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0-02-28冯华王晶
冯 华 王 晶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在这样一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兼顾技能培养与传统文化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被高职学校所重视,也为此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职学校开设的社会急需专业之一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由于其非师范却又与幼儿教育紧密联系的特殊属性,其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和学生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现状更具代表性、针对性,对全面推进高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通过对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情况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问题与建议,为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一、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总体情况乐观
经过走访和调研,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总体情况较为乐观,体现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上更为明显,由于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有相关的内容安排,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也普遍涉及。具体表现: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高。普遍认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丰富、优秀、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广泛。表现在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上,比如敬老爱幼、尊敬师长、亲情、友情等;行事做事的态度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知识丰富上,唐诗、宋词、诸子百家等已深入人心;思想更加开阔,通古、知今,明辩是非等。
3.对传统文化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其发展有极强的信心。普遍认为“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有利于增强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认识”等。
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同样的,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的学生,包括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传统文化素养学习和了解的广度、深度等方面,还有着许多不足。
1.学习的热情、兴趣不足。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较低,更专注于特长学习和技能学习,认为传统文化了解即可,没有必要系统、连续、深入进行学习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2.学习的深度、广度不足。浅尝辄止,流于表面,只知其意,不能自觉广泛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例如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经典名句,大家都了解其义,却很难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事实上还屡屡反其道而行之。
3.对学习的认识不足。不知道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养内涵,不明白学习好、掌握好传统文化知识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等。
三、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原因分析
1.学生来源
一是生源基础文化课相对较弱。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黑龙江省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这部分学生技能较为突出,但基础文化课程相对较弱,学生中也有一部分来源于普通高中,但文化基础课同样不高;二是由于选择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特长,对专业的理解也大多停留在特长、管护幼儿的层面,在入学之前心理上就对文化课不够重视,加之学校的招生形式,尤其是单独招生考察学生更多的是侧重专业潜在素质,这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重特长、技能,轻文化基础课的心理。
2.学校专业教学特点
一是传统文化素养类课程开设有限,课时不足。学校课程开设大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教育更突出专业技能和特长教育,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方面教学的内容也仅限于有数的几门专业基础课,授课时间、讲授内容也不是很深入,诸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一般只开设一学期,64课时;“儿童文学”开设一学期,32学时等。
二是师资配备不平衡。师资主要集中在舞蹈、音乐、幼儿保教、口才等专业技能方面,传统文化类师资较为薄弱,由于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开设有艺术类专业,师资可以共享,文化素养类课程开设情况略好一些,但也仅限于开设出一些书法、绘画的专业选修课程。
三是专业的传统文化氛围营造普遍不浓。幼儿专业的实训室和教学基地多以职业技能文化营造为主,文化上墙的内容多是突出钢琴、舞蹈、感统等技能,缺少传统文化氛围。
四、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对策
1.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团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此做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效果十分突出。一方面学校利用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每年定期开展“三讲五系列”活动,通过“讲”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团委通过与各系部团总支联合,大力开展“孔子八德”“读儒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品读、表演活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系一字、一系一品;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支持各系自发组织传统文化展演,在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在年终的系部评优绩效方面有所侧重。在这样的环境氛围和机制推动下,人文艺术系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师生热情高涨,每年都会组织突出传统文化的专业教学汇报演出,书法、绘画、古诗朗诵、古风舞蹈等表演形式纷繁交替,场面热烈,为全校师生所关注,同时,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师生还积极参与学校层面组织的晚会、演出,收到学校师生的认可与好评,这也让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树立了强烈的自信心,更加坚定了他们学好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的决心与动力。
2.加大专业课中的传统文化素养课程比例。学校有意识地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的学时,传统文化课和专业课不能偏废其一,要保证必要的传统文化学习时间,以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一方面在全院专业课程设置中不断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例,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精品课程资源,如学校教师录播的“智慧树”网络课程《好好说话——职场口才》《冰雪奇缘》,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加强了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不足,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针对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重置专业课程,传统文化课和专业课并重。利用人文艺术系书法、绘画等艺术类师资优势,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中增开了书法鉴赏、书法写作、中国画鉴赏、绘画等传统文化课程,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响较好。
3.加强传统文化的日常养成教育。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媒介,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橱窗展板、网络传媒、官方微信公众号、贴吧、QQ群、微信群等,让师生通过平时的耳濡目染,自觉地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并内化于相应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图书馆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成立了“一品书香”读者会,定期组织诵读活动,并积极联系同方、知网等电子期刊合作开展读书普及活动,引导和吸引广大师生阅读经典;在诵读的同时,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联合教务处,利用学生晚自习的时间,开展诵读活动,学校工会定期开展原创诗歌、朗诵活动,学校还联系牡丹江市朗读者协会定期到学校进行指导等。
在这样的日常养成措施的推动和促进下,学校的校园文化开展情况较好,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还将诵读活动提档升级,结合专业特点,在诵读经典的同时,配以原创舞蹈、音乐,更是将传统文化经典诠释得淋漓尽致,让大家欣赏经典的同时,感受经典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