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变与发展

2020-02-26

卷宗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景观文化

张 超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安 638000)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乡村是人们聚居的主要形态,同时也是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载体,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与传承,建筑、民俗、田地、水系等乡村景观均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放缓,我国经济发展中心逐渐转向乡村振兴,而乡村景观规划营造则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景观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保护、传承与研究价值。

1 我国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变分析

1.1 乡村文化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土地表面文化现象的综合体,它是一个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乡村人类活动的历史,蕴含着浓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受到生产力、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区乡村文化景观均呈现出地域性特色,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乡村文化景观的特点有四项,一是前文提到的地域性,地域景观环境是乡村文化景观的载体,因此相对而言,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数量要远超非物质形态的文化景观,如建筑、村落、山水田园等均属于物质形态景观,而民俗习惯则属于非物质景观的范畴。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造就了乡村文化景观的地域性特征,如江南水乡与塞北荒原的风格一目了然。二是历史性与文化性。乡村文化景观是低于历史和文化的集中反映者,很多乡村文化景观实际上都是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形成的,包括生活习惯、环境、信仰、风俗等,如根据陆林的研究,徽州一些古村落景观就具有禅宗的文化特征。三是物质依附性,纵观我国历史发展,我国基层人民的物质水平不高,因此其生活思想大多集中在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乡村文化景观的形成都和物质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包括我国各个地区形态不同的田地。四是复合性,一个区域的文化景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随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不断拓展更新,经济因素以及外来文化的介入都会对文化景观的发展产生影响,而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影响不断叠加,塑造了文化景观的复合性,新特征不断叠加在原本残留的特征之上,形成一种层次性结构。

1.2 我国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变

结合我国乡村文化景观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时期,这一阶段的乡村文化景观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原始社会的文化价值是朴素自然观念,为了生存人类逐渐形成聚居部落,但资源获取依旧依赖于自然,但部分地区也初步形成了农耕文化,因此文化景观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乡村文化景观,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得人类进入农耕文明阶段,农业文明的发展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影响,因此不同地域的乡村形成了独特的在地文化,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乡村也形成了差异化的建筑形式和聚落布局。同时,乡村文化在在本体文化延续和外来文化传播形成了碰撞。从特点来讲,农业文明时期的乡村文化景观最主要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如田园网络和村落格局都依赖于自然山水格局。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时期的乡村文化景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城乡的趋同化,乡土特征逐渐被消解,逐渐向城市性的方向靠拢。乡村的过度无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水土空气污染、植被减少,针对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刻不容缓。第四阶段是近现代乡村文化景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乡村文化景观向城市化方向靠拢的速度持续加快,导致我国现今乡村景观风貌表现出明显的不和谐,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生产经管逐渐趋向于观赏性,而精神信仰的变化使得文化审美出现了变化,如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逐渐失去了精神内核的支撑。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景观交替出现的景观分割格局,人们盲目的追求城市化风格,导致乡村文化景观的乡土性以及田园性逐渐消失。此外,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对文化景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一些地区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追求效率,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诞生了许多不和谐的景观风貌。

2 新时期乡村文化景观的发展研究

以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逆全球化初见端倪,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建设必然要强化自主性,即对内需潜能进行深度挖掘,而在城市化逐步趋缓的条件下,对乡村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将人民币与山水田园湖泊等自然资源挂钩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的稳定性。基于此,我国近些年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建设也必然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乡村文化景观发展表现出多方面的问题,一是乡村“空心化”导致文化景观逐渐消逝,二是乡村城镇化导致的文化景观破坏,三是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四是针对乡村景观文化的政策保障和学科理论滞后。

针对上述问题,想要推动乡村文化景观的健康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乡村文化景观的深入挖掘和梳理,这方面应该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乡村文化人才对文化景观进行挖掘和整理,内容应涵盖传统村落、建筑民居、民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方面,形成专门的数据库,为乡村文化景观的传承保护提供支撑。其次是加强乡村文化认同的培育,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加强人们对乡村文化的了解认知,包括各类文化展览、文艺活动、民俗活动等,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范围。同时,国家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撑,通过编写教材、加强人文教育的方式促进村民文化认同的形成,为乡村文化景观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壤。再次是加强“人脉”的培养,一方面充分激发乡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乡村文化传承人,鼓励引导其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发扬,通过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则要对文化领域的人才进行深度挖掘和培养,以高素质人才团队为依托开展各类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则是加强公共文化景观的营造,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基于地域性文化历史进行文化景观的建设,包括能够反映村民生产生活和民俗习惯的乡村博物馆。除此之外,一些传统乡村中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场所,如祠堂、庙宇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改造,用于文化活动的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逐渐实施的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景观的传承和保护,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景观的建设发展对于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发展,与经济建设协同进步,为广大人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景观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