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
2020-02-26许宇翔
许宇翔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国迈入“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面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生机勃发的新境遇、面对多极化发展的新格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新武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面对各种社会思潮,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本文从理论基础入手,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存在论、方法论、价值论、认识论与历史观的系统批判,廓清这一思潮的“庐山真面目”,有利于做到理论上的彻底,增强人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力、洞察力与批判力。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方法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 87/j.cnki.1009-05 92.2020.01.35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在史学界兴起了一股以“还原真相”“重评历史”为名,行“否定历史”“虚无历史”之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发源于史学领域,迅速蔓延到教育、社会、文化领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最致命的后果就是颠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与历史观,别有用心地以碎片化、片面化的所谓真实史料,误导人们的思想,否定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成就、否定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人物与领袖人物,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同时又为早有定论的汉奸、卖国贼翻案,为袁世凯、陈公博、周佛海等反面人物歌功颂德,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面对这一股用心险恶的错误思潮,我国主流舆论阵地还没有做出有力的批判与反击,从而导致其恶劣影响在互联网、媒体、高校继续蔓延。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论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指向的“存在”主要包括“历史存在”与“现实存在”,其常见手法就是以“言说历史”来否定现實。因此,深刻揭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首先必须对其所言说的“历史存在”进行批判,这一思潮以碎片历史否定整体历史,以个体记忆取代整体记忆,又用这种虚无的历史存在来影射现实的政党存在、制度存在、道路存在和文化存在。以历史虚无主义对雷锋及雷锋精神抹黑为例。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的“还原历史”歪曲雷锋事迹,以无中生有的方式抹黑雷锋形象,用以偏概全的方式颠倒雷锋形象,从而想达到以诋毁雷锋来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史,颠覆主流价值观,宣扬唯心史观。雷锋同志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更代表的是中国众多的普通人民。抛开当时特定的历史大环境,断章取义的评价雷锋形象的形成是片面的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时刻把握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才能正确的评价历史。因此,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存在论批判是批判这一思潮的实证基础。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方法论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能够大行其道,自然具有其具有欺骗性的方法论基础,主要体现为以唯心主义的方法研究历史,以实用主义的方法来解构历史,以形而上学的方法来阐释历史,以否定主义的方法来摸黑历史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提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单独存在而不联系其他事物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时刻把握住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以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把握因果联系的普遍存在和客观存在。历史虚无主义者从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出发,随意割裂历史、曲解历史,以历史的碎片化、歪曲化为其目的,实质是偏离实事求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因此,为了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陷阱,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看待历史,要坚持实事求,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坚持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坚持辩证地看待历史,还要坚持现象与本质相结合的方法看待历史。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价值论批判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国人民逐步走向繁荣自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等等一件件促使中华伟大复兴的大事件的完成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试图忽略历史真相,忽略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他们抓住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新中国时所经历的一些挫折和失误大做文章,历史虚无主义全然不顾历史的局限性,把探索时的失误无限放大,把成功后的成果无限忽略,以过程中的失误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断章取义,用部分的弯路来否定整体的成就。
然而,任何完善的体制都是要经过无数的实践,在不断的自我反省纠错中逐步产生的,不能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失误从而全面否定这个制度和政党的价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还原历史”“追寻真相”的名义下,对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一味否定和蔑视,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要真正探寻历史的真实,而是要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抹黑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对于这一价值取向应当予以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
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认识论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在历史与现实、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真理与谬误等重大认识论问题上具有诸多理论陷阱与认识误区。人们认识世界归根结底是通过实践来进行的,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有提出,人们想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必须要通过一次次的实践,而因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复杂性,这些实践过程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差错,所以需要反复的多次的实践才有可能能够正确的把握事物规律,正确认识事物,从而更好的改造世界。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成效也有目共睹,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刻意的制造两个对立面,否认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阶段的实践与探索,全然无视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我国社会的各方面进步,他们提出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专制制度,而改革开放后我国是民主主义制度,以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定计划经济采取的必然性,否定计划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误入歧途,社会主义改造搞错了搞早了。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随意剪切、嫁接、否定历史的研究方式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忽略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各种联系性,从而也就失去了评价历史的客观性。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决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所设置的认识误区,坚定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更全面客观正确的是认识世界。
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历史观批判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系列论述中明确指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科学的历史观是透过史料的真实通往历史的真实所不可缺少的武器。没有科学的历史观,即使拥有真实的史料,也无法掌握历史的真实。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历史观来解读历史,以人的能动选择性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拘泥于历史细节的把玩,拒斥宏大叙事,因而丧失了历史的方位感。正是这种歪曲的历史观,使之在对待重大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文本的问题上误入歧途。已故的龚书铎先生对此评价道:“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是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把已被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混淆是非。”任由這种扭曲历史和抹黑历史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蔓延,将会使他们达到动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冲击我国的指导思想、摇摆人民理想信念、消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扭曲大众价值观念、瓦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的。
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面对各种社会思潮,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充分认识新时代社会思潮的类型、语境、内涵、特点,尤其要充分识别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风险,并建立起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体系,确保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保障。要充分的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提出的种种错误问题进行批判和抵制,坚定不移的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