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0-02-27赵瑾
赵瑾
作者单位:110005 沈阳,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信息化管理是通过数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较低的费用支出的一种工作平台,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医院的外部业务和内部业务均实现信息化办公,即数字管理、数字培训和数字医疗等[1-2]。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工作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进行优化,促进医院各方面工作创新,对医院护理工作会产生巨大影响[3-4]。本研究以辽宁省人民医院实施护理管理改革前后的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改革前后护理管理效果满意度、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措施响应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内科疾病初次住院患者;住院时间7~14 d;患者对护理管理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学历水平较低、意识较差无法配合相关调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信息化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患者所有信息采集均由护理人员手工记录,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必要的药物服用及危急情况,一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多名患者,护理人员无法做到一对一的针对性护理,通过翻阅之前的纸质纪录,了解患者病情。
1.2.2 观察组 实施信息化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1 医院信息化建设 ①医院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硬件主要有网络传输设备、显示设备、信息采集点硬件、数据存储设备,其中信息采集点硬件分为检验、监护、检查、门诊类仪器,由护士站、收费站、住院站、门诊站、统计数据站等几个站点组成,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同时为信息化提供存储、共享及传输的基础。②医院信息化的软件建设:软件部分主要由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数据库系统4个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可将数据集中管理,保证收集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及完整性;网络系统将应用系统与数据库系统连接;操作系统为硬件提供运行环境;应用软件则进行具体数据的处理。
1.2.2.2 实施信息化护理管理 ①使用带扫描功能的移动终端,对患者进行床边护理信息采集,形成较为规范的护理项目记录并自动生成护理文书。②信息化护理管理配置了护理文员和护理员岗位,改变了手工护理操作慢、粗、散、乱、漏及重复的工作模式,提拔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到管理层,从而科学地安排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患者出院前对护理管理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从住院环境、治疗效果、护患关系、护理效果、医疗器材5个方面进行评价,各项目满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护理管理效果的满意度越高,其中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医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严重差错和护理缺陷两种情况。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措施响应时间,护理措施的响应时间根据患者或其家属按呼叫铃开始计时,以护理人员出现在患者面前并关闭按铃开关作为结束计时间标志,时间差为响应时间,根据响应时间的长短划分为如下3个标准:3~5 min为快速、5~10 min为一般、>10 min为缓慢。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管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44例、一般40例、不满意16例,总满意度84%;观察组满意50例、一般45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95%;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8,P<0.05)。
2.2 两组医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存在严重差错1例、护理缺陷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对照组存在严重差错4例、护理缺陷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
2.3 两组护理措施响应时间比较 观察组快速65例、一般30例、缓慢5例;对照组快速30例、一般56例、缓慢14例;观察组响应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5)。
3 讨论
3.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方式整合硬件、医疗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软件及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并遵循国际化标准与规范的医疗数据信息现代化的医院运行和管理新模式[5]。所有改革均以住院病人为中心,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捷的就医条件[6-7]。医院信息化管理利用数字技术为医护人员建立一种新的工作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医院形态[8-10]。
3.2 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优势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对护理管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措施响应时间少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信息化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可改善护理措施响应时间,究其原因如下。①信息化护理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通过信息移动技术扩展和延伸护士工作,从而实现护士站、医生站、移动护士站和信息条码管理系统、护理综合系统、护理交班系统的资源整合及共享,形成了规范的项目记录和护理文书记录,从而减少了因手工录入导致的差错,有利于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②信息化建设为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规范了护理流程,同时也创建了新型的护患关系,而医院将根据信息反馈来考核科室的绩效,以此来加强质量监管,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护患关系,并及时将不能处理的情况上报,减少护患冲突。
4 小结
精细化护理绩效监管从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及效益等几个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我院在改革前,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较为懒散,护理措施响应时间较长;改革后,实现了护理绩效管理,全院的考评数据通过网络采集并自动生成薪酬,而患者的评价在绩效管理中占有重要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重视度,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措施响应时间。
综上所述,信息化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医院不良事件发生并缩短护理措施响应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