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创新素质的提升

2020-02-26王媛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高职思维

王媛媛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外语系 广东·广州 510630)

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事实证明,围绕该理念的各种经济改革取得了有效性进展。此后不久,教育领域也开始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到教改中。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量技术人员的责任,在该理念的启示下,意识到当前培养的人才跟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故应适时调整,把“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作为教改的基础,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供给侧结构改革运用到教育体系改革中。当前,大部分的改革研究对象是学生,除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的改革,更多的是强调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多见。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创新、进步,却忽略了引领学生进行创新的教师队伍,那么,改革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分析当前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启示下,提高高职教师的创新素养,是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看似一份让人羡慕且相对自由的职业,殊不知,自由背后却满是无奈。众所周知,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职称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硬件。教师生涯中,无论“是名是利”,都跟职称挂钩。然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却颇为头疼,评上讲师后,不少人就以“老讲”自嘲,因为晋升副高实在不容易,何况是教授。因此,轻易拿下讲师后,多数高职教师就无心进取,只以“授好课”为唯一标准,后续的进修、学习、科研多限于应付任务,因此常常流于形式,日积月累,问题突显。

(一)思想陈旧,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学已成新潮。高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已远远超过教材的局限,更多的是凭借技术平台,以教材为核心,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拓展学习的宽度与深度。学生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操练、交流,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技术平台还可以就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如蓝墨云、速课等app 现代化学习平台,已经成为有效的教学助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还有,各种学习软件的普遍推行也为学习带来了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身处在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更多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选择的仍是安于现状,排斥对新科技的使用,认为实实在在教好课本知识才是真本领。这种陈旧的理念只会导致枯燥的课堂教学,无法与新时代的创新需求接轨。缺乏创新素质的教师必然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他们的守旧思想不仅不能创新课堂的教学,更是影响了学生追求新事物的思想,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新技术的动力。可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摆脱传统的惯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二)商务知识缺乏,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兼具的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丰富的商务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在知识要求上注重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跨学科知识;在能力要求上突出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1]。就语言能力而言,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因此语言能力不是问题。然而商务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始终成为阻碍他们发展的绊脚石。虽然近几年相关政策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参加企业实践,而且各种形式的实践培训也层出不穷。然而,大多实践只不过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2018年,彭学敏曾开展了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调研,结果发现高达76.67%的教师认为商务课程教学中最难的环节是商务术语及原理的解释,43.33%的教师认为在解释商务概念和原理运用时,经常有些模糊,难以流畅地解释[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大多数教师均是语言专业背景而非商务专业背景有关。商务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欠缺自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调研中,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专业知识的欠缺阻碍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是问题的关键。

(三)缺乏交流,科研能力薄弱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教授几门课程不足为奇,有一定的教学压力,然而上班时间相对自由。这样就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第一,以忙为借口,重教学,轻科研;第二,科研方向不明确,东一个西一个,研究成果杂乱;第三,上班时间自由,缺少同事之间教研、科研探讨的机会,造成很多高职英语教师闭门造车,跟不上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间接带来的后果是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少竞争力。另外,高职院校一般没有建立专门的科研机制,对教师的科研只有象征性地鼓励,缺少专业的指导,导致很多教师有心无力,难于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很多教师渐渐失去斗志,一方面觉得搞科研吃力;一方面觉得即使产出一定的成果,也不能创造实质性的效果。因此不重视职称评审,安于现状成为部分高职教师的典型标志。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在教育类的文章中,有关提高教师能力、创建优秀教学团队的研究在整个教学研究中占有的比例很低,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中,更多的研究对象是学生,研究的内容更多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的改善,对于教学的领头人,教师这个角色,研究成果反而不多,特别是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这个队伍的研究更不多见。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相关研究

查阅2014年到2019年的文献,有关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大约只有30 篇。这些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双师型高职商英教师的培养,其中有孙川等[3],这些研究主要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缺少企业实战的原因,指出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途径;第二类是专业能力的研究,如刘婷等[4],这些研究除了强调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外,从更广的范围指出教师在职业道德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也提出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建议。第三类研究主要是关于整个教师队伍的重建,指出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结构,从专任与兼职、职称等方面提出笔者的见解。以上研究各有所重,针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都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然而,所有对教师队伍的研究,最重要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我们也要以此为切入点,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启示下,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平衡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关系,从改变这个行业的领头军出发,以创新为抓手,培养教师的创新素养,以带动整个行业的改变,加快改革的速度。

