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法结构看英汉语言的时空性差异
2020-02-26杨红俊
陈 鑫 杨红俊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1 引言
在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性,时与空是人类对具体事物及其运动的体验,人类的时空观念具有主观性,受到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英汉民族繁衍于不同的时空背景和自然环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积淀中建立了各自的时空观,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不同民族在观察、感知和理解世界所独具的思维范式。
王文斌( 2013)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在字词、句构、语篇等层面的表征差异,提出并证明了”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的观点,指出英汉民族的时空思维差异才是导致英汉语言表征差异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就是英民族偏爱时间性思维模式,在主谓核心的统摄下,主从分明,结构完整,前呼后应,延绵伸展,具有勾连性与延续性的线性结构,显示出一维的线性特征;而汉民族则表现为空间性偏向,以语义贯通结构,少用或者不用连词和时体手段,借助块状、离散的语言单位表述和描写空间事物,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组合呈现为一种空间聚合的立体关系,具有块状性与离散性的立体结构,展示出三维性的非线性特征。
2 英汉语言的时空特质
2.1 英语的勾连性与延续性
英民族的时间偏好使英语语言整体上呈现一维线序的时间性特质,在句构层面表现为勾连性和延续性。其中,勾连性是指句中各语言成分在介词、关系词、连词等显性词语的衔接下,使句子整体上呈现出前呼后应,套嵌紧密;延续性是指英语句子主谓框架为核心,借助丰富的形态变化使句内关系保持一致,延续伸展。现结合实例作具体分析:
例(1)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麦芽)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那只偷吃杰克房子里麦芽的老鼠,被这只猫捕杀了。
例(2)The key fact is that all three dictionaries can be seen to have a distinctly “cultural” as well as language learning content. That being said, the way in which they approach the cultural element is not identical, making direct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hree difficult.
关键是这三本词典都有独特的“文化的”内容和语言学习的内容,虽说如此,他们在处理文化因素的方式上却各有不同,这样,要想直截了当的对三者进行比较就不是容易的事。
例(1)中“This is the cat”是句子的主干结构,属强调句型,凸显主语“猫”,后面that引导的四个从句均为定语从句,分别修饰其前面的先行词cat、rat、malt、house。例(2)中第一个主干为the fact is that…,其中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第二句主干为the way…is not identical,That being said 是独立主格结构,做让步状语,in which引导定语从句,修饰the way, making… difficult 是分词短语做状语,其中difficult做宾补,between the three做状语。可以看出,英语句子凸显主语,有明显的主谓结构,整个句子以此为主干,从句套从句,句法结构十分严谨、缺少弹性,借助词形变化、关系词等衔接手段将修饰、限定作用的短语或从句附于句子主干,构建滴水不漏的完备句式,环环相扣,层层叠加。这种主干分明、层层搭架、以形统神的句构特点,明显呈现出英语句式的勾连性与延续性特征。
2.2 汉语的块状性与离散性
汉民族的空间偏好使得汉语语言整体上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空间性特质,在句构层面表现为块状性和离散性。其中,块状性是指各长短不一的表意单位呈现出一块块的片段组合,在语义统摄下,突出主要信息,隐去次要内容,灵活聚集,自由组建,空有所指,连贯照应,塑造出错落有致的空间感;离散性是指句式相对松散,短语和句段频繁共现,少用显性连接词,注重隐性连接和句子的内在含义,以神摄形,形散义合,体现出“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试看以下例句:
例(3)爱子心切,母亲背着小儿子、拖着大儿子,在冷雨中徒步行走了40公里的冰路。
例(4)接着,①他继续设想,②鸡又生鸡,③用鸡卖钱,④钱买母牛,⑤母牛繁殖,⑥卖牛得钱,⑦用钱放债,⑧这么一连串的发财计划,当然也不能算是生产的计划。
例(3)中句子表达注重意念连贯,并没有使用“由于”“因为”等显性的连接手段,且连用“背”“拖”“行走”多个动词,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例(4)是由八个小句组成的汉语长句,主句是第①小句“他继续设想”,第②-⑦是主句的并列并于从句,第⑧小句是一个评论句,是作者对“他”这些想法的评论。英译中各小句的主语指认比较困难,第②小句的主语是“鸡”,第④小句的主语是“钱”,第⑤小句的主语是“母牛”,第③、⑥、⑦三个小句的主语是主句的主语“他”,第⑧小句的主语隐而不显。可以看出,汉语句子凸显主题、简短明快,各小句之间无显性连接词衔接但彼此交叉,外在结构较为松散但内在含义连贯、紧密,句子表达自由洒脱、富有弹性,多个主语暗中更迭,收放自如,但指认清晰明确,呈现出块状性和离散性,清晰地表现出立体式的三维空间特征。
总体而言,英语句构重形合、喜链接,采用不同类型的显性关联词将多个句段前后串联起来,逻辑关系清晰外显、交相呼应,内部结构勾连紧密、延续伸展,展现出不同于汉语的构句理念。汉语句构重意合、喜流散,在整体语义统摄下,灵活聚集,自由组建,少用显性关联词,结构离散疏放,连动句、流水句成为汉语句构的明显特征。
3 结语
英语和汉语隶属不同语系,在语言结构上有明显差异,而两种语言表象背后的根本差异是英汉民族的时空性思维偏好的具体映射。了解英汉的时空特性,能帮助学生从根源上了解英汉语言的本质差异,避免母语负迁移产生的错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二语思维。教师应有目的地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强调中西方对于时空的不同认知和外在语言表象,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时空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从本源上认识、学习和产出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