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其影响因子探析

2020-02-26白文龙

关键词:职场心态毕业生

白文龙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焦点问题。就业心态问题是毕业生进入社会的重要属性之一,在其作用下而形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就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问题。[1](P247~248)受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就业不再是学生个人问题,而是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2](P161)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不外乎外在社会原因及内在自身原因。而政府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也是给予了诸多政策,政府每年提供900万个就业机会,来保障大学生毕业可以有份稳定的工作。但这并没有有效缓解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恐慌及焦虑。除去外在问题不谈,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说到底还是其自身问题,其心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够创业以及选择工作单位的成功率。在此背景下,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影响因子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指出其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让大学生以最阳光的心态面对就业。

一、探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的意义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对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分析和思考,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对其影响因子的深入探究并不多。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以及其成长环境进行分析,力争还原大学生就业中最真实的心态。只有分析其最真实的心态,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其解决问题。[3](P160~16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要消解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就业心态,就要进一步引导其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这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二)技能提升的现实需要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不良就业心态,我们可以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研究中。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择业理念,不攀比,不从众,寻找适合自己且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大学生科学明智的就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指导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其本身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减缓其就业心理压力。

(三)社会调节的实际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代替传统计划经济,改革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纵观各高校教育,对于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超实践教学,这使得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远远不足。很多学生习惯了校园安逸的生活,在刚刚进入社会时不能及时摆正心态,进入职场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在上涨,企业对于就业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很多学生出现找不到工作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及时找到合适的心理调整方法,这对社会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其影响因子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随着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环境以及就业政策的不断变化,要想改变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就要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为深入了解,本研究选取部分大学生以及刚进入职场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并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未进入职场时的心态、情绪,以及进入职场之后的心态调整、工作感受等。其中男女生占比、文理科生占比均各半。选取的调查对象基本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与代表性。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出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目标不明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面对就业都保持着积极的热情,甚至是自信的就业心态,但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人生规划。他们会去查看有关职场的相关书籍,会倾听学哥学姐对于职场的反馈。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自身的人生规划并不明确。从学校停课到学生开始找工作,再到学生找到工作,中间都有空白期,学生并没有利用这个时期进行自我规划,了解自己。部分大学生缺乏冷静思考,找不到自己适合的职业取向,从而导致盲目跟风,最终走向失败。大部分学生都为自身就业做了一定的积极准备,但不够充分,对其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常抱有试试看的心理。

2.择业挑剔怕吃苦。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在影响其对于就业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工资、离家距离、劳动强度三个因素稳居前三。大部分大学生愿意找离家近、工资高,且劳动强度低的工作。在三个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中,劳动强度甚至排在工资之前。很多学生认为不能接受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但报酬丰厚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有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当前的大学生聪明且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可以轻松完成职场带给他们的问题与挑战。但对于已经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职场上的工作压力对其造成了无法跨越的障碍。特别是在偏重于劳动强度低的就业目标下,恰恰较多大学生错过了很多较好的就业机会。

3.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如今,在崇尚物质的大环境下,较多大学生有十分现实的想法,个别学生的价值观倾向于贪图享乐,同学之间相互攀比,喜欢简单易行的事务,稍有困难就选择退缩,不愿意吃苦,也吃不了苦。部分学生未能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身上应该肩负着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想法,毕业依旧伸手找父母要钱,就业更是随自己心情,心情好就投份简历,心情不好就不提就业的事情。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的影响因子

