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论视域下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体系的构建

2020-02-26田铁杰刘瑞华

关键词:价值观大学功能

田铁杰,刘瑞华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博弈论的实质是两方或多方在平等的局势中相互利用对方的策略改变自己的对抗或合作策略,最终达到利己或取胜的目的[1]。博弈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两个及以上博弈主体的存在,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生成是三个主体——国家、大学、学生组织共同博弈的结果。“三个主体”的博弈是动态的、信息互通的合作博弈。它们彼此有一个约束力的协议即通过学生组织促进人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这为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生成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一、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博弈生成的合理性分析

(一)场域的固定性

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博弈场域指向学校,其最基本特点就是它的固定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国家教育政策方针最终要落实到学校。国家出台有关教育的政策和各项方针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制定的对某一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因此,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包括对大学学生组织的相关规定也就必须最终落实到学校这个学生存在的基本场域,由学校贯彻执行。其次,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在校园内进行。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其目的是使学校更好地运转与发展。最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都在学校中进行。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大学学生组织,无论其举办什么形式的实践活动,其活动基本都是围绕大学校园这个场所开展的。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存在博弈合理性的首要因素就是指向了学校这个固定场域。

(二)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存在博弈合理性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标总体保持一致。国家的教育目的从狭义上看是指一个国家所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其所期望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指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每所学校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其目标无非是为社会及各行各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所在,既包括大学时期的阶段学习目标,也包括对未来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展望,是自我成长的战略性宏观愿望和战术性具体想法的结合。以上无论从国家或学校还是学生的维度来看,其总体目标都是一致的:教育学生以使学生全面成长。而任何一方的目标发生改变都会引起蝴蝶效应般的整体改变,但改变之后的最终结果仍然是保持一致性。

(三)主体的多元性

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存在博弈合理性的第三个因素是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学校及学生组织共同存在于博弈之中,三个主体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首先,任何一个大学学生组织都需要国家的引导,这种引导是指国家对学生在组织中达到的教育目的和对学生组织核心价值观的牢牢把握。国家价值观、主流意识的引导和组织成员的个别思想、非主流意识之间常常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其次,学生组织建立在学校中,就必然会受到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这种依照制度的客观管理和人们的主观行为也构成了博弈。最后,学生组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关键主体的学生成长和发展。学生组织成员之间以各种方式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每个学生的付出不同、最终收获不同,所以成员之间也存在博弈。由此可见,国家、学校和学生组织构成了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博弈的多元主体,且这几个主体之间存在博弈,而整个博弈的微妙之处就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各方策略的微调。

(四)规则的守恒性

宏观层面来看,博弈的四个要素即参与人、行动、支付、信息称为博弈规则。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博弈中的参与人(国家、学校及学生组织)是固定不变的;博弈中各方所采取的行动都具有一致的向心性,都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参与方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都支付了最大化的努力程度;信息存在于学校总体环境之中,也就是每一方都掌握了其他参与人及所处环境的所有信息。因此,从总体规则的守恒方面看,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博弈具有合理性。从具体层面来看,规则是指博弈主体在博弈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合作博弈的实质在于人们行为的可预期,为了提高人们行为的可预期度,制度是一个很好的策略[2]。国家自然担负起制定规章制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组织设立于学校之内,国家制定的博弈规则应当考虑到学校和学生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能够符合所有博弈参与人的共同利益的规章制度。制度固定下来,不可轻易更改,一个持久守恒的规则才能得到所有参与人的认可,由此而产生的约束力也才真正有效。

从上述分析来看,国家、大学、学生组织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学校这个固定场域内,向着同一个目标而采取不同行动,同时各自的行为受守恒的博弈规则限制,这是符合博弈的基本观点和要求的。因此,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来研究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多元主体博弈下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

学生组织教育功能是三个主体追求各自核心利益基本满足和非核心利益适度满足的共赢博弈。虽然不同主体主导下的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存在差异,但最终目标都是希望通过学生组织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一)国家主导下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人才培养

