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社会治安面临挑战与防控对策

2020-02-26邓祥展

警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

邓祥展

(中山市公安局,广东 中山 528400)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颁发了5G商用牌照,预示着中国进入了“5G时代”,2019年成为中国5G的开局之年。随即,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0年底,珠三角中心城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5G个人用户数达到400万,5G产值超3 000亿元;到2022年底,珠三角建成5G宽带城市群,粤东西北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5G个人用户数达4 000万,5G产值超万亿元。

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和运用,人类的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这个时代的通信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而是把通信和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等有机整合起来的一个全新体系。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类社会的所有人、所有物都互联互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全球网络领导者美国思科公司(Cisc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在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WEF)网站上发表博文指出:“万联网是指将人、数据、流程和物体相连的互联网。它正在全球范围内变革着企业商业模式,颠覆着通信、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当我们将人、社区、城市甚至国家相连时,一切神奇的事都有可能发生……那么,5G时代万物互联对社会治安带来哪些挑战,又应如何建立一套吻合形势、突显优势、行之高效的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呢?笔者认为,应紧紧抓住5G具有的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等特点,及早加强警务发展方向特别是5G时代新型治安防控体系的研究,想在前、谋在前、干在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布好防控网,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5G时代社会治安面临的主要挑战

5G时代的万物互联,将推动社会出现“人在全球走、万物全相连、网络全球通、信息全球飞”等特征,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人、事、物、信息等全要素的全球化、智能化、移动化、联通化。这种状态下,各种新型违法犯罪将日新月异,尤其将出现“五无转变”的新趋势:

(一)无规律特点,违法犯罪从传统型转变成新业态

5G等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运用,推动无人汽车、无人公交、无人商店、无人餐厅、网约车、滴滴打车等各种新业态不断出现,以及带来二维码、支付宝等各种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产生,这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科技的产业优势,但也带来各种违法犯罪诸如电信网络诈骗等涉网新型犯罪的骤然增加。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广东年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约占刑事立案的42%,部分地市超过50%,此类犯罪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违法犯罪的主体,成为违法犯罪的一种“新业态”。此外,无人产业还极易被暴恐分子盯上,植入黑客系统,实施暴恐犯罪;公安机关创新推进的无人车管所、无人窗口、无人监所等各种新业态,同样急需加强安全监管。这些都史无经验可鉴,亟需理论研究和实战部门积极探寻规律特点,提前把脉处方和设局布防。

(二)无区域划分,违法犯罪从区域性转变成全球化

5G将实现通信技术名符其实的全球通,万物的互联互通将带来违法犯罪手段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彻底打破市际、省际乃至国家界限,网上违法犯罪、跨国集团违法犯罪、多国性联合违法犯罪等将不断滋生蔓延,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等侵财性案件,手段将不断推陈出新,战线将越拉越长,不法分子已经没有地域概念,没有了国籍、地域、民族、语言、习惯、禁忌、风土人情等障碍,违法犯罪逐渐走向全球一体化。比如,近年来有的专业化电信诈骗团伙长期盘踞在东南亚、中缅边境地区向国内群众实施诈骗,有的甚至转战到蒙古、尼泊尔等国家架设窝点,隐蔽性极强,受害群众不计其数。

(三)无时间概念,违法犯罪从时间性转变成全天候

传统的违法犯罪很多都具有时间规律,有高峰低谷之分。比如,入室盗窃案件基本上都是夜间作案,或者是白天上班家里无人等盲点期间,抢劫、抢夺案件以晚上10时后街路面独行女性且手机项链等贵重财物暴露者居多,而且公安机关通过长期的实战探索,基本上积累了猫鼠同步的作战经验。但是,5G时代各种违法犯罪基本上属于非接触性,而且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基本上不受时间差等影响,失去了作案规律,没有了作息时间,24小时全天候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给公安机关带来了严峻挑战。

(四)无接触发案,违法犯罪从接触性转变成非接触性

传统的盗窃、抢劫、抢夺等案件具有人与人、人与物相接触等特点,有案发现场,基本上具有现场痕迹、手机信号轨迹、人证物证等,违法犯罪分子犯罪成本高。反之,电信网络犯罪等非接触性犯罪,成本低、获利大、见效快,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因此,不法分子往往借力科技发展,蒙上神秘面纱,想方设法推动犯罪手段转型升级,从原来的线下发展到线上,从网下发展到网上,从境内发展到境外,从体力劳动发展到智力获取,手段层出不穷、形式交叉叠加,隐蔽性非常强,防不胜防。

