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杨树烂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0-02-27张海文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皮病分生孢子生物防治

张海文

(1.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本溪 117100;2.本溪县兰河峪林场,辽宁 本溪 117100)

杨树烂皮病,又名杨树腐烂病,其病原是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杨树栽培区,是杨树生长的大敌,甚至能够造成杨树人工林的毁灭[1]。该病害为典型的寄主主导型病害,主要危害杨属植物,还可危害柳树、核桃、板栗、桑树、槭、樱、花椒、木槿、接骨木等多种木本植物[2]。在我国,杨树资源丰富,且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尤其在东北地区,杨树面积超过199.14万km2,且发病率常年在35%左右,死亡率在15%以上,病死树仅在黑龙江一省就达到10万株以上[3]。近年来,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及气候异常,特别是在“三北”防护林体系中,杨树烂皮病发生渐趋严重[4]。发病之后会引起树皮层腐烂,林木会大面积的死亡,导致人工造林失败[5]。该种病害的病原菌主要由伤口侵染杨树,引起杨树发病。病菌侵染杨树后,多个子囊埋生在同一子座中,颈部呈现瓶颈状,初期为黄色,后期变为黑色,颈部的直径长度一般在350~680 μm[6]。病原菌以子囊壳、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部组织内越冬,春季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6-7]。基于此,防治杨树烂皮病,对于我国杨树人工林的经营和发展、降低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杨树烂皮病的症状

杨树烂皮病症状分为枯梢型和干腐型两大类,这两种症状类型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会引起杨树枝干的腐烂,死亡。干腐型发生于主干和树干分支处,病斑处形成水渍状病斑,病健组织界限明显,发病后其病组织因失水干缩下陷,并自表皮下出现多数针头状的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将近成熟时,突破上表皮,顶端露出表皮,呈黑色或淡褐色[8]。枯梢型主要发生于苗木、幼树和大树的枝条上,发病初期是树木的表面呈现暗灰色,病菌会快速地扩展,等到了发病后期,表面会生出很多黑色小点,这种小黑点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它会加快病菌的扩展,等到树干被病菌环绕一周后,病斑的上部枝条就会枯死[9]。

有调查研究表明,在吉林省,白杨派树种显示高度抗病;大青杨中度感病;欧美杨107、欧美杨108易感病[10]。辽宁新民地区主要速生杨树品种中,烂皮病危害最重的是欧美杨107、荷兰64[10]。

2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组织内越冬。第2年春天,当温度、湿度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华北地区于3月下旬在树干病部糟烂部分或枯枝上普遍产生子囊壳。病菌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体内,潜育期一般为6~10 d[10-12]。病菌在病皮中可以存活2 a甚至更长,4-9月形成分生孢子,并开始飞散,5-6月的雨后或潮湿天气产生量最多。孢子可借风、雨、昆虫或者鸟类传播。5-6月份是病害盛发期,7月份病势缓和,9月份停止发展[13]。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表面白色绒毛状,密集。在25 ℃下培养3~4 d即长出菌落,7~8 d菌落灰白色。13 d后长出黑色粒状物,为分生孢子器和子座,再经3~5 d,长出桔黄色孢子角[14-16]。

3 杨树烂皮病的防治

3.1 营林措施

选用抗寒、耐旱、耐盐碱的杨树品种。树种本身的抗病能力是防病的关键,但任何树种都有其适生区,因此要适地适树,选择适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杨树优良品种进行造林[17]。

由于杨树烂皮病是典型的寄主主导型病害,病害的发生与寄主的生长势有很大的关系。基于此,选择健康壮苗,提高造林质量,是防治该病的根本。造林时尽量少伤根,避免长途运输和超常规时间假植。造林后应及时浇水、科学管理缩短缓苗期[18-19],以提高树势。

3.2 化学防治

该病化学药剂防治以秋季防治为主,春天对新植树木及时施药。有研究表明,70%的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对杨树烂皮病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较好,该结果主要应用于华北及京津地区的杨树人工林[20]。而不同地区的防治效果,与处于不同地区杨树烂皮病菌的药剂敏感性有很大的关系[21]。在杨树烂皮病防治药剂筛选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地域、树种而选择合适的药剂。在施药方式上,在主干上喷施或涂抹效果较好,施药时尽量用刀划破病斑后涂药效果会有较大的提高[23]。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在林木病害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杀死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来防治林木病害。

宋瑞清等[23]利用以色列引进的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拮抗菌株与杨树烂皮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3个菌株T.viride1、T.viride2、T.harzianum对杨树烂皮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李立梅等[24]研究了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拮抗放线菌F58的生防效果及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拮抗放线菌F58对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13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烂皮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强。

孙东梅等[25]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池玉杰等运用甲醇、乙醇、NaOH、超声波4种方法对哈茨木霉分生孢子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分别对杨树烂皮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对杨树烂皮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6]。冀瑞卿[27]从9种毒蘑菇中筛选出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高效菌株——鳞柄白鹅膏,其发酵产物可以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对杨树烂皮病菌的代谢及抗氧化酶系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从生理层面阐述了鳞柄白鹅膏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机理。

4 结 语

随着现代农林业的发展,大量的化学农药应用于森林病害的防治,虽然化学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杀伤天敌昆虫、破坏食物链等诸多问题,但化学农药依然是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秉承"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急救"的防治方针。可见,化学防治在当代森林病虫害防治当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应用化学防治除了影响环境等因素外,经济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的研究投入,极大扩展生物防治的应用空间。在平日防治时应用生物防治进行环境友好型调控,病害暴发时,以化学防治为急救手段,瞬间降低经济损失。

近些年来,由于盲目追求速生和人为炒作,许多杨树品种没有经过引种试验就大面积栽植,违背了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没有考虑到杨树不同品系的抗病性差异。加之近年来气候的异常变化,致使很多栽培品种大面积遭受冻害,树势衰弱。杨树烂皮病是典型的寄主主导型病害,即病原菌在树势衰弱和生长不良时,容易侵染树木,造成树木发病。因此,防治杨树烂皮病的根本在于培育抗病良种。

另外,杨树烂皮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诱因。对于该病而言,冻伤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烂皮病在树体受到冻害后暴发性危害,在东北地区以初冬和早春最为严重,受冻害后,树皮开裂,烂皮病容易侵染。所以,对于杨树烂皮病的早期观察和防治,要特别注意防治杨树发生冻伤。此外,烂皮病的防治还需要结合营林管理、改善营林技术措施,实施综合治理,采用多方位的防治手段联合并举,以期达到控制该病害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皮病分生孢子生物防治
鸡 妈 妈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辽宁朝阳地区杨树烂皮病的主要防治方法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建昌县核桃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