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

2020-02-26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职能机构

闫 锋

( 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就业放在“六稳之首”,把就业优先战略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充分说明对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视。就业和人才工作具有双重属性,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抓就业是为了保稳定,为了促进更多的劳动者有岗位、有收入,通过劳动为社会提供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抓人才是为了抓发展,旨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特别是重点急需领域贡献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是就业和人才服务的提供者。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不断增多,层次不断提升、期望不断提高,对便捷高效、内涵丰富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丰富公共就业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就业和人才工作,是优化我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基本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执行公共就业服务各项制度,包括免费服务制度、统筹管理制度、就业与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援助制度和专项服务制度等。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建设,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健全服务岗位工作考核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为各类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对象,也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2]。

(二)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建立

从全国来看,个别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存在整合不到位、机构属性整合不一、不同层级机构设置重复、公益性职能弱化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顶层设计;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两套组织体系并存;政府与市场服务界限不清使公益性服务与竞争性服务交叉等问题[3]。从辽宁来看,全省自上而下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进行了大力调整。省级层面成立了专门的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统筹全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工作,各市也根据本地实际,成立了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强化公益职能和公共就业服务职能。

(三)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基本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提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其他公共就业服务。人社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职能是实施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

(四) 公共就业服务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当前,就业优先政策已经置于国家宏观层面,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扎实推进服务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诸如春风行动、就业扶贫、失业调控、职业培训等政策,开展了精准招聘、主动引才等活动,在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原则下,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在“机构、人员、场地、经费”方面逐步得到了保障,软硬件设施设备比较健全,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均等化、广覆盖、可持续的公共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4]。

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亟待加强

虽然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本建立,但还存在名称不统一、职能不统一、主管部门不统一、业务范围不统一、机构规格不统一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多部门整合、人员整合而建立的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将会产生一些因职能融合、人员融合等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的问题,更需要进一步磨合。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公共就业服务的效果。

(二) 公共就业服务职能需要进一步丰富

当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在法定和文件规定的职能中开展工作,但这些职能基本上都是10年前确定的。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人口结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变化对企业需求、就业市场、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随之而来的也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比如,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如何发挥人才需求的反馈作用,促进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调整;如何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如何服务行业发展等。这些新需求迫切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丰富职能内涵、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就业和人才工作更好地服务就业,服务发展。

(三) 公共就业服务队伍能力亟待增强

从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队伍情况来看,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年轻的新鲜血液不足。同时,这支队伍因人员融合等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政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专、在新时代开拓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县以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这些直接面对老百姓的的人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还有需要大幅提高。特别是这一群体未来的发展通道、职业成就感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从总体上看,这支队伍与国家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四)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

“最多跑一次”“一网一次一门”是人社系统加强行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当前,还存在省市县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不一样、服务标准不统一,各市之间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程度不均衡、政策执行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省市县之间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各市之间信息无法互通;老百姓异地查询等问题无法实现[5]。特别是老百姓在家办事、上网办事方面不能完全实现,影响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 公共就业服务的范围亟待拓宽

目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是在各市所辖,主要是服务各市的各类就业群体。但是从现实发展来看,每年新增长劳动力中有近60%是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6]。但从现实来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任务依靠高校的就业主管部门,由高校负责统筹实施,但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却没有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当中,公共就业的职能和政策扶持却没有覆盖到高校,因此,从长远来看,这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缺失[7]。

(六) 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不均衡

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实现均等和多层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辽宁城镇化率近已经达到60%多,还有40%的人口在乡村,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与城市相比,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无论是在基础建设和覆盖范围,还是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8]。在当今人力资源市场被分割的情况下,不但造成城市劳动力需求和农村劳动力供给在城乡与区域之间被割裂,而且还会造成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和培训不足、工作选择面狭窄、就业等待期长等现象的长期普遍存在。

三、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 完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是管全局、管根本的问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明确工作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确保职责清晰,保证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有人管、有人干。同时,进一步转变观念,由过去老百姓来找,变成服务百姓到家,把老百姓对就业需求转化为工作内容,构建“就业一家人”的亲情关系[9]。同时,转变服务方式,建立线上线下、现场窗口和移动终端共同服务的工作平台,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类服务,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加强队伍建设

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成长发展机制,让队伍有成长进步空间,激发队伍干劲。要实施公共就业服务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特别是县以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更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侧重在政策、服务、信息化、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还要开展基层示范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评选,开展基层服务先进工作者评选,弘扬主旋律,让更多的人员愿意投身公共就业服务事业,从根本上提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 扩大覆盖范围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中之重,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是公共就业服务的重点群体。针对当前公共就业服务对象侧重点的变化,要切实把高校就业部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系,把高校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纳入共就业服务人员队伍当中,在政策、资金、人员发展等方面给予充分倾斜,充分发挥高校就业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才培养和公共就业对接,更好地反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从根本上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10]。

(四) 丰富职能内涵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进一步丰富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内涵,把服务对象从各类就业群体拓展到服务区域发展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集群、重点行业,把被动促进就业和解决就业转变为主动服务各类人才需求部门和企业。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服务,挖掘就业岗位需求、人才结构类型需求、人才标准需求,把这些需求主动传递给各类人群,传递给政府决策部门,传递给人才培训和培养机构,从根本上建立从决策、培养、服务一个闭环的良性循环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公共就业服务。

(五) 打造智慧服务平台

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在服务,服务的关键在服务方式。为此,理想状态下要建立一套从国家到省市县(区)乡镇、村的多级信息服务平台,让每一个服务节点都能在信息平台上运行,实现信息和服务的可视化、动态化。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一方面便捷百姓、方便群众,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集合公共就业服务的大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精准把握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为开展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 强化督促指导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面向老百姓的服务,为此,各级部门要把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作放在首要位置,要建立一套督导机制,采取通报、评比、督查、暗访、约谈、问责等多级督导机制,建立逐级考核的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服务能够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体现政府公信力。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职能机构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职能与功能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