(五)无现金交易,违法犯罪从实物性转变为虚拟性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其中一项重大变革,就是推动了交易的主体转变,大量出现第三方交易方式,把原来基本上以现金交易为主转变为微信、支付宝、刷银行卡等为主要方式,人们出行居家已经再也不是钱包鼓胀、披金戴银和存放大量现金在家了,投资购物基本上见不到现金实物,加上各种实体店特别是二手市场、废旧业等的严格规范管理,不当实物也难有销路、销赃变现,由此带来传统的“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已经日渐式微,不法分子已把目光从原来的获取实物转变为网络贷款、刷单诈骗、盗骗二维码、虚假购物消费诈骗、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等形式,诈骗手段无所不能、无奇不有。

二、5G比较下传统治安防控体系的滞后表现

相对于5G时代,由于信息通信技术存在着速度慢、网络窄、高功耗、长时延、联通性能差等原因,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益显现出工作弊端,明显存在滞后效应,困扰着公安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五化特征”:

(一)防控工作碎片化

由于存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地方主义、缺乏战略思维等各种原因,各地传统的治安防控体系与5G时代比拟,主要在时空维度上存在碎片化弊端。时间维度上,主要是没有树立长期作战思想,防控工作往往停留在目前实用、管用等短期思想和行为,或者研究个3年、5年计划,缺失对5G背景下治安形势规律特点研究,尤其缺失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长期性、制度性战略研究部署。空间维度上,主要是没有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基本上停留于市域治理为主,省级以上公安机关主要以把握方向、设定思路、考核督导为主要任务,平安建设基本上依靠市级公安机关结合市域实际,制定施行符合地方规律特点的防控体系,缺乏与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全世界开展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规律的共同研究、通盘部署、整体打防、联防联控,缺失全链条、全方位的治理防控体系。

(二)资源投入人本化

传统的治安防控工作基本上以人为主实施“群防群治”,以“块”为主自成一体,缺乏科技含量和共建共享。比如,警察上路巡逻、设卡盘查、蹲点守候、看死盯牢,一贯提倡的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但是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成本太高、收效较微,甚至事倍功半,与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科技兴警”战略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当前各地警力紧张、经济下行压力下,很难把有限的警力资源解放出来,很难把科技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

(三)信息传感慢延化

不论是1G、2G、3G,还是4G时代,群众报警求助等各类警情从接警到处置、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基本上停留于传统方法,主要依靠纸质材料、传真、邮件、微信、互联网、局域网,以及电话、对讲机、互联网或局域网语音系统等渠道,由于主观意志、信号强弱、信号盲区、通信塞车等原因,传递速度慢、时延长、效果差,时有发生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全面、信息不精准等问题,带来应急处置、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等工作被动滞后,甚至贻误战机,特别是应对重大突发案事件和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等,相当被动。这种信息传递渠道不顺畅,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缺失高度灵敏的传感器,一度成为公安工作的硬伤。

(四)隐私信息疏漏化

随着5G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处置有害信息的“窗口”变窄,或因人为倒卖、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手机漏洞等原因,网上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泄露事件多发频发,如公民的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网络行为信息等成为不法侵害的对象。据悉,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约有86.5%的人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70.5%的人曾收到诈骗等信息。如果这些被泄露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加以5G低时延等技术利用,将带来电信网络诈骗乃至严暴案件的成倍数增长,不仅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隐患,而且对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五)防控质效低微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年来,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也通过学习摸索,日渐掌握和运用5G等新技术实施违法犯罪。比如,利用先进的电信技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非法集资、套路贷、校园贷、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各种新型犯罪,甚至利用5G低时延、泛在网等特点,实施跨国境诈骗犯罪等,手段不断翻新,形式各种各样,不断赋予犯罪手段“科技”含量,逐步走向“高智商”犯罪。反之,我们公安机关有的却停步不前,或者小步迈前,没有主动学习掌握和科学利用5G等新技术,工作无创新、无发展、无推动,以致被违法犯罪分子拖着走,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路飙升,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亟需引起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

三、5G时代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

5G时代带来社会治安的“五无转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规律,作为平安建设主力军的公安机关,应充分认识到防控工作存在的“五化”弊端,提高站位,转变思维,顺势而为,科学研究,主动应战,积极运用5G等新技术,严密构建社会治安打防体系,方能推动社会治安大局的平安稳定。

