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阅读教学:让学生永葆阅读热情
2020-02-26张成红
张成红
陌生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努力改变原有思维定式主导的习惯性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揭示出那些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多种因素间的对立和冲突,将那些被遮蔽的有趣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新奇感,吸引学生以新的视角、新的姿态、新的思维投入到相关内容的学习之中。基于这样的理解,小学语文陌生化教学中,如果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时就如盲人摸象,不得要领。所以,教师需要在文本解读、课堂实践、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多个层面给予学生有效的引领,学生才能跟进,逐渐摸清通向陌生化追求的路径。
一、激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布置预习课文的任务。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然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阅读习惯,对文本进行解读,基于此,学生的心目中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其在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尤其是当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预习时留下的印象基本一致时,学生更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进而对课堂教学失去新鲜感。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梳理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教学时重复,注意运用陌生化的“间离技术”,在学生忽视或者自以为很懂的地方进行挖掘,让学生看清下面的“独特世界”,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获得新发现、新体会、新感觉,并产生重新学习文本的欲望,进而在教师的指引下,朝着文本更深处漫溯。具体到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在追求陌生化的引导过程中,可以增设新鲜的材料,转变观察的视角,给出新的资源,变换支持的媒介等,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在追求新奇感中产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带刺的朋友》,主要写“我”发现小刺猬乘着夜色来到枣树上偷枣子的故事。这样的内容,学生通过预习,结合课后练习题,基本上都能够把握,因此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还是组织学生再次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肯定提不起学习的兴致,难免出现倦怠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学情,在教学中注意运用陌生化的“间离技术”。比如,教师可选择课文题目中“朋友”一词与课文中一直坚持的说法“偷枣”一词进行碰撞:刺猬“偷枣”显然是小偷的行为,课文题目中又以“朋友”看待刺猬,那么课文中的小刺猬到底是朋友还是小偷呢?教师用这一矛盾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必然引起学生重新进入文本去仔细阅读,努力寻找解决这一新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新一轮的文本阅读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深入解读的学习任务。其一,不看题目,只读课文内容,看看能够获得什么印象,即小刺猬是来干什么的?(偷枣)“我”对小刺猬偷枣是什么样的态度?(如果真的发现小偷偷枣子会怎么做,对小刺猬是怎么做的)到最后已经称呼小刺猬是“聪明的小东西”了,为什么还说它是“偷枣”?(枣树是“我”家的,“我”特别喜欢吃枣子)其二,根据课后的选答题,推测之后“我”与小刺猬之间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与“朋友”有什么关系。再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判断:“我”什么时候把小刺猬当小偷?什么时候把小刺猬当朋友?在这样的学习中,陌生化的文本解读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是与预习到的完全不同的学习内容,而且充满了新鲜感和趣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阵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多角度解读文本,能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积极的思考、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其迸发出智慧的力量。
二、多种渠道进行语用实践
玛丽安娜·沃尔夫在《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中说“:我们并非生来就会阅读......我们可以建立新通路的神经可塑性也同样意味着,读写能力的通路既可以包括更复杂的阅读过程,也可以不包括。换句话说,就是大脑的可塑性意味着我们既可以建立一个相对简单的、通路被缩短的阅读脑,也可以建立一个阅读时会激活更复杂的认知过程的阅读脑。”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提取、整合、运用文本信息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课文和有效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走出分析内容的老套路,确定以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学习目标,以表达为追求指向的教学新思维、新路径,让学生在经历陌生化的认知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来落实语用教学。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许多教师习惯让学生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内容:先指出地球的美丽与渺小,接着指出地球资源有限,随后指出人类无法移居到地球以外的地方,最后呼吁人们要保护地球及生态环境。这样的教学既不符合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又没有落实运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目标。
要想突破这种套路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安排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寻找课文中的观点有哪些,并根据关键句来确定主要观点;之后设置指向语用学习的问题,如作者为了表达主要观点是从哪些方面选择材料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以表达其主要观点的?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引向“主要观点”这一陌生的学习领域,学生显然无法用习惯性的方式来完成,须要深入文本开展探究。
学生经过认真探究,会发现课文中的四个板块在围绕主要观点依次展开时,有一种互为因果的联系:因为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所以地球的资源才显得很有限;因为地球资源很有限,所以人类才有移居到外星球的想法;因为人类移居外星球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好好保护地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理解文本的内容,更要关注课文的主要观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落实的就是说明文的语用学习。
教师要采用陌生化阅读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一成不變的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在别开生面、新颖有趣、积极的问题驱动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引领他们在挑战中经历语言文字的学习、实践、运用,方能开启文本理解的别样精彩,生成学生生命的精彩。
三、合理整合教学序列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同一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教师习惯于一篇篇地进行教学,这样单元的整体效果就难以体现。统编教材特别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的意图:一是普通单元的导语页上出现的语文要素具有统领的意图,在单元内的几篇课文教学中,会进一步细化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通常是与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进行对接;二是在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等)中,以结构化的认知模式安排教学内容,将一些散乱的信息通过适当的主题进行勾连,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和统一的教学模块。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时就须要适应教材的编排,也就是在面对陌生化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时,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编者围绕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编排了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接着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最后的习作训练以“生活万花筒”为范围,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在这个特殊单元中,教师如果组织学生依次学习每一部分内容,教学就无法显示单元的整体效果。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学习单元课文的方法中寻找有效的解决之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习作,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努力写清楚,然后以习作要求对其进行评价,看看学生有没有将事情写清楚;找到问题之后,再看精读课文中选择了怎样的事情,是运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之后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与“交流平台”中总结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懂得了课文中所学的表达方法之后,再回过头来修改自己的习作,看看所选择的事情有没有换的必要,可以怎样进一步落实将其写清楚的要求;最后再按照习作要求进行一次习作。习作之前阅读习作例文,寻找写清楚的具体思路,并将其有效运用到新的习作中。这样的教学,彻底改变了教课文的思路,多层次挖掘内容,让学生在多次习作训练中不断贴近写清楚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须要挖掘教材的内容,努力体现文本的鲜活与情趣,引导学生跳出习惯性的学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开展学习实践。教师更要重视整体教学的新要求,让学生在追求陌生化的学习实践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