1.社会原因。首先,区域贫富差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全国各地区的贫富差距问题逐渐显现。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西部发展,但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差距仍然明显。平行比较东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薪酬待遇也比西部地区好得多,其生活消费更能满足人们日常需要。因此相比较西部,东部地区尤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吸引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前去求职,优秀人才多了,自然形成竞争,也使一线城市就业压力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其次,制度不够完善。自1993年起,我国就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目标。从那个时候起,国家就取消了高校毕业国家分配工作的政策。国家鼓励大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在此制度推行后,依据市场所需调节人力资源配比,更加合理。但是,这种体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就业信息不透明、用人市场不合规的现象频发。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其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期望差距过大,所选工作不能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导致就业成功率降低。最后,存在歧视现象。社会上存在对于毕业生户口的要求以及就业的性别歧视现象。一般来说,当地政府都会给当地毕业生一些优惠政策,促进本地学生就业。这本是惠民之举,但是很多企业直接将非本市学生拒之门外,这样的做法挫伤了非本地户口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对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在众多歧视中尤为明显。劳动法有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以性别不符作为拒绝员工的理由。用人单位为了减少女性哺乳期休假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不再招收女性员工,这使得女性毕业生就业较男性更加困难。[4](P22~24)[5](P67~68)[6](P69~71)

2.学校原因。首先,学校知识脱节。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其培养的人才应首先满足社会的需求。但在实际过程中,学校所学并不能很好地应用于职场,所有职场中需要的专业知识都是进入职场后学的。几年前非常热门的专业,几年后的从业者就接近饱和。部分高校不能紧紧抓住时代潮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高等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大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以后,动手能力较差。其次,缺乏就业指导。较多学校在大四的时候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其任课教师往往都是毕业的留校教师。而这些教师毕业后刚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社会职场的工作经验。部分学校的就业咨询岗位形同虚设,几乎不能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再次,家庭原因。由于传统家庭观念,往往父母会对子女的就业给予建议,建议其孩子在一线城市就业,并且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孩子有其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父母普遍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往往希望孩子可以活得轻松一点,不要从事劳动强度过大的工作。从而使得这些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对于合适的工作不知道争取,即使工作了也没有与其他人竞争的能力,往往会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最后,个人原因。第一,毕业生存在心理落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方式趋于成熟,随着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往往会感到自卑,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学校并非社会,学生在学校犯的错误往往会被原谅,感受不到社会的残酷。但进入社会以后,学生要独立面对一切,任何错误都会受到惩罚,心理上的落差成为了部分学生不愿就业的主要原因。第二,就业准备不足。对于大学生而言,学历不再是比较的重点,如何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职场,以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是竞争的重点。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就业帮助不大。大多数大学生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有时会对就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

三、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问题建议

(一)促进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

为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各高校可以与本地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推荐适合于该企业的专业性人才作为储备实习生,企业既减少了因招聘所产生的费用,又能保证其所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实现双赢。同时,企业也可以进入学校,与学校开展具体实践教育,如模拟求职应聘流程、企业内几日轮岗体验等。学生可以通过此就业平台进行实践学习,激发自身就业热情,提前体会职场人的工作强度,尽早适应职场。这样将避免因不了解所产生的就业恐惧,分析总结可能会产生不良就业心态的因素。

(二)专项政策保障,排除就业歧视

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女性就业歧视,国家和社会应合理分担企业所承担的生育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减少企业用人后顾之忧。加大生育保险推广力度和范围,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基金,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利。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遭受性别歧视的女性就职人员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救济,保障劳动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相关部门应对出现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给予严厉处罚。[7](PP111~112)[8](P43~46)[9](P59~60)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征信系统,对于屡次出现性别歧视的单位,纳入征信系统,停止其所有税收及相关优惠政策的享受,以此来保证女性就业的平等性。

(三)调节自身心态,树牢社会责任

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择业观。[10](P75~76)结合自身优势,根据所在单位调节自己,利用各级政策平台的优惠,通过政府搭建的创业平台等,实现自我价值和创新创业的完美融合。对于就业问题,大学生不应过多考虑满足个人的需求,重点应考虑能否对国家未来发展做出贡献,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将为国家、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做出贡献作为择业的方向。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应时刻肩负着国家社会的使命,国家才能有未来,大学生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对于大学生就业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利用调查法、访谈法、参考文献法等调研方法,分析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社会、家庭、个人的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了相应建议。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也通过相关参考,对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行分析。给予建议的通用性,基本适合国内各高校毕业生,希望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指导作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相通联动,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人力与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相关学者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职场心态毕业生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做谦逊的人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