(一)要树立“5G+无域治理”的全时空思维理念

所谓无域治理,就是要打破时间界限、区域界限,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不分你我,不论昼夜,致力打造全天不间断、全球一体化、全息共建享的治安防控体系。

要从时间概念上树立无域治理的思维理念。违法犯罪规律不是恒古不变的,往往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比如前文“五无转变”中提到的传统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抢劫抢夺等案件,曾经一度成为刑案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刑案七八成以上,但到今天,这种劳力型的案件已经逐步淡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网贷、刷单、虚假购物消费、网络交友赌博、投资诈骗等各种新型案件。这种案件没有时间概念,随时可以进行,而且泛在网、低时延。我们只有紧紧抓住5G等新产品、新技术特点,以变应变,以快制快,以新制新,积极推动24小时全天候治安防控体系布建,在时间上做到猫鼠同步,确保无缝对接、无懈可击,方能牢牢占领公安工作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要从空间概念上树立无域治理的思维理念。即要彻底打破地方主义、本位主义等狭隘思想,放眼大局,着眼世界,身在兵位胸谋大局,敢于、善于树立跨区域治理乃至全省、全国、全球一盘棋思想,谋划大思路,推动大发展。比如,近年来一度飙升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很大部分是跨省、跨国犯罪集团所为,如果仅靠一个地方的警力资源,不但资源有限、警力有限、经费有限、权力有限,而且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容易产生不同区域的洼地效应,给违法犯罪留下滋生空间。必须树立无域治理的思维理念,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去全盘研究部署,统筹各方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发起集群战役,方能事半功倍。

为此,建议借鉴推广广东省公安厅成立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做法,上溯至公安部乃至联合国、下延到市县公安局,上下一体化、一般粗、常态化设立新型犯罪研究中心,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才,全面做好上下承接工作,着力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种新型犯罪,以及各种跨区域、跨国境违法犯罪的研究,为一线实战提供精准服务。

(二)要构建“5G+治安要素”的全联通采信体系

5G将推动人类从传输时代走向感知时代。所谓感知即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系列过程。硅谷著名“人脉王”德·霍夫曼在《联盟》书中强调“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未来”。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分借助5G技术,着力构建5G时代的全信息、全智感、全联通体系,真正实现实体信息全掌握、虚拟信息全监控、痕迹信息全跟踪、所有信息全联通。

一是要以“四标四实”为契机,全面掌握区域治理数据。实现一个区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底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比如,2019年,广东省中山市高规格统筹部署,集中全市力量全面开展“四标四实”(标准地址库、标准作业图、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基础网格,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基础信息大采集,通过4个多月时间,全面摸清掌握了全市家底,并建立了大数据存储中心,实现了全市数据的共建共享,为智慧公安建设和数字市域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但这只是基础工作,仍要顺应动态信息的特点需求,赋予大数据中心保鲜功能,建立完善全局性、长效性、规范性、强制性信息采集、报送、汇总、存储、研判、推送等全链条工作机制,持续不断地采集、汇聚、更新数据,确保信息的持有度、鲜活度、精准度。同时,还要研发运用能够实时分析研判、实时比对碰撞、实时识别预警的自动化智能系统,实现信息的随时比对碰撞、即时产生预警、实时落地管控,防止存储信息变成僵尸信息,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产出效益。

二是要以“三环一点”为载体,全面掌控动态信息。即对进入省域、市域、县域等任何一个区域以及域内流动的人、车、物、手机等所有信息要做到秒级采信、闻动即动、全部掌控、疏而不漏。比如,近年来,中山市公安局在环市区、环城区、环镇区和重点部位“三环一点”全面安装布控治安视频、卡口系统、电子围栏、WIFI采集系统等,尤其是2017年后持续推广安装人脸动态识别系统,至2019年底共抓获各类嫌疑人1 230名,其中全国在逃人员701名,破获案件1 375起,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一把利器。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建议还要在区域出入口、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等完善形成若干个技术闭环,拓展运用人的步态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瞳孔识别系统,车辆内饰物品特征感应系统,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通行证、护照紫外线或红外线识别系统等,做到自主识别、秒级计算、实时比对、全域管控。

