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追梦的路上
2020-02-26周桂官
周桂官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没有理想,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作为校长,应当是教育的追梦人,永远在追梦的路上。我坚信只有在不断地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坚定的担当中履职尽责,师生才会有幸福,学校建设与发展才会有希望。
一、保持奋斗者的姿态
“永远在路上”是人生的最好状态,奋斗的人生是丰盈蓬勃而又洋溢着幸福的。一所学校的师生是否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的生态、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所学校的“奋斗”风貌,从校长出发,传承于师生,受益于整个社会。因此,校长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教育奋斗的“领路人”。
我在退休之际,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带着“把南通优质教育的种子播种到沭阳大地”的使命,来到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担任校长。当时,我也产生过一丝犹豫,因为家人都希望我在退休后能够安享天伦之乐。但是为了肩上的教育使命和心中的教育梦想,我坚定不移地来到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带领全体师生走在教育追梦的路上,以较高的学校发展定位为目标,用实际行动提升校园精神文化风貌。
1.坚持用行动做表率。
校长如果能成为一个权威型的榜样人物,就会产生无穷的引领力量。这种力量在学校管理中既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又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发力量。我认为对于管理者而言,凡是要求管理对象做到的,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来到沭阳如东中学之际我已是花甲之年,但肩上的责任促使我保持奋斗前进的动力。从来到沭阳如东中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向全体教师发出倡议:“学校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讲奉献的精神,让这样的学校精神从我带头做起,让全校所有师生向我看齐。”自此,我每天早上7点多钟到岗,深夜10:40离开办公室,除了出公差,其余时间大多“泡”在学校里。我曾坚持每天听4节课,用两年时间听遍了全校所有教师的课,并及时分析点评,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近几年,我坚持每天巡查教学区的三个年级,共80个班。聚焦课堂,注目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是我的工作常态。这些年来,我心中“不怕吃苦”的坚定信念从未改变,始终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沭阳如东中学的成绩和精神风貌也因此被不断刷新。
“周校长跟我们一直强调优秀是熬出来的。”从沭阳如东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高同学说:“优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奋斗是生命的常态,也是人生之意义和美好所在。”在沭阳如东中学,惜时如金、拼搏奋斗已成为师生的共识和习惯。
2.准确制订学校发展目标。
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高位发展目标的“内引外联”和严格实施践行的把关,能够让学校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校向更高远的目标快速前进。为了充分挖掘师生的发展潜力,激发师生的发展动力,在与全体教师充分沟通后,我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那就是把沭阳如东中学发展为“宿迁最好、苏北一流”的中学。
高位的发展目标让管理人员和全体师生充满斗志。为了获取先进的教育资源,我想办法与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江苏省姜堰中学等学校结盟,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增加年轻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常和他们说:“人是需要被‘逼着成长的。”这句话不仅成了全校师生的共识,更让他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短短9年时间,学校教师发展迅速,“逼”出了三名特级教师,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两名正高级教师,三名宿迁市名教师,80多名宿迁市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学成绩喜人,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认可。
二、把管理做到极致
针对沭阳一些学校原先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精致管理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是具有生命力的。简而言之,精致管理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公平,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力和创造力。精致管理的内涵于教师而言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格、刚柔相济,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向纵深发展;于学生而言,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1.对全校每一个学生负责。
首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我提出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办学理念。对一群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实施精英教育就意味着要“放弃”一群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因此,学校决定走分层教育的路线:让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消化,班级平均分才能得到提高。
