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法与演示法在颌面外科带教中的应用
2020-02-27刘忱辰
刘忱辰,陈 莉
(西部战区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3)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时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法包括: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以直接直觉为主的演示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实验法、以模拟代入为主的情景教学法等。其中以讲授法、演示法是教学为最常用,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教学具有专科性强,操作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相较于基础知识与相关理论教学,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实践教学更为重要。为了使护生尽快完成知识向临床的转化,有效提高护生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我科自2013年6月开始接受中等护理专业的口腔专科护生的教学实习任务以来,结合专科的护理教学特色将讲授法和演示法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顺利且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护生之后步入社会,适应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理念及培养目标
我科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提出并转换“以护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自觉地更新学习知识,能较系统地掌握、熟练地运用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高素质的实用性的护理人才,最终具备护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人才。
2 具体实施方法
2.1 讲授法
授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的方法。对于刚踏入临床的护生来说,这种方法更接近于护生在学校里面老师一对多的这种教学方法,她们更容易接受。特别针对于口腔专科实习护生,这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专业知识点比较系统,便于学习和理解;一对多,学习效率高;学习的信息量大,可控性强。但是在临床教学中,讲授法缺陷型也比较明显:单向传授知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护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被动地学习,护生的注意力不易长久保持,所以很多护生习惯性的被动学习,根本不会主动联系临床知识,不会主动去学习,更别谈有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了。因此,我科在原教学基础上对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
2.1.1 正确使用医学术语
如何在授课中正确的使用医学术语,是每个授课老师自身必须掌握专科知识。比如,在老百姓俗称的“鹅口疮”,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称之为“口腔白色念珠菌”,因为“鹅口疮”这种病只是口腔白色念珠菌中的一种,俗称并不能代表一种病种,在用词上需要准确,合乎逻辑,观点正确。比如我们常见的“错颌畸形”,我们不能在教学中简单地说是“暴牙齿”或者是“地包天”。并且在授课时,应该增强音调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发音标准,同时结合适当的肢体语言等来提高护生的注意力,在有效提升护生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同时,有效规范护生的医学用语。
2.1.2 师生互动
进行必要地互动,增强护生自主学习性。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与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需简明,是多数护生能回答上的,待护生回答正确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合理分析学生的答案,将其及时反馈给护生,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师生互动的效率与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加深护生的记忆,这种师生互动启发式授课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合理的提问不仅可以穿插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在授课前告知护生结束后会提问,然而问题的答案会在授课的范围内,这样也是提高护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
2.2 演示法
教师通过向护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模型或进行示范性操作的一种方法。将演示法贯穿于教与学的过程中,能使护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相较于讲授法来说,演示法的运用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为护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会使之学习起来更有热情。然而用普通演示法对护生进行演示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护生不容易理解操作的意义,无法将实践工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存在演示遗忘率较大等缺点。所以,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教师要将演示操作法针对护生做出相应的调整。
2.2.1 分段式教学
先逐步练习操作中某些较难的部分,也就是分解动作的练习,等分解动作学会后再进行全面性练习。如静脉输液,可以先教学生如何正确挂液体,熟练以后再教学生持针的手法,待护生多加练习以后再进行临床静脉输液操作教学。这种循序渐进的练习法可以使护生通过几个望而可及的次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2.2.2 操作示范
让护生参与操作,强化训练,纠正不足。例如:进行口腔护理这项操作时,先准备好用物,并告知护生每一项用物的作用,并在操作前提出口腔冲洗和口腔护理的区别这个问题,然后在床旁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边操作边告知她们口腔冲洗的重点及难点、口腔冲洗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等内容。操作完毕后,再让护生来回答操作前那个问题,进行探讨,考察护生的观察力及基础知识,然后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有利于护生理解与记忆,也利于带教老师掌握每个护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示范后并让护生进行回示,演示结束后让大家进行讲解、评价,指出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也增加了护生动手的机会。具体方法是:老师操作(边操作边指出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操作(老师指导)→学生操作(学生纠错)→反复练习,强化操作(老师纠错)以达到加深记忆,动作熟练,应用自如的目的。
3 教学反馈
3.1 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颌面外科基础护理知识的要点
教学方法的改进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护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的理解及记忆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3.2 如何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
护生在了解口腔颌面外科工作的特点的前提下,运用科室改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并与老师及时沟通,讨论小结,使知识更加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的压力,是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2]。
3.3 如何提高护生的满意度
不同护生的学习需求各有不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满足不同护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教师可以每月召开一次护生座谈会,听取护生对教学实习的意见及建议,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科后,师生双向评价,从而起到监督带教老师,及改善教学方法的作用。促使带教老师及科室护理教学技能共同进步。
3.4 如何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教学方法的改善可使护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促进带教老师不断的自我学习。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只有带教老师的不断进步提高,才能进一步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带教的能力与水平,进而才能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护理人才。同时,科室还要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教育与培训,在有效丰富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为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教学工作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
4 小 结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完善的,护理学科也不例外。在近年的带教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善,不断的学习,近两年带教质量明显提高,从护生入科理论考试到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上升,从操作技能来说,掌握较好。总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教学过程,针对授课内容和学生基础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立足于多种授课形式并用才能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为口腔颌面外科培养合格优秀的实用性的护理人才,也为护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