三是要以“万物互联”为方向,全面架构链接体系。搭建一个有形与隐形、现实与虚拟、远程与近距相结合,立体化、全时空、智能型、多维度的全息链接网络,对所有的人、物、车、机等治安要素,都通过5G实现全息智感、全息链接和全息共享。比如,通过卫星、基站等方式和技术,把空中的飞机、无人机、热气球、宇宙飞船……地面的车辆、充电桩、停车位、电线杆、路灯、井盖、监视器、路灯箱、指示牌、广告牌、消防栓……身上佩戴的手机、手环、手表、项链、眼镜、耳环……地下的地铁、隧道、停车场、矿山……水中的轮船、舰艇、航标……水下的植物、生物、养殖产品……等等,全部都作为感知点,实现对物的全息感知和联通。通过研究运用身体感知、人脸感知、步态感知、语音感知、瞳孔感知、射频感知、头发感知,甚至随身携带的各种证件的感知等,实现对人的全息感知和联通。通过对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使用的电脑、手机、平板等具有联网功能开展的通话、视频、语音、短信、微信、支付宝、转账、转发、微博、阅读、点赞、评论、编辑等,布建全息感知体系,做到凡触动即留痕,凡异动即采信,凡疑动即布控,实现对网的全息感知和联通。

(三)要搭建“5G+图情指行”的全链条打防机制

打击破案,兵贵神速。社会面发生的各种盗窃、抢劫、抢夺、伤害、强奸,以及接触性诈骗等案件,都有破案的黄金分割点,比如,命案案发后的72小时是侦破的黄金时间等,都重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时间布控,第一时间侦查,由此也能产生公安工作成本的最少化、效能的最大化。构建“图情指行”一体化作战体系就是综合考量治安形势发展规律、治安防控成本投入等因素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即要充分发挥“四标四实”“三环一点”“万物互联”等功能作用,实时汇聚各种数据资源,实时比对碰撞,实时推送一线,实时落地核查处置等,形成一个全链条闭环式智能型的打防体系。为此,应建立“情指中心——视侦图侦——网格巡控”“图情指行”一体化全链条的打防机制,并做到“三个实时”:

一是实时传感呼应。要发挥5G低时延、高速度作用,建立完善前端→中端→后端→前端的全过程、全链条信息高速公路,依托高清视频、WIFI、电子围栏、卡口等敏锐、智能的前端感知点,及时把110、122、119、电子邮箱、微信、上级机关指令、群众前往报警等各种渠道接收的刑事治安警情,及自主发现的街面路面各种违法犯罪线索,借助5G传感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精准研判,第一时间发出指令,通过接处警系统、电话、对讲机等,准确快捷地推送给街面路面执勤警力,第一时间实施精准高效的打防管控,全面实现触网即预警,感知即采信,采信即联网,联网即比对,比中即处置等,充分赢取时间上的主动权。

二是实时场景作战。即在情指中心设置虚拟现场,依托5G技术,把案件事发现场场景,通过视频监控、警车视频、执法记录仪、智能手机、摄像眼镜等警务装备、警务技术和警务手段,实时性、全区域地传输到情指中心,有关领导、专家在情指中心通过可视化系统实施图上指挥作战,做到一目了然、指挥若定、决胜千里;然后把场景作战的决策指令通过5G智慧指挥系统或通信系统扁平化地实时传输到案件事发现场处置警力,实施精准高效处置,规范现场执法操作,从而实现决策部署的精准化、现场环境的可控化、执法勤务的规范化,切实提升警务实战能力。

三是实时打防管控。要根据“5G+图情指行”作战需要,对管辖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巡控,即以巡警、交警、特警、派出所、社区民警为责任主体,把辖区划分为N个巡控责任区域,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建立完善巡防体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巡控清单制度。网格化巡控队伍实行“动中备勤、动静结合,有警处警、无警巡逻,一点报警、全网响应”警务工作模式,一旦发生警情,情指中心迅即调取案发中心周边的视频,形成一个以视频监控为主要载体的可视监控包围圈,把通过场景作战确定的准确警情精准快速地直接推送到街面路面执勤民警,执勤警力即按指令、指引,迅速规范开展处置,有效、有力进行围追堵截,减少各种中间环节,避免警力消耗、时间消耗、精力消耗和执法乱作为等。

