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提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安全性的影响

2021-01-20许春红史佳雯王玉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8期
关键词:安全性用药护理人员

许春红,史佳雯,王玉峰*

(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临床上,血管活性药物是心内科治疗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引发患者生命体征紊乱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时的主要使用药物。此类药物能够作用于血管中某些部位,达到调节血管舒张与收缩的效果,从而使患者血液及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使得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人类血管对此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如果使用种类、剂量及使用方式不当,不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提升用药风险性,导致患者血压异常,心率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等[1],能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安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治疗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静脉类药物更要求保证用药剂量,保证药物能够均匀持续作用于患者血管。采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明确药物使用情况与患者疾病状况,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用法与用量,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必要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确保患者人身安全。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消除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2]。本文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9年全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2例患者并按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1例。排除神志不清、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近期持续性接受相关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对用药存在质疑或有严重过敏反应及机体代谢障碍的患者;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具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类疾病、传染病、肿瘤患者;排除其他不适合参与研究的患者。实验组患者年龄33-76岁,平均(56.7±3.8)岁,男20例,女2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78岁,平均(57.3±2.7)岁,男20例,女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备研究比对可行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如下:(1)首先,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组长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制定标准化解决方案;(2)围绕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护理过程,分析可能引发安全性的原因,如护士经验不足导致药物浓度计算存误,没有按要求保护血管,安全意识差导致忽略泵管快没药时的报警,未意识到血管活性药物对机体影响而采取了错误封管方法,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泵速小于3ml/h就不会堵管,护士巡查不到位,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观察不到位,认为两路血管活性药物同一留置针泵入也可以等;(3)针对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包括药物浓度计算方法,封管方法,水胶体敷料使用方法等,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护理巡视、生命体征观察认真落实,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加强督查;规定留置针泵速小于3ml/h时,必须使用代泵液;巡视发现泵管药液小于5ml,及时配置备用;使用留置针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绝对不允许两路走同一血管通路,严格按要求执行,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加强督查,质控护士加强质控。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浓度计算不熟,未保护血管,报警处理不及时,封管方法错误,泵速小于3ml/h时无泵液,泵速记录错误,未及时观察生命体征,两路血管活性药物同一留置针等问题进行记录与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处理数据,安全问题率用n(%)描述和x²检验,P<0.05时,有可比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安全问题概率为7.3 2%(3/41),对照组出现安全概率为24.39%(10/41),实验组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安全问题情况(n,%)

3 讨 论

血管活性药物属于调节患者血管收缩及舒张状态来改善患者血管微循环灌注的心内科常用药物[3]。临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较多,且用药种类多,患者用药后应采取必要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有效性。当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及收缩剂这两类药物时,护理人员用药规范性、操作规范性及检测及时性等均对用药安全性产生影响。血管活性药物若使用不当,将会造成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等,静脉给药方式还可能出现药液外渗而引发局部组织受损,出现炎症并发症等[4]。这说明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临床护理落实率偏低,不能达到预计护理效果,使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何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减少护理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升该类药物用药安全性对于患者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得科学护理措施的落实率增加可有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在进行持续护理改进时,要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实践问题研讨等,找到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在下一次执行时不断将原有护理方案进行改进。通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够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和操作规范性,可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整改,降低安全性问题出现概率,防范风险于未然。研究表明,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出现各类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较低(P<0.05),护理质量安全性较高,患者可得到有效治疗,再一次验证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措施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血管活性药物用药安全性,患者满意度高,有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安全性用药护理人员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