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辨治痰湿的启示
2020-02-26曾垂义
曾垂义
毛德西是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人之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津液无处不泽,若津液运化失常,便会产生痰湿,痰湿可随经络上下游离,发生许多疾患,故有“痰生百病”“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湿性黏腻、重浊,缠绵交结,难以速愈。毛德西老师专精而博学,方简而效验。毛老师对痰湿论治有独到见解,临床治疗痰湿证各种疾病,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侍诊毛老师左右,研习其诊疗经验,今略谈心得,与同道分享。
分三焦辨证而重视中焦
毛老师辨治痰湿时常以三焦区分而总不离中焦。他指出,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湿的形成与五脏、三焦等脏腑有关,各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均可产生痰湿,尤以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不居集·痰证扼要》记载:“虚损之痰,总不离脾肺肾三经之不足也……故痰之来者,无不在于肺;而痰之化也,无不在于脾;若论痰之本,又无不在于肾。”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肺失宣肃,津液输布失常,停为水湿,聚而为痰。脾主运化水湿,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纽,饮食、忧思、劳倦等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常,变生痰湿。肾主水,肾之气化功能是津液代谢的动力,肾气虚弱,气化失常,津液运行失常,聚生痰湿。无论有形、无形之痰,居于三焦,均可引起相關疾病和症状。
毛老师指出,痰湿蕴居上焦,引起心肺病证,比如胸痹心痛、心悸、失眠、咳嗽、喘证、哮证、肺痿等病,出现胸闷如窒、胸胁满、心悸不安、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系疾病,咳嗽、胸闷、气喘等肺系疾病,而且上焦痰湿常易化热,出现痰热扰心、痰热蕴肺等证。痰湿蕴居中焦,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比如胃痛、胃痞、呃逆、呕吐、腹痛、腹泻、胁痛、积聚等病,出现纳差、泛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泄泻、胁胀、胁痛、口干、口苦、便秘等症状,中焦痰湿可从热化或寒化。痰湿蕴居下焦,主要引起肾、膀胱疾病,比如腰痛、淋证、癃闭等病,出现腰痛、腰胀、小便淋漓、小便灼热等疾病;下焦痰湿热化者居多。三焦之痰湿,舌苔均表现厚腻、腐苔等,化热则黄腻。脏腑之中,“脾为生痰之源”,表明痰湿的生成,均与脾胃有关。或脾胃本身病变,导致痰湿生成,或他脏病变影响脾胃,产生痰湿。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痰湿困脾,脾胃虚弱,一方面导致痰湿生成,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气血生化不足,后天失养,常引起变证。因而,脾胃在痰湿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脾升胃降功能正常,痰湿易除不易生,反之,则易生不易除。
注重芳香化湿药物的应用
毛老师对痰湿病的治疗遵循“上焦清热燥湿,中焦芳香化湿,下焦淡渗利湿”的总原则。因上焦痰湿多热化,临床常用黄连、黄芩、苦参等苦寒清热燥湿药物;痰湿闲顿中焦,常用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厚朴花、苍术、代代花等芳香化湿药物,尤喜以蕴香、佩兰、砂仁配伍,或厚朴花、代代花等搭配;痰湿流注下焦,常以薏苡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药物。
毛老师认为,中焦是痰湿产生的根本,因而治疗痰湿应不离脾胃。一要恢复脾胃功能,断其痰湿生成之源,化除已有痰湿;二要防止脾胃的进一步损伤,包括药物、饮食、情志、劳倦等。医者尤不能以药物损伤脾胃,所以用药要轻灵。芳香化湿药物多辛温,入脾胃经,无大寒大热之性,符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既可温化痰湿,又无助湿生热,更无寒凉伤气之弊,对中焦痰湿尤为适宜。痰湿本应温化,即使痰湿化热,也可应用芳香化湿药物断其根源。且芳香化湿药物有健脾、行气、止呕等功效,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临床中,治疗痰湿证者,方中常以藿香、佩兰、砂仁为伍,对体弱年高者,更取厚朴花、代代花等芳香花类药物醒脾化湿,慢慢地呈现其独特功效。
运用温阳药以祛顽痰湿浊
一部分痰湿证者,病久反复,成顽痰湿浊,临床治疗棘手。毛老师认为,此类多为久病患者,或病情复杂、脏腑功能失调,或失于治疗,或用药不当,或日日为情志所伤者。痰湿蕴结体内,并绵绵而生,日积月累,痰湿胶着而成顽痰湿浊痼疾。临床常见痰湿之腻苔逐渐消退,甚或遗留部分腻苔不易退去,且常位于中后部,治疗时间达数月或更长。痰湿治疗的根本原则是“温化”,但对于此类疾病,普通的辛温化湿药物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可在组方中稍加附子、肉桂、干姜等辛热药物,化其胶着状态的痰湿,往往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但用量不可过大,一般3克~6克为宜,甚至更少,以免伤阴耗津,故在应用附子、肉桂之类药物时,毛老师常加入沙参、麦冬以防辛燥伤阴,导致痰湿胶着状态加重。对于此类痼疾,宜缓功渐进,而不宜求其速效,往往能够取得预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