为了能让学校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认识,增强职业使命感;二是建立贫困学生档案,适时给予帮助;三是设立奖学金制度,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其次,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围绕学生生长的主阵地——课堂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了“生为本、学为上”的活力课堂,强力推行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奔跑的地方。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我考入学校时的成绩不太理想,基础很差,但您的关心和鼓励就是我的动力,相信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沭阳如东中学高二(14)班的蒋同学在教师节写给班主任的祝福语中这样说。的确,对一个学生负责容易,对每一群学生负责却不易。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洞察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教师质量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推进精致管理的保障,也是精致管理的发展模式之一。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各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首先,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教师。教师只有以内心的价值追求为源动力,才能产生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激情。基于这样的认识,沭阳如东中学采取多渠道、分层次的方式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领教师形成正确的育人观。
其次,用健全的制度规范教师。多年来,沭阳如东中学形成了“用好的制度管理队伍,以好的制度培育习惯,让好的制度衍化为教师自觉”的管理理念,通过外在制度的建设保障教师管理的行之有素,用有效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建校之初起,我就大力推行“基于问题解决的‘301515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以“推门听课”的方式,“逼着”教师听课、评课、研课,打造活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形成考学制度,“逼着”教师与学生同做试卷,重新体验学生考试的感受,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正高级教师洪兵说:“周校长要求所有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我从高一到高三,几乎每堂课,都有一群年轻人跟在教室里听课,这种听课成了一种压力,鞭策我在上课时更加专注投入,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精致管理,只有以精准目标为导向,以精准过程为推动力,以精良结果为归宿,才能实现“精致显担当,担当创精致”的管理目标。
三、过一种幸福的学校生活
奋斗精神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精致管理使得学校发展步入正轨,良好的校园生态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融于幸福的校园生态主要由多个幸福元素构成。
1.师生的幸福不断生长。
我的管理理念似乎处处透露着“严格”的意味,但这种“严格”有温度、有热度、有人文,这种“严格”能够激励师生不断成长,收获幸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并能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产生。我倡导的“严而有度,严而有格”的管理方式就是让师生的幸福感伴随着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而蓬勃生长。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高尚、奉献的职业态度。教师有了高尚的职业态度并为之奋斗,就能从中获得从教的幸福和快乐。教师的幸福在职业奋斗与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生长。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张迎艳老师说:“教师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教学工作似乎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平淡、重复和漫长,但最后最美的巨变都产生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的确,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时甘愿付出,在不断超越自我、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
学生的幸福来源于其主体性被充分尊重。如果長善救失、因材施教、教育公平等理念能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那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会在课程与教学中得以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将会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关照。幸福的校园生态应当充满温情,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获得内心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学校教育资源应当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所需,引领校园整体氛围积极向上,提升学生自我实现的效能感。
诗人威廉考伯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我们目标的追求之中。”同样,师生真正的幸福必然是扎根、生长于校园的土壤之中,需要以“目标”作为支架,用“奋斗”灌溉之。
2.校长的幸福如期而至。
师生与校长是实现教育梦征途中的共同体,他们彼此的幸福相互融通,彼此促进。师生有了幸福,校长的幸福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校长的幸福源于自身在教育理论与工作实践中的反思与成长。自从到沭阳如东中学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记录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并自觉反思,撰写发表了多篇文章,如《坚守常识 做实常规》《静待花开》《勇于担当:构建苏北优质中学的校本探索》《享受教师职业奋斗的幸福》《用工匠精神打造“三型”教师队伍》等。在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中,我不断更新管理思想,提升管理能力,收获教育的幸福。
校长的幸福来自师生的认可。在2015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校学生会主席代表全校3986名学生,将一张签着78位班长名字的“最帅校长”奖状颁发给了我。在我看来,这张来自学生的奖状,是我一生获得的最高荣誉,它不仅是一种鼓励和赞扬,更是一种责任与幸福。
校长的幸福感还来自学校的发展。沭阳如东中学成立近10年来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宿迁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卓越奖、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东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扬州大学教科研基地等称号,并于2017年通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晋星评估。荣誉获得的背后有教师的付出,学生的努力。而相比艰辛与付出,学校的发展让我收获了更多的幸福与满足。
“办一所苏北最好的优质高中,助力贫困学子圆梦大学,造福百姓家庭千秋万代”,这始终是我不变的初心。做教育追梦人,是我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