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新时代的艺术殿堂
——关于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建设探析

2020-02-26

卷宗 2020年34期
关键词:转型图书馆传统

陈 敏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7)

图书馆的重要职能长期就是拥有向人们传播文献信心、传递文化遗产以及进行社会教育。但就我国当前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模式而言,与时代大数据科技同发展同进步的匹配度很低。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而不断飞跃,人们对文化服务和信息获取需求已经无法在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下得到有效满足。因此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图书馆转型建设将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传统图书馆向“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建设之源起

1)读者之需。当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日益迫切,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品质、阅读载体和馆藏资源等需求愈来愈高,核心体现在读者阅读需求愈加个性化、多元化。而传统图书馆正在迈步转型之际,确实无法及时一一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获取资源的方式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据环境不断普及的过程中发生巨大变化,他们还需要像以上方式取得“互联网+” 的便捷阅读方式,需要服务项目齐全、阅读内容丰富、信息素材完备、资源无缝连接、网络环境稳定等阅读体验。这也是传统图书馆必须向“互联网+图书馆”创新转型的源起之一[1]。

2)变革之需。首先,纵观大大小小的传统图书馆,其所运用的工作模式有的还较为传统,架构明显不合理,人工服务占去很大比例,没有采用更为先进的网络数据便捷设备。其次,传统图书馆针对馆藏图书予以保护时,需要全面地利用数据信息、分析数据信息,需要弥补馆际协调共享不足等问题。再者,传统图书馆普遍存在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人员工种单一等现象,如果没有利用引进“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契机,主动拓宽人力资源渠道,增加信息技术人才力量,那么就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2 传统图书馆向“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建设之瓶颈

1)认识不足。在当前传统图书馆向“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建设过程中,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瓶颈主要是传统图书馆经营人或者管理者对转型升级的认识不足,而其中又可理解为技术认识不足,还限制在固有的传统人工模式中,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引用没有高度重视,从而导致传统图书馆运用“互联网+”技术较少,没有实现较高级别“智慧图书馆”转型建设。

2)自身缺陷。由于此前没有充分意识到人才队伍建设对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如再加上没有争取到充足的资金支撑,没有引进外部技术团队力量,则图书馆创新发展将陷入恶性循环,导致传统图书馆转型建设过程中的自身缺陷暴露无遗[2]。

3 传统图书馆向“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建设之策略

传统图书馆要向“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升级,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笔者就此提出如下参考策略。

1)架构更新。效益问题是长期困扰传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图书馆有些管理手段会导致架构复杂、效率低下。当前“互联网+”技术最大亮点特征之一就是平民化,唯有采用扁平化架构,有效削弱管理中具有行政色彩的干扰,才能打破组织机构间的多层管理障碍,进而激发传统图书馆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实现“互联网+图书馆”建设,就必须让图书馆领导及馆员从思维上进行转变,既充分认识到传统中心化管理模式对组织活力的限制,也要让馆员彻底走出停滞不前的舒适境地,树立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图书馆馆员除了需具备传统服务技能之外,还应尽可能地多了解“互联网+”高新信息技术的一些情况,尤其是主动掌握适用于图书馆服务的新技术。

2)技术革新。首先要充分开发体现特色服务的“互联网+图书馆”技术载体,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为读者用户构建独立的账号,以此来形成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而实现数字阅读通道。要大力推广线上体验或是线下浏览信息技术服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让所有读者用户均体验到这一便捷高效的阅读方式,相当于为读者打造一个全新的免费阅读平台,不但拥有定时更新的海量资源,并且随时随地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启他们的阅读之旅。图书馆必须对检索系统予以增强,以此来满足读者减少检索花费时间的迫切需求,并对读者搜索历史予以整合,通过信息技术第一时间向管理者进行反馈,进而更为全面的掌握读者需求,结合读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阅读推荐。

“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升级过程中,还需注重日常维护促进技术升级到位,虽然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朝着碎片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然简单地认为所有的服务有一个APP或者微信推广平台就“万事大吉”,应该不断地修复完善,用日积月累丰富馆藏素材、用更为简便的途径和方式来实现阅读。同时,传统图书馆向“互联网+图书馆”转型既要从移动阅读终端,也要从馆藏的印制纸质书籍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最大范围的提供纸质图书预约和续借等服务[3]。

3)服务创新。新时期下的“互联网+”时代已经难以用一种产品或服务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提升自我竞争力。同理,“互联网+图书馆”要充分通过信息数据挖掘技术,不要让那些读者借阅记录数据处于沉寂状态,而要对其数据深入分析,以此为依据来调整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要同时从网络环境和物理空间进行优化更新,打造具有创意的新颖服务模式。

提升传统图书馆向“互联网+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水平,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氛围,即吸引更多人走进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进入免费开放阶段,尽管这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却也让人们受到误导,即把图书馆提供的所有服务都视为免费的。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范围做出更加细致的明确要求,并适当给予图书馆一定的发展空间,允许图书馆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前提下,针对小众用户提供合理费用内的个性服务,甚至在图书馆环境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尝试在特定区域引进餐饮经营,供读者自由选择等。另外要放大以往经常设立在图书馆中公益培训、艺术教育范围,积极主动对接读者,用具有多元化、泛在化和个性化的人文服务来满足不同读者,力争将服务做到极致。

5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下的通信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依靠其独有的特征与优势,给人们的“互联网+”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而传统图书馆面对汹涌来袭的网络信息化浪潮,有必要在认清发展局势的情况下,创新转型建设,提升信息水平,吸引技术人才,改变服务理念,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阅读的美好需求。

猜你喜欢

转型图书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转型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