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2-27
(宁夏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是地域空间结构和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在20 世纪初开始应用,C.O.索尔在其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它随着人类活动的作用而不断变化”[1]。因此,文化景观主要是自然地域特征与人文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文化景观是当地的自然风貌、房屋建筑、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乡土艺术等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因而,文化景观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地方性特征,并且其特征具有地域性和不可复制性。正如“文化景观和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景观特质,突出体现地方性特征”[2]。因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特定地域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综合,是特定地域村落文化脉络的延续。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数量众多、富有地域特征的传统古村落,其中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六个,而且宁夏的村落文化景观由于地域的差异也呈现出南北部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艺术特色。
一、宁夏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景观的特色
宁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南北不同的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景观。例如,宁夏北部中卫市的北长滩村处于黄河大峡谷的北岸,是由于黄河在此拐弯而形成的狭长河滩。北长滩村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器时代遗址,祠堂、水车等,其中最具有文化艺术景观特色的就是水车,其水车的制作技艺闻名遐迩,附近城市公园的水车景观制作技艺大多出自这里。不同的地域差异、历史文化造就了别样的文化艺术景观,与北部的艺术景观相比,宁夏南部的文化景观呈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甚至同属于固原地区的彭阳和隆德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隆德县是宁夏最南端的一个县,其地形基本都是山地,红崖村是隆德县的一个传统小村落,它东依六盘山山脉,村子周围沟壑林立,建筑物主要以石头为主要材料,而与之毗邻的彭阳县又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村民大多依窑而居。虽然彭阳窑洞不如陕北的窑洞那么典型,但是也极富地方特色。宁夏南部干旱少雨,黄土土质厚实、黏性大,非常适合挖掘窑洞,宁夏窑洞就是利用山体的特征进行挖掘,成形的窑洞多呈“拱形”结构。正如薛正昌先生认为,“在山区大多利用沟谷崖畔,充分利用这种自然地理形成的山体开挖,既节省人力,也可防水患”[3]。宁夏彭阳的窑洞是当地人民利用自然地理结构而形成的文化景观,它经济适用、冬暖夏凉,是生活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上的人民勤劳智慧的产物,沉积了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浓缩了宁夏南部黄土地别样的景观,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精神家园。
宁夏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景观中不仅有典型的窑洞,还有分布范围广泛的战国秦长城遗址,彭阳县长城村的名称就因秦长城经过该村子而得名,战国秦长城遗址是长城村最典型的文化景观。彭阳段的战国秦长城全长62 千米,也是宁夏境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长城遗址之一。战国秦长城的修筑大多因地制宜,主要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就地取材,例如,在山坡上一般采用城墙外层取土,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形成了外高内低、外陡内缓的特点,从而达到易守难攻的效果;在沟壑地带则利用陡峭的崖壁修筑城墙,而在地势较为平坦处多用夯土筑成,而且相隔几百米则修筑方形的长城墩,作为士兵的据守点。保存较好的战国秦长城遗址使长城村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长城经过的传统村落。这些文化景观既凝聚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又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又体现了传统农耕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历史文化场景。
二、宁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很多传统村落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了村落的原貌,使其文化艺术景观失去了本真的价值。坊间一般认为,进行过度商业开发会破坏传统村落的结构与美感,失去古村落的特色与价值,因此,如何结合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政策,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艺术保护,解决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和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毋庸置疑,古村落与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文化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可以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将互联网与传统村落的文化艺术景观进行有机地整合,进一步提升村落文化艺术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谐生态,对村落整体文化景观进行拍摄、剪辑,然后利用公众号推送拍摄的微视频,尤其对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要进行深入挖掘。如对村子里的长城遗址、窑洞、梯田、石墙、巷子、水车等进行整体的拍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宁夏传统村落的地形地貌、建筑特色、民间艺术、民俗民风等,推动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其次,村落文化艺术景观可持续发展,还应注重村落文化艺术景观与农业的发展问题,尤其要重视文化景观与当地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在村落文化景观的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加强农业与村落文化艺术景观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找到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模式,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质品种,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发展优势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发展古村落文化景观的特色旅游,人们在感受村落文化景观的同时带动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因此,运用互联网技术把村落文化景观与生态农业相结合,不仅使古村落文化艺术景观得到了整体有机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彭阳县长城村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村里特有的秦长城遗址、窑洞、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白马庙等一些历史文化景观和当地美丽的金鸡坪梯田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参观,利用梯田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的形态美、艺术美打造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村落文化艺术景观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以艺术景观加农业的模式促进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宣传,在吸引游客,发展绿色旅游、文化旅游的同时能够吸引投资,在不影响当地古风古韵的前提下,充分开发文化产业的衍生品,例如,可以通过非遗项目的推进,大力发展当地的文创产业,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家、艺术家以及网络媒体入驻,增大古村落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逐渐发展成为集文化、旅游、创业创新于一体的,具有相当品牌力度的宁夏古村落文化地标,使村落文化景观与经济发展相一致。
最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文化艺术景观的有机整体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还要注重发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动古村落文化艺术景观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古村落的形成遵循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即在“不同地域条件下,发展应立足本地,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地域环境中,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4],也就是说村落文化艺术景观要因地制宜,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盲目地大修大建,追求标新立异,破坏古村落的自然美和本真美。因此,要让当地人们了解、认识古村落文化艺术景观的价值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们的家园意识、文化归属感,才能使文化艺术景观得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传承。薛正昌先生认为:“宁夏文化遗产,就是地域历史文化的直接折射。人们可以从数千年来文化遗产的遗存,看到遗产所承载的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过程。”[5]传统村落的文化艺术景观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悠远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千百年来,村落文化艺术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宁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中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产物,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布局,也涵盖了民间艺术、民俗民风等。例如,宁夏南部隆德县红崖村的民间绘画、民间刺绣;彭阳县长城村的民间根雕等。这些古老的、原生态的乡土艺术与村落的建筑物、历史遗迹都是村落文化艺术景观的标志物,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园意识,正如“村落标志物能唤起村民灵魂深处某种情感,是维系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保留和强化村落标志,能增强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认同”[6]。因此,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传承可以增强人们文化的认同感和家园意识,是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传统村落孕育着传统的文化艺术,是传统文化艺术生长的沃土,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艺术又是古村落文化艺术景观的灵魂,因此,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艺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人们了解、认识当地的文化艺术,只有人们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了文化艺术的价值,才能唤起更多公众了解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使其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其次,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艺术景观要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传承模式,尤其是对于濒临灭绝或者无传承人的民间艺术可以运用这种模式。例如,对中卫北长滩村的水车制作技艺可以采用数字化形式对其制作过程、制作技艺进行全程的录像、拍摄。传统的文化艺术景观要不断地接受一些新技术、新形式使其可以更好地传承。再次,要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培养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散落在传统村落中的民间刺绣、剪纸、雕塑、绘画等更是被现代艺术所遮蔽,甚至处于濒临消亡的局面,再加上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民间艺术无人传承。因此,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是传统村落文化艺术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传承人的培养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与当地的高校或职业院校合作,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开设相应的民间艺术课程,或定期邀请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人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技艺方面的指导,另外,还要在艺术技艺方面借鉴其他地方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村落的文化艺术得以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千百年来,古村落一直是人类的聚居地,是血缘亲情的纽带,它承载中华民族久远悠长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厚重的文化历史综合的产物,而且每个古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宁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宁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是人们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愁。宁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好村落的地方性空间结构,传承特有的地域文化艺术特色,守好地方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