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必须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公民,他们是国家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社会的稳定。国家通过学生组织对大学生的引导,使大学生们认清自己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承担社会的责任,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义,成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积极建设者。

2.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是根本,是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始终坚持的一项国家政策,这决定着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方向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国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把大学生个人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

3.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习近平多次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它决定国家兴衰和个人的发展。大学学生组织的活动都是强调自愿、自主,体现自由,大学生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学生组织,这为大学学生组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可能。大学学生组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大学主导下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

1.与学校的核心工作一致

当大学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必然要求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发挥要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大学发展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支柱,学校所有工作都是紧密围绕其展开的,大学直接影响并决定学生组织的自治程度和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发挥的方向。大学为完成其核心工作,可以通过文件或者以下达任务的方式给学生组织,通过学生组织去影响学生。学生组织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必然要求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要求学校成立相应的学术型学生组织或科研创新团队。此时,学校发挥了对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有效影响,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扩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挖掘了大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学校所希望的。如果每一个大学学生组织都只是侧重于学生的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展示和发展,势必会造成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成为跛脚鸭。因此,学校必须要干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方向问题。但是仅依靠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是根本做不到的。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学生组织的活动来促进,通过活动彰显学校的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将组织倡导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大学生,这是大学本身对大学学生组织的根本要求。

3.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准则,然而在校园的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违规违纪的事情经常发生,有时会导致学校与学生间产生法律纠纷。因此,在现实性上,学生组织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去引导组织成员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大学的规章制度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中影响着学生组织,每一个大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学生组织的影响,学生组织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引领组织里的成员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学生组织主导下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

1.成为学生自身特长发展的舞台

大学学生组织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无论是学生会还是各种社团与协会都可以打破专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有相同爱好、技能、特长的学生聚在一起提供了条件和舞台。这样的大学学生组织通常有良好的合作氛围,能够强化成员间合作的意识,因此其举办活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集体活动的开展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大学学生组织成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事实上,每项活动的前期策划、准备以及后期经验总结都促使投入于其中的每个成员利用大量时间进行私下自主学习和交流,最终发展了学生的个人特长,在展现自我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学生组织的发展。

2.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

大学学生组织对大学生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促进的作用。大学生在学生组织活动中,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沟通、相互学习,加深了自己对个人成长、身心发展的一系列认识,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各项技能、提升自我修养、提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提升相应专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所形成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个体为实现个人潜能提升提供驱动力。大学学生组织的运行是以服务他人、提升自我为目的。能力培养是大学学生组织的题中之义,大学学生组织是以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成为维护学生自我权益的站台

学生组织存在的基础是青年学生,学生组织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就是代表和维护大学生的权益。学生组织只有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权益,才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大学生才能团结在学生组织的周围,学生组织才能具有广泛的号召力,才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代表和维护大学生的权益是大学学生组织的基本职能和本质要求,是活力之源、力量之源[3]。同时,学生组织主导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是高校依法治校和学生自治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校园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4]。维护好大学生的权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一个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学生就会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就会健康成长,就会在学习、工作、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社会。

三、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体系

由于博弈主体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必然发生变化。因此,从满足博弈主体和当下时代的需要构建学生组织教育功能体系有利于其教育功能的有效、优效发挥。

(一)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主要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了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所应具备和表现出来的包括个性、情感、思维、知识、技能、行为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社会特征[5]。在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在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学生学会合理反映自身诉求两个方面的发展起到独特的推动作用。学校是社会的雏形阶段,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既是一个社会化的初级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学生组织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反映自身诉求。

1.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和遵循的行为准则。世界多元文化的输入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冲击,导致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个人本位、人格解体、享乐拜金等问题。这些情况表明学生组织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总结为“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二十四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既为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确立了思想指导。学生组织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和历史必然。

