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城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2020-02-26高鹏程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高鹏程

(吉林化工学院 团委,吉林 吉林 132022)

近年来,吉林市全面深化与驻吉高校的战略合作,促进高校科技、人才、学科优势与城市资源、产业、文化优势全面对接[1]。吉林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创新形式、提升实效,学校团委成立了学生社团“春天之约志愿服务团队”,2017年更名为吉林化工学院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学校每年都有近千名志愿者奔走于城市乡村,以实践传承文明,以奉献书写风采,累计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上万小时。

一、校城融合背景下吉林市志愿服务现状

(一) 样本概况

以吉林市8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调查对象,横向涵盖机电、经管、外语、医药、电力等44个专业,纵向涵盖大一至大四,共发放5 000份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 872份(有效回收率达97.44%)。样本描述性统计特征如下:男性2 598人(占53.33%),女性2274人(占46.67%);大一2 212人(占45.4%),大二1 564人(占32.1%),大三1 096人(占22.5%);文科类1 176人(占24.14%),理工类1 826人(占37.48%),农林类508人(占10.43%),医学类1244人(占25.53%),其他类118人(占2.42%);党员584人(占11.99%),团员3 866人(占79.35%),群众422人(占8.66%)。

(二) 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1.大学生志愿服务认知分析

调查问卷从多个层面调查吉林市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在对志愿服务了解程度调查中,了解志愿服务的人数为4 326人(占88.8%),这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了解程度较高。在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调查中,认为必不可少的有4 624人(占94.9%),这表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认知程度高。在对大学生志愿者应具备的素质调查中,选择耐心、责任心和热情这3项的有4 268人(占87.6%),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耐心、责任心和热情是志愿者应具备的素质。在参加志愿服务最需要的条件的调查中,选择爱心、时间、组织观念选项的有4 092人(占84%),这表明通用性和普适性的个人素质更被大学生注重。在当前大学生对参加志愿服务的态度调查中,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表现得踊跃的有4 029人(占82.7%),这说明大学生对参加志愿服务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应充分发挥其踊跃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数量的调查中,认为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数量很多的有4 282人(占87.9%),调查数据表明目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数量较多,因而未来发展路径应注重内涵和质量。在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种类调查中,认为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种类很多有3 966人(占81.4%),可见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种类较多,需加强管理和引导。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相结合的情况调查中,4 195人赞成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应与专业相结合(占86.1%),数据显示大学生更倾向于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相结合。根据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总体效果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当前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总体效果很好的有4 068人(占83.5%),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总体效果评价高。

2.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现状分析

从参与动机、信息获取、心理感受、激励机制等多个层面对吉林市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进行调查[2]。在调查大学生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途径中,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杜团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有4 034人(占82.8%),这说明学校及相关组织在志愿服务方面组织宣传工作有效到位,其他渠道有待开发。在调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中,调查结果显示,偶尔参与一次志愿服务的有2 762人(占56.7%),该数据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较低,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有待提高。在大学生每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调查中,数据显示,每次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时间达4 h及以下的有3 761人(占77.2%),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每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在合理区域内。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间的类型的调查中,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包括寒暑假)的有2 893人占(79.4%),该数据表明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比较符合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的特征。在调查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奖励的需求时,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更加注重志愿服务奖励的荣誉以及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在调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因素中,有3 844人(占78.9%)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数据表明个人生活和工作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因素。在调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心理感受时,被调查大学生有2 713人(占55.7%)表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心理总是非常快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其心理感受有积极作用。在调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学习的帮助程度中,有4 087人(占83.9%)认为参与志愿服务对学习的帮助非常大,由此可以看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调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时,有4 131人(占85.6%)认为参与志愿服务对综合能力提升有非常大帮助,数据显示参与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力军身上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特殊责任和使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3]。”

3.志愿服务环境现状分析

从吉林市社会环境、保障措施、激励制度等多个层面对吉林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接受过的培训调查中,有3 746人表示接受过志愿服务基本理念的培训(占76.9%),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工作比较完善。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需求调查中,人们最期望得到的培训是服务专业技能3 421人(占70.2%),因此对于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应更多地切合学生需求,开展学生所需培训项目和内容。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面临的困难调查中,显示志愿者流动性大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有3985人选择此项(占81.8%),由此可见,我们在志愿者的管理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志愿者流失的原因调查中,3 572人(占73.3%)认为志愿服务内容重复单调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志愿服务内容单调,缺乏创新。在宿舍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数据调查中,有3 429人(占70.4%)选择低频率,这表明,个体周边环境对个体的行为选择会产生一定影响。在班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调查中,有3 400人(占69.8%)选择班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频率低,显而易见学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低。在大学生所参加的学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调查之中,有3 396人(占69.7%)认为所参加的学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一般,说明学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一般。在学生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调查中,显示有3 809人(占78.2%)认为学生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较高,说明学生党支部开展志愿活动的频率高。在当前志愿服务活动有待改进的方面调查中,4 048人(占83.1%)认为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老套、志愿服务队伍人员不够稳定,因此志愿服务活动亟待在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等方面重点改进。

