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2020-02-27张美春
张美春
(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发热为症状名,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机体散热及产热保持动态平衡。但若发生产热过高或散热能力下降情况,则表现出体温升高情况。此种症状常见病因包括病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非感染(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内分泌代谢疾病、变态反应、心力衰竭、皮肤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两种,病因较为复杂,需接受专业性诊治明确病因。但患者在发热待查时,因病因尚未明确,受病因未知性、治疗未知性等因素影响,患者极易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需明确其负面性情绪来源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以保证预诊护理流畅性、稳定患者自身免疫能力[2-3]。
1 发热待查患者心理特征
发热待查患者受多种未知影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情绪[4]。
1.1 紧张、焦虑
患者入院后,对于发热病因、疾病程度、治疗办法、预后等情况均不了解,并受相关病例、网络自我症状查询等因素影响,会出现错误的自我病情评估,可进一步增加其紧张、焦虑情绪,表现出交感神经亢进、心理失衡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免疫机能,不利于疾病诊断及治疗,影响预后[5]。
1.2 恐惧、悲观
发热病因较多,包括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若患者出现疑似症状后多伴有绝望、恐惧等情绪;或受周围患者、电视剧情节等因素干扰,认为自己病情无法通过现有医疗手段治愈,或需要高额治疗费用,增加患者治疗压力,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拖累,悲观情绪严重。
1.3 抑郁、否认
出现发热症状,甚至出现反复发热,既往多次检查无法获得明确病因者,多会出现抑郁情绪,认为可能因自身病重,家属对自己病情刻意隐瞒,而产生抑郁情绪;或患者存在疫区、疫源接触史而表现出相应症状,担心治疗会增加经济压力或影响工作效率,出现拒不承认确诊病例接触史情况,干扰诊断结果、延误病情[6]。
2 心理护理
2.1 预诊流程护理
良好预诊环境可降低患者环境相关压力、提升体感舒适度,但发热待查患者数量多,环境压力较大,短时间内营造舒适环境难度较高。因此在环境护理中,以优化接诊流程、预诊流程为主缓解患者环境压力[7]。预诊流程为患者进入预诊通道时接受红外线测仪监测体温,同时展开包括既往病史、外出接触史等内容问诊;若患者体温升高后红外线测易会显示实时体温并发出警报,并以水银体温计复测,确定存在发热症状后在诊断单上填写相关信息并将患者送入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诊断及检查,并准确填写患者相关信息。在流程进行期间,保证患者间隔1 m以上,均佩戴口罩;空气、地面定时以含氯消毒液消毒,并配备75%酒精消毒液供患者使用,以提升环境安全保障、降低患者预诊流程相关压力。
2.2 认知干预
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让患者倾述为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关键所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8]表示,对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患者展开认知干预,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及治疗认知水平,对稳定其情绪状态、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降低诊断治疗应激反应具积极意义。在收集病史期间,对患者进行发热相关知识宣传,包括告知有处理办法及治疗办法,强调目前医疗条件先进性及安全性,同时讲解严重负性情绪会干扰患者正常生理机能,表现出食欲下降、免疫能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情绪状态难以控制等情况,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与情绪自控重要性认知水平,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3 针对性心理护理
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情绪状态,主动与情绪不佳、精神高度紧张等患者交流,倾听患者内心真实感受,分析其不安、紧张、抑郁等情绪来源,采用角色互换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与常规心理护理相比,了解患者情绪特征及负性情绪来源后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更好与患者实际心理需求相契合,可提升心理护理效果。”[9]对存在明显紧张、焦虑者认知干预基础上,强调若积极配合诊断治疗,可提升自身免疫机能、缩短疾病治疗周期,并指导其以正常饮食、夜间保持优质睡眠等情况以缓解紧张情绪、保持机体活力;对存在恐惧、悲观患者强调,只要接受有效防治措施,积极配合,以保持乐观情绪可提升治疗效果;指导患者以冥想、深呼吸等方式以缓解患者情感压力,强调家庭精神团结、互相鼓励对疾病影响,以缓解其悲观情绪;对抑郁情绪患者讲解目前仅为初诊阶段,还未确诊,无需过多担心,即使确诊,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利于机体功能稳定,同时可提升疾病抵抗、炎症反应清除能力。
2.4 情绪干预
发热门诊疾病种类较多,急诊预诊护士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期间期间多伴有疲惫、烦躁情绪,但不良情绪易传染给预诊患者、增加预诊患者情感压力。“对患者护理期间,护士积极护理态度不仅可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同时可提升其治疗信心及健康生活希望,对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具重要价值。”[10]因此护理期间,护士应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患者疑问予以细致解答,避免语言、动作生硬影响患者预诊积极性。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理解、支持及鼓励,建立良好融洽护患关系,以提升患者预诊护理依从性、保证预诊流程顺畅性、缓解患者情感压力。
3 小 结
发热待查患者接受急诊预诊期间多伴有明显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可影响预诊流程顺畅性,同时可影响患者免疫能力、降低传染性疾病防御能力,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包括预诊流程护理、认知干预、针对性心理护理、情绪干预,以缓解环境、医护人员及疾病本身对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对提升预诊流程顺畅性、保障患者免疫机能稳定具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