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孤石分布特征及其对桥梁桩基的影响
2020-02-27李凯
李 凯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9
0 引言
深圳地区广泛分布花岗岩地层,其上覆风化层中常见球状风化体(简称孤石),由于其个体性质与中、微风化基岩类似,且不均匀分布于中、微风化基岩的上覆风化层中,对桩基成孔和持力层判定产生较大影响[1]。
本文以深圳龙华区某立交桥梁工程为例,通过对勘察过程中发现的孤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桩基在孤石地层中的施工风险,探讨具体应对措施。
1 工程概况
该桥梁立交工程位于深圳龙华大浪街道,羊台山公园东侧,用地约150 万m2,东西长1.3km,南北长1.6km,属高台地~低丘陵地貌,下伏基岩为白垩纪早期燕山四期花岗岩(γβ3K1),拟建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6 车道,匝道40Km/h,单向2 车道。桥梁基础均采用嵌岩桩基础,选用冲孔灌注桩形式,桩径均为1.5m,设计桩端持力层为中或微风化花岗岩。
2 孤石的分布特征
本工程勘察共完成269 个钻孔,其中揭露孤石的钻孔数为85 个,共揭露孤石130 块,从风化程度、分布地层、揭露粒径、深度4 个方面描述孤石分布和尺寸特征[2]。
2.1 孤石的风化程度
对钻探揭露的孤石风化程度进行统计,如图1 所示,有67个(占比51.5%)孤石为微风化,有63 个(占比48.5%)孤石为中风化,两者在数量上相差不大。
图1 孤石风化程度统计结果
2.2 孤石的分布地层
花岗岩风化层自下而上为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对本工程孤石分布的地层进行统计,如图2 所示,有96 个孤石(占比73.8%)位于强风化地层,有14 个孤石(占比10.8%)位于全风化地层,有20 个孤石(占比15.4%)位于残积土地层,可见,强风化地层是孤石发育的主要地层。
图2 孤石分布地层统计结果
2.3 孤石的揭露粒径
由于孤石形态类似球体,钻探揭露的粒径不一定是其最大粒径,但可推定其最大粒径一定大于等于钻探揭露的粒径,因此对孤石的揭露粒径进行统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孤石揭露粒径进行统计,得出其范围值为0.1~6.6m,平均1.5m,变异系数为0.807,数据离散性较大,为了更合理的描述孤石的揭露粒径,笔者借鉴土的颗分曲线,提出孤石揭露粒径的“颗分曲线”,如图3 所示,揭露粒径小于1.0m 的孤石数量占50%,揭露粒径小于2.1m 的孤石数量占80%,揭露粒径小于3.1m 的孤石数量占90%,揭露粒径小于4.1m 的孤石数量占95%。
图3 孤石揭露粒径分布曲线
2.4 孤石深度
图4 孤石层顶埋深统计表
图5 孤石层顶高程统计表
孤石埋藏深度对建筑基础有较大的影响,对本工程孤石数据进行统计,如图4 和图5 所示,孤石层顶深度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在10.0~15.0m 区段间分布较多,所占比例接近1/3;孤石层顶高程分布无明显规律,在高程60.0~80.0m 和120.0~140.0m 区段分布较多,所占比例分别接近1/3 和1/5。
3 孤石对桥梁桩基的影响
3.1 对成桩过程的影响
花岗岩孤石一般为中风化和微风化岩性,强度高,赋存于相对较软的风化层中,部分桩基础在成桩过程中需要穿过孤石,进入下覆持力层,如地层中孤石数量较多或粒径较大,将增大成桩的耗材成本,并增加成桩的工时,影响较大[3、4]。
3.2 对持力层判定的影响
部分桩基础采用嵌岩桩形式,以中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为桩端持力层,而孤石在成桩渣样上与基岩类似,都为中微风化岩性,容易造成误判孤石为桩端持力层,从而影响桩基质量,造成返工等不良影响[5]。
4 应对措施
4.1 成桩过程处理建议
针对孤石对成桩的影响,一般可采用冲击成孔法或钻孔爆破法。冲孔法适用地层较广泛,成本低,成孔质量好,穿透性强,但存在效率低、工期长、损耗大、泥浆处理等问题。钻爆法工期短,适用范围广,可处理不同大小和埋深的孤石,但其工序繁琐,费用较高,须事先查明桩位处孤石的深度和大小,爆破效果难以控制,对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6]。
针对孤石区域的桩基工程,建议成桩工艺采用冲孔法。
4.2 持力层判定处理建议
鉴于孤石对桩端持力层判定的影响,采用施工勘察探查桩位孤石情况,是一种成本低、准确性高的措施。首先认真分析前期勘察资料,掌握场地内孤石的分布规律和尺寸大小,有针对性的对孤石密集分布区,进行逐桩施工勘察,勘察钻孔应进入预计桩端以下不少于3 倍桩径且不小于5m[7],以准确判定各桩的持力层及其顶面深度,指导桩基施工。
5 结论
本文依托深圳某立交工程,统计分析孤石的空间分布特征,借鉴土的颗分曲线,提出描述钻孔中孤石揭露粒径的分布曲线,针对孤石对桩基工程的影响,建议桩基成桩采用冲孔法,采用施工勘察加强对桩端持力层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