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

2020-02-27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胱氨酸免疫治疗肺动脉

一、填空题

1. 感染性 细菌 病毒 真菌 立克次体 发热 心脏杂音和心功能不全 血管栓塞 免疫反应 抗生素 手术治疗

2. 慢性 复发性 瘙痒性 炎症性 最常见 婴儿早期 6个月 第一年 5岁前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炎症反应 起效快 全身不良反应少 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 舒张气道平滑肌 减少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释放 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4. 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 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 乳蛋白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 婴儿/低出生体质量婴儿配方 母乳营养补充剂 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

5. 回避相应食物 及时治疗急性过敏反应 过敏原特异性治疗 过敏食物的摄入量 耐受 持续无应答

6. 早产儿 高氧血症 长时间机械通气 容量伤 气压伤 感染 营养不良 改善营养状况 提高抗氧化能力 调节免疫功能

7. 膜转运蛋白 胞浆内药物浓度 耐药性 主要易化子超家族 多药和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 ATP结合盒超家族 耐药结节分化家族 小多重耐药家族

8.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溶酶体 胱氨酸 溶酶体 胱氨酸结晶 全身细胞和组织 婴儿肾病型 青少年肾病型 非肾性眼病型

9. 肺动脉高压型 双向型 生长型 搏动型 关闭型 肺动脉高压型 存在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双向型 肺动脉压升高 生长型 肺动脉压降低 搏动型 关闭型 导管收缩

10.出生72小时 绒毛膜羊膜炎或羊膜腔感染、产时发热 胎膜早破和破膜时间延长 B族链球菌定植 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缺乏特异性 进展快 产前B族链球菌筛查 产时抗生素预防 产后新生儿预防

二、简答题

1.婴儿从出生到12月龄的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婴儿的生长速度在第1个月最高,在2~6个月内生长速度迅速变缓,而每公斤体质量的营养需求量也相应降低。出生后的第1个月,婴儿的平均体质量增加是1 100 g/月,平均身长增加是1 mm/d,相应的每公斤体质量蛋白摄入需求约为2.1 g/d,生长所需能量摄入约占40%。在1~2个月之间,婴儿的平均体质量增加仍维持在1 100 g/月,但平均身长增加减缓为0.84 mm/d,每公斤体质量蛋白摄入需求降为1.7 g/d,生长所需能量摄入约占35%。在2~6个月之间,婴儿生长速度迅速减缓,平均体质量增加从800 g/月降到500 g/月,平均身长增加减缓为0.69 mm/d,每公斤体质量蛋白摄入需求降至1 g/d,生长所需能量摄入从30%降到15%。6个月后,婴儿生长速率和营养需求进一步下降并趋平缓。

2.口服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显示了口服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但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胃肠道症状的发生限制了研究的进展。口服免疫治疗是一种暂时的抗原缺乏反应的状态,依赖于食物的定期持续摄入,在食用中断或停止时,脱敏的保护作用丧失,某些增强因素,可使患儿对以前耐受的维持剂量产生反应如病毒感染、运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或月经等。口服免疫治疗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诱导长期耐受的能力、设计口服免疫治疗方案的最佳剂量和时间、持续性无反应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等问题都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来解决。

3.诊断胱氨酸贮积症的主流方法有3种。即:①检测白细胞中胱氨酸水平是否升高,是金标准,对胱氨酸贮积症极其敏感和精确。②直接对CTNS基因进行分子检测,95%可以发现导致胱氨酸贮积症的突变。③裂隙灯检测角膜胱氨酸晶体。临床疑似,加以上三者之一即可确诊。

4.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动脉导管平滑肌发育不成熟,管壁薄,管腔相对较大,内膜的厚度也小于足月儿,如平滑肌细胞长时间暴露于低氧环境,氧敏感性电压门控钾通道的敏感性降低,钾电流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减少;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动脉导管可产生较多的前列腺素2(PGE2),对PGE2的敏感性较正常儿高,且PGE2的代谢速度慢,导致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甚至不闭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气体信号分子及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因素如维甲酸、转化生长因子β1和Notch信号等也与PDA发生有关。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感染专业委员会.新生败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推荐对无症状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征为:①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儿;②早产胎膜早破≥18小时。不建议对其他有高危因素但无异常临床表现的新生儿使用抗生素。

猜你喜欢

胱氨酸免疫治疗肺动脉
17例胱氨酸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治*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负载胱氨酸醌的合成、表征及其对痕量Cd2+和Pb2+的去除*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癌症免疫治疗相关的PD1-PDL1通路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诊断及免疫治疗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