]。因此我们在麻醉过程中掌握低浓度、小剂量、分次用药原则,同时严格掌握注药速度,这样可避免麻醉药扩散过快、平面扩散过高,从而避免麻醉平面过高导致呼吸循环功能严重紊乱。

我们体会,对老年病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施行连硬外麻醉,只要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及评估,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严格掌握麻醉浓度及剂量,小剂量分次用药,保证供氧,对老年人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是下肢手术施行麻醉的首选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老年病小剂量股骨头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