(四)要夯实“5G+枫桥经验”的全社会治理模式

浙江诸暨枫桥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宝贵经验。我们既要秉承弘扬枫桥经验,又要借助5G时代新技术,对基层社会治理赋予新内涵,做到“三个泛在”,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新时期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要建立泛在的群防网,实现互联互通。在巩固发展治安联防队、基层村居干部、物业管理人员、小区保安队伍等基础上,要结合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业态,积极物建治安义工、公益慈善、商会协会、青年团体、美团骑手、滴滴司机、物流快递哥、摩托车拉客仔等全社会力量,创新建立律师护队、护家卫队、护校卫队、护企卫队、金融卫队、干部卫队、社区卫队、平安公益联盟、社团卫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形成治安队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全域泛在、全天泛在。同时,对这些队伍要借助5G技术,通过建立微信群等通信联系载体,紧紧拧成一股绳,发挥他们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流动监控器作用,延伸触角,增添公安机关“新警力”。

二要建立泛在的社情网,实现先知先觉。要发挥基层社区(村居)民警、辅警作用,全面配备警务通,辅以执法记录仪、采信眼镜等科技装备,开发随手采、随手拍、随手传等APP,赋以相当的职能权限,从而把基层社区(村居)公安队伍打造成为长期驻扎在群众当中的泛在的社情网,随时随地收集社情民意。比如,近年来中山市公安局通过在全市每个社区(村居)派驻“平安书记”,赋以维护稳定、治安管理和监督村务职能,做到了精准掌握全市社情民意、维稳信息、治安动态、民生热点等深层次情报信息,为维护稳定、平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5G时代,要赋予这支队伍更多职能和权限,借助人手常备的智能手机和5G技术,让其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和“吃住行消乐”等基本活动,保持社情民情的常采常新,实现平安建设的先知先觉,真正在基层打造一个泛在的社情网,成为公安工作的探测器。

三要建立泛在的交流网,实现共建共享。对基层工作中开展社会治理、打击违法犯罪、严密治安防控、重大活动安保、队伍建设管理等管用实用的先进经验做法,要充分借助5G等新技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召开情况通报会或群友视频会、保持常来常往、印发社情警情通报、建立微信群和QQ群等形式,加强治安情况和社情民意的通报通传,促使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全面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要积极借助报纸杂志、电视电台、微信微博、LED显示屏、无人机宣传、宣传单张、板报横幅,以及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推进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及时共享经验成果,共同学习,共促能力提升,切实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要培育“5G+人工智能”的全领跑警务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提出了“科技兴警”的战略要求。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成为引领时代的新引擎,但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防暴恐、防破坏等诸多社会治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公安机关绝不能被人工智能拖着走或架着走,应主动顺应时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抓5G等新技术,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能,运用新技能,甚至要全程领跑新技能,既能推动发展、乘势发展,又能够在关键时候掌控它、防控它,确保其在轨道上前行。为此,要切实加强培育“三种人”:

一是要培育“智能人”。深入实施警校和企业战略合作,走出警门,主动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世界名企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合作共建,充分借脑借智借力,加强5G时代背景下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运用,推广建设无人办证厅、无人派出所、无人车管所、无人监所、无人巡逻车等警界无人新业态,以及研发运用影像眼镜、智能执法记录仪、排爆机器人、机器人笔录等智能设备,最大可能地实现“机器换警”,以低成本构建高效率的社会运作体系,推动公安工作实现输血型、造血型、换血型的新技术、新技能改造。

二是要培育“新能人”。5G等任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运用,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是第一资源。应树立“人定胜天”思想,主动顺应5G时代的智能化发展需求,积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干中学、学中干,建团队、聘专家,自主摸索、合力攻坚等途径,全面拓宽进深学习领域,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和探索研发,着力提升研发、运用、维护“智能人”等新产品新技术的素质能力,把公安民警打造成为智能时代的“新能人”,防止出现新时代的“新闲人”。

三是要培育“风控人”。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要求提升安全防控的能力水平,各级公安机关要着力加强民警对“人工智能”风险防控知识技术的学习培训和素质提升,实现对人工智能伴生的各种风险的控制。比如,无人机、无人超市、无人公交车、无人汽车、无人飞机、共享停车场等新业态的发展应用,极易成为暴恐分子等极端势力制造暴恐事件的目标,一旦被黑客侵入系统从中捣乱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提早谋划部署,加强技术研发,强化前置植入,在开发投放前植入信息芯片或系统,实现前置安装,提前布防,严密管控,确保“智能人”健康发展、有序运行。

猜你喜欢

信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超市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