(二)提升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启示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从资金、政策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很多高职院校都配备了一流的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涌现出大批量的高职教改研究硕果。尽管如此,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比如:高质量的高职商务英语学生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不合格的产品”却比比皆是。深究原因,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在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环境在创新、教学内容在创新、教学方法在创新,而教学中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却跟不上环境的创新,因此出现了环境与主体的脱节。原因有二:其一,单一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创新思维做支撑,就如建造房子具备了各种建造材料却缺少有规划的设计,结果必然造不出美观坚固的房子,同样,教育自然也产不出高质量的人才;其二,教学过程,只强调主体中学生的创新培养,却忽略了教师这个主体,因此,其效果是事倍功半。根据何克抗老先生多年来对创新人才的研究,培养创新人才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的动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作基础,离开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将成为空谈;离开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不过是事倍功半的傻干,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蛮干 (何克抗,2018)[5]。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性思维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可见,要进行创新改革,关键在于落实教学主体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有保证,有了创新能力,创新改革就有保障。同时,在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启示下,我们不仅仅要强调学生的创新素质,更要加强教师的创新素质培养。这样,在创新的大环境下,才能保证主体与客体的相融相成,多管齐下,保证创新人才的全方位打造,从而解决高职商英人才供需结构所存在的矛盾。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创新素养的提升

教师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形势和社会需求、学生群体、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信息时代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除了根据课程进展、学科发展和学生变化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度调整新旧知识链接逻辑外,还要不断更新理念,培养创新意识与思维,根据时代需求创新职业能力与科研能力。

(一)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随着新时代教育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才培养标准的调整,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现有的教学资源,而是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创新价值的构建,以创新的价值观来带动创新素质的养成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要有自我创新的意识,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各类知识、各种思潮相拥而来,作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老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国际型人才的职责,更要有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去捕捉最前沿的信息,创造有现代感的课堂,要认清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始终怀有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同时,要有创新思维,愿意摆脱安于现状的束缚,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海洋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要善于积极思考,以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发明新理论的眼光来整理、提取信息,利用新信息,并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以创新的方式传播创新的信息,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思维的高职教师,才能感染学生的创新热情,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以好奇、积极的心态去认识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总而言之,要培养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创新理念和创新素养的教师。

(二)创新职业能力

王立非、葛海玲认为,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应由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构成[6]。也有专家从教学的认知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现象解释学、哲学方法论和教师认知的研究思路出发,建构了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包括“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四个维度。综合多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笔者把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概括为英语语言能力、教学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商务实践能力。就英语语言能力而言,大多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听说读写足够胜任高职学生的教学。然而,科技不断发展,语言也随着发生变化,各种新词的出现、旧词的新用、网络语言的诞生等不断丰富了语言体系,这就给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仍然守旧,没有创新意识,也将渐渐被时代淘汰。论教学能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和本科院校的教学,前者重语言能力的输入,后者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则既重视语言能力,又要强调企业实践能力,因此课堂不能单单是语言的输入,而是要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把语言跟实践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在商务场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除了要有好的教学技术,还要懂得如何把语言知识跟企业实践结合起来。论职业素养方面,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一种误解,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能管好自我。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松散。从当前的社会背景来看,多数大学生从中学一路走来,大多时间都是老师牵着走,家长包办一切,缺少自控能力与自习能力。到了大学里面,如果没有老师的适当引领,容易变得迷茫、失落,没有生活目标。更何况很多高职学生没能就读于更好的本科院校,最大的原因并非他们的学习能力弱,而更可能是因为高中身体成长周期影响导致的迷茫而落下了学业。在大学里,如果能够适时得到教师的引导,找到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么将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因此,除了授课,高职教师还要担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责任。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外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热爱国家,学会跨文化交际。甚至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择业,如何应对职场中的各种问题。这些职业素养都是当前高职商英老师必须具备的。论商务实践,这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软肋。很多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商务知识一知半解,缺乏实践,因此自信心不够,教学底气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念下,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提高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以带动职业能力的创新,这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必经之路。

(三)创新科研能力

科研是通过多种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把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跟相关理论结合起来,深入钻研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改进教学。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多数教师认为科研就是为了评职称,并没有认识到科研的真正意义。科研过程,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学习先进的教学信息,并且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分享,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实践、调研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科研来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并且,科研成果的共享,可以形成大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要改变科研只为评职称的陈旧观念,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习文献,取长补短,把教学实践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科研价值。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促进教学。此外,科研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相关行业、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的研发活力,节约企业成本,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达到双赢效果。再有,科研需要团队,教师在科研过程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不断磨合、碰撞,就会产生更多的创新想法,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科研的目的在于创新——从已知出发,探索未知新领域,体现科研工作的创新本质。只有持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不断形成和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才能使创新素养不断得到丰富和补充。

结 语

综上,信息时代,我们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需要有创新型的教育,创新型的教育需要有创新型教师的引导,因此,创新改革的根是教师,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以带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浅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中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