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2-28郭燕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专业课专业课程

◎郭燕

引言:2018 年6 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019 年3 月18 日召开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将思政教育贯彻到育人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坚定精神信仰、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活动,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同向同行,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很好的发挥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作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程思政以专业课教学过程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与新时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结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中隐性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素养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主阵营,属于显性教育。"课程思政"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育大学生各种专业技能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通识课和专业课的讲授中,属于隐性教育。在我国高校,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学重知识技能培养轻德行素质培育导致思政课在在实践中甚至被"边缘化",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专业技能课与思想政治课在理工院校各行其道,鲜有沟通与交流。

对于一般理工科的专业课教师,要想很好的实施"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或德育元素,需要具备自觉的育人意识和较强的育人能力。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重要实施者,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课程思政能力的高要求和工作量的增加使得一部分教师增加了畏难情绪,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会影响正常的专业课授课的效果和效率,上述种种原因为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推广实施带来了难题,当然这也是"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必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产生协同育人效应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途径分析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贯彻课程思政理念。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课程目标之首。专业课是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隐性环节,在原有的专业教学目标中,要引入专业课程的德育发展目标,明确专业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立志扎根工作岗位,奉献国家,具备求真创新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转变育人观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重要实施者,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也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授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和思政教育能力,转变育人观念,具备"教好书"和"育好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客观看待历史和现实,激发爱国情怀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情和信心。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要着眼于对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不断增强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思政进课堂,思政进头脑,实现对学生的灵魂塑造、品行塑造和人格塑造。

3.立足教学内容,寻找思政元素融入点。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和思政元素的挖掘程度,是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挖掘具有明显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的思政元素,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炼出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并将其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从而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同时,培育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美德,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4.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专业课程思政不仅需要将思政内容基因式融入教学内容,还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且其生硬植入。从课程内容本身出发,引入相应的工程案例,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再逐步引入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使德育教育进脑进心,从而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正确引领,升华学生的思想内涵,实现课程与思政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育人的协同效应。

5.完善评价标准,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对专业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辅助采用调查报告、问卷分析等方法,总体而言存在"就专业"而"论专业",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要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思政标准和学科标准同向而行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既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习得情况,又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个人品行表现。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中,既要关注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又要关注思政培养目标。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将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等情况客观量化评价与思想政治培育目标的主观效果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终结式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的同时,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在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技能目标同思政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从而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专业课专业课程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