通过对调研吉林市志愿服务现状的数据进行分析,围绕“校城融合”大局,高校共青团应该把握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大势,着力构建“学校主体,地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把培育、发展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基础性工作,充分借助互联网、社区等平台实现青年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推动青年志愿服务法治化、规范化,确保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始终充满活力,推进志愿服务长久、有效开展[4]。

二、吉林化工学院“学校主体,地方联动”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一) 制度化建设

顶层设计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5]。学校将“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团委相继出台了《吉林化工学院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关于成立吉林化工学院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通知》等文件,并成立吉林化工学院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统筹协调全校志愿服务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志愿服务团队,有院团委书记负责并对照校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设立职位;各学生班级团支部设立实践委员,专项负责志愿服务工作,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同时还从志愿者注册与管理、志愿服务培训、志愿服务时长、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提出来保障措施,以进一步鼓励和规范我校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学校主体,地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二) 基地化建设

基地化建设是推进“学校主体,地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基地必须遵循践行志愿精神、坚持需求导向、合理控制风险、考虑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志愿服务市场分析、志愿服务具体需求分析、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三个环节,各二级学院结合本专业特点在街道、社区、乡村、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并创造性推行生产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三合为一,推动志愿服务和专业教学的协同发展。在校内,各学院建立集教育、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志愿服务站点,充分利用学生专业特长和实训场所,打造品牌服务项目,服务师生。依托于各个基地,确保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6]。

(三) 互联网+建设

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校团委建设了吉林化工学院“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和QQ群,12个二级学院也相应在各学院微信公众号开通了专栏,构建了志愿者网络阵地,有效地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吉林化工学院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主要有4个功能。一是活动召集,发布志愿服务活动需求,接受广大同学的报名;二是新闻快递,第一时间宣传全校志愿服务的活动动态和分享活动心得;三是典型塑造,宣传志愿者事迹,以点带面,引导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来;四是统计认证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团队上传服务时间、地点、简要内容、人员、照片和相关证明等信息,申请存储志愿服务时长,并以此作为推优入党、评比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2017-2019年期间吉林化工学院“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共发布483篇推文,点击阅读量超过438 850次,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志愿服务氛围。

(四) 专项化建设

目前我校已成立15支志愿服务团队,建立13个专项志愿服务,全校15 000余人全部注册成为志愿者。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学习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志愿服务,携手龙潭区交警支队、吉化第一小学、龙潭区双语实验小学等学校为数万名小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普法进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自护”等系列讲座,此项目“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在2018年吉林市志愿服务大赛中荣获金奖。通过组织开展“助残”专项志愿服务,与船营区残联、吉林市夕阳红盲人民间艺术团,开展“有爱无碍 光明同行”系列活动,关爱盲人,温暖盲人,还与星之园特殊教育儿童学校,开展“携手互助 与爱同行”系列活动,帮助了数百名同学,让他们能有和普通人多交流的机会,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通过组织开展“助老”专项志愿服务,与龙东社区开展“文明社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至今已为数万名大学生普及助老知识。同时,与金鸿源养老院开展“老有所伴”系列活动,至今已有百余名老人在我们的陪伴下度过欢乐时光。通过组织开展“大型赛事”专项志愿服务,配合团市委完成“吉林市青年换届大会”“吉林市马拉松赛事”等活动,并承担此两项赛事绝大多数志愿者,累计服务已达百万人次。通过组织开展“扶贫开发”专项志愿服务,以“聚己之力,聚众之心”为品牌理念,发动志愿者为贫困孩子捐衣捐物,至今共帮扶贫困孩子4 562名,捐赠衣物达到2 000余件。通过组织开展“社区发展”专项志愿服务,携手化院社区开展了“共度识光,希望导航”活动,在长达十一年的家教过程中,共辅导了156名孩子,其中83名孩子考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禁毒防艾”专项志愿服务,与市红十字会、疾控中心、龙潭区禁毒大队多次开展“防艾宣传知识讲座”系列讲座,至今已为数万名大学生普及禁毒防艾知识,并得到《江城晚报》、《吉林日报》多家媒体报道。通过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专项志愿服务,与市红十字会开展“扬急救之帆,护生命之航”系列活动,至今已为数万名大学生普及应急救援知识。通过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项志愿服务,在龙潭山遗址公园开展“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至今已服务十多个景点,帮助美化环境。

三、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7]。广大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为弱势群体、受难人群和贫困落后地区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部门“失灵”的空白区域,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建立起广泛的缓冲地带,帮助缓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压力,给受助者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和实际的受益。“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主动联系新的社会阶层青年群体,创造条件推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青年群体进行经常性对话交流,增进理解、认同和包容,舒缓社会压力,融洽社会关系”[8]。因此,建设“学校主体,地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是大学服务社会以及大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

校城融合背景下的“学校主体,地方联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理念,是学校团委对高校育人工作进行深入思考、系统谋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因此,建设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营造浓郁的志愿服务氛围,能够让大学生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0]。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