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挑“羊毛疔”治疗痔疮经验撮要

2020-02-2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针尖痔疮纤维

梁 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挑治疗法也称为经络反应点挑治法,挑“羊毛疔”法又称截根疗法,意思是从根本上截除疾病之根源。是用特别的针具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经络反应点或病灶表皮处,以针刺入体内且不出血为特点。因此在经络反应点挑治中,重挑表皮出现阳性反应点或穴位,可出现立竿见影的疗效。其特点具有:高效迅速,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有促使组织新生、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汉代《华佗神方》有云:“患者腹胀痛,延及背心或腰跨,如有芒刺。”可见远在汉代,古医家即对羊毛疔有一定的认识,其巧妙治法历经数百年来延续至今。

1 羊毛疔生成条件

“羊毛疔”挑治法是从患者身上挑出白色“羊毛状”的丝丝样,并富有韧性的物质,故称羊毛疔。人体受了风寒湿邪、气血瘀滞后才会生长此疔,形成病灶,进而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挑“羊毛疔”之治疗要法是一定要拔出或挑断“羊毛状”的物质,即病根之所在,才能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据文献记载,针挑疗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灵枢·经筋》载:“经筋之病……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灵枢·官针》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羊毛疔”挑治一法对痔疮、皮肤等疾病疗效颇佳。

2 痔疮反应点寻找

“羊毛疔”外可形成“褐疔”“红疔”“白疔”“汗毛疔”等。它们内通脏腑,外络肢节,内外相应,表里相和。“羊毛疔”在体表内可结成无数白色如羊毛状的纤维。该纤维在根部分叉,沿“汗眼”“毛囊眼”“穴位眼”向四周纵深扩散,紧紧抓住周围组织,靠吸收人体血液生长,阻塞血脉流通。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曰:“又有羊毛疔,身发寒热,状类伤寒,但前心、后心有红点,又如疹形,视其斑点,色紫黑者为老,色淡红者为嫩[1]。”论述羊毛疔阳性反应点之状,然仅局限于前后心,史称“羊毛瘟”,以下将对寻找痔疮之“羊毛疔”阳性反应点进行阐述。

2.1 眼看

将病变的好发部位充分暴露,光线要充足,最好是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如果在预定的范围内找不到异常点,应扩大范围寻找。

2.2 手摸

即在可能出现异感点、阳性反应点,或相关的部位用手触摸、按压,寻找疼痛或麻木异常感觉区。

2.3 特点

腰骶八髎穴、大肠俞、肾俞周围。在患者第4、5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像丘疹一样稍凸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褪色。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挑,但很少有出血。此挑治法对内痔效果极佳。

2.4 注意

选用疾病在体表有关部位出现的阳性反应点,如压敏点、疹点等。疹点的特征似丘疹,稍凸出于皮肤,似针帽大小,多为灰白色或暗红色,棕褐色或浅红色,压之不褪色。选点时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相鉴别。找反应点困难时,可用手摩擦相应部位皮肤后,再进行寻找。

3 针挑方法

3.1 持针

持针的手指,不能拿在针体的过前或过后的部位,以免下针时用力不均匀,从而影响疗效或污染针尖,一般用右手的拇指、示指、中指三指,捏住据针尖2 cm处,无名指在针尾上部支持和调节运针。

3.2 行针

初下针时要稳定,用力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针体应按不同的针挑手法,以15~35度角下针为宜。

3.3 挑针

针尖挑到皮下纤维组织后,可适当的用沉劲以无名指压低针尾上部,提高针尖向上挑起,然后慢慢摇摆针体,将皮下纤维挑出,注意每个挑点务必挑尽纤维。针挑过程中,针体与皮肤表面夹角尽量以最小角度为宜。针挑时如遇出血,可用干棉球把血擦净,再继续实施针挑。如挑出的纤维较多而不易挑断时,可用医用剪刀剪断,随挑随剪。

3.4 注意

在针挑时,必须注意病人的感觉、面色,不时询问病人有无头晕、恶心,并观察其颜面有无变色等,特别要注意身体衰弱的病人,以防止发生晕针。每个挑点挑到一定深度,经过三至五次深挑,已无纤维挑出而有渗出时,即示本点挑刺完毕。挑毕的挑点需涂碘伏后外贴敷贴保护,术毕。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主诉:痔疮10余年,近日便血加重,血色鲜红。痔疮10余年,偶有复发,约半月前出现血便,色泽鲜红,肛门坠胀而便意频频,惧怕出血而不敢排便。刻下:面色萎黄,乏力懒言,纳差,胸脘痞闷。大便秘结难下,下即上覆鲜血;小便黄,起沫,味重。舌质红绛偏紫暗,苔薄黄且有瘀点,舌尖红;脉弦滑有力,沉取不绝。查体:T:36.9℃;BP:135/90 mmHg;心率:76次/min,律齐。下髎、大肠俞穴出现“羊毛疔”阳性反应点,色泽棕褐色,压之不褪色,按时有麻木感。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羊毛疔(血热血瘀)。治疗:对病灶阳性反应点及周围进行严格消毒,用长80 mm×粗1.5 mm定制针刺入疔点根部,挑起毛根,随提、拉、摇、震颤等手法进行挑治,20 min后挑出,剪断,消毒敷贴。嘱病患忌辛辣饮食、牛、羊、肉、酒、葱、姜、蒜等发物,半个月后内痔逐渐消退。15日后电话随访,未见复发,愈。

5 挑治禁忌

①糖尿病患者血糖8.5 mmol/L以上者禁用;②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内科疾病、传染性疾病、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③局部皮肤破损溃疡、瘢痕或皮屑,影响阳性点选取者禁用;④敏感穴位不可挑治,如乳头周围、肛脐周围一寸之内不可挑治,皮肤浅薄处不可挑治;⑤血管明显处禁挑,挑治需避开血管;⑥瘢痕体质禁挑;⑦注意无菌操作,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5日不可水洗,防止感染;⑧针尖应在原口出入,不得在创口上下乱刺;⑨挑治后注意休息,不吃刺激性食物;⑩孕妇、严重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6 愈后观察

金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记载:“凡痔有五……多由饮食不节, 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灸爆酽酒,禽兽异物,任情醉饱耽色……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指出痔疮乃因多种原因可致病,而截根疗法对关格壅塞、气血经络不通所致疾病效如桴鼓,覆杯而愈。故痔疮这一疾病经挑治后,将于15日内逐渐消退,医生应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发物,甚者月余也可愈。如逾期未愈,乃因挑治未净,则病根未尽,需再次进行针挑疗法,即疔净痔愈。

“羊毛疔”挑治法虽来自于民间,然其具有良好的疗效与极强的生命力,这源于传统中医药世代相传的宝贵遗产,此治法的绝妙之处与中医经络学说密不可分,《灵枢·经脉篇》言:“经脉者,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气血通畅,阴阳平衡,疾病可愈。中医药的传承不仅止于现代的望闻问切、理法针药,民间遗留下来的绝技也是传承中医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代吴瑭言:“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故医者当旁征博引,法中肯綮而收显效。此则乃属传承经验总结,以飨同道。

猜你喜欢

针尖痔疮纤维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改善痔疮五药膳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针尖和笔尖
藏医学对痔疮的认识及其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