其次,结合实际,借鉴国外优秀思想。社会在发展,文化在国际交流中不断交错融合,大学学生组织在引导学生坚持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应积极借鉴外国价值观教育的先进性。现代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特别是思想道德、个人素养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接受了系统多元的教育。因此,高校学生组织应注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符合我国要求的选择性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融合国外优秀思想,这为我国社会价值观教育的顺利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反映自身诉求

这里所说的诉求是指学生的合理利益诉求,是为实现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愿望和要求的表达,包括对健康文化环境、优质教学环境、舒适生活环境、和谐人际环境和自身合理利益诉求方面[6]。当代社会学生个性鲜明、观点独特,但有些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却不知道如何合理合法维护,也就是自身合理诉求的能力不足。这会造成学生情绪不稳定、抑郁自闭、暴力倾向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等。因此,学生组织应积极帮助大学生学会利用合理方式与合理渠道表达自身诉求。

首先,培养大学生诉求反映意识。学生组织要培养学生主动反映自身诉求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勇敢地将内心想法和利益要求合理表达出来。学生的知情权是学生建立诉求反映意识的前提,学生组织可建立信息发布与公示平台,完善内外部协调机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会议培训等方式告知学生利益诉求途径和流程,让学生在内心认识到合理利益诉求的表达是学生的正当权利。

其次,扩宽大学生诉求反映平台。要想让学生真正表达出自身想法和利益需求,就必须要给予学生表达诉求的渠道。学生诉求表达的平台应是多渠道、多形式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机构的功能。学生组织是为学生服务、代表学生利益的组织,其代表学生反映学生的合理诉求也是正常的。另外,学生也可通过QQ群、学校论坛、建议箱或定期交流会等方式与学校管理者进行沟通,表达自身想法。

最后,完善大学生诉求反映制度。完善诉求反映制度就是要让学生在表达自身利益时有据可依、自信无虑。学生组织应建立制度化的学生诉求表达方式,既要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利益要求,也要建立信息处理和反馈机制,做到积极接受、妥善处理、及时反馈。要完善学生诉求表达的保障体系,让学生对自己诉求的表达没有顾虑,并将这种保障上升到制度层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勇敢地表达自身合理利益需求。

(二)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由于每位学生先天禀赋、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对学生组织的选择是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因此,学生组织活动的着眼点应立足于大学生原有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促进新特长形成。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和新特长形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重健康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

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整个大学期间也正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组织在对学生的实施影响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特长得到发展,更应促使学生内化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使学生学会关心彼此、团队合作和协调人际关系,为未来走向广阔的社会做准备。学生组织要发挥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自身个性的良好发展。

2.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我国大学学生组织行政味道仍然很浓,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不多,导致学生表现力不足。这就需要学生组织在工作上不断创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能够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表现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心胸、气度、精神境界、自制能力的修炼过程,也是学生走向成熟和稳健的过程,它能够悄悄地改变我们最为普通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7]。因此,学生组织应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让学生在展现特长时更自由、更自信和更放松。

3.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增强学生自信

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树立公平、公正理念和学生组织威信。所以,学生组织制定的评价方式应公平合理,评价体系要符合学生组织活动的灵活多样、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联系的特点。评价标准必须理性公正,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够以学生的视角审视问题,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领域。坚持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展示特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唤起肯定自我的意识,也能够使学生特长由被动展示为主动发展,在发挥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特长的过程中体验到现实成功感和幸福感。

(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人才,学生组织应该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

1.拓宽实践途径

我国大学教育阶段的普遍特点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容易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扰,即使步入了工作岗位也不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所以,学生组织必须发挥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现有特点优化实践路径。

首先,丰富体验,寓教于乐。学生组织开设实践活动的关键应该是让学生获得在活动体验中知“道”和知“乐”双丰收。活动开展不能只停留在做宣传或拍摄校园文化视频这种流于形式的表面功课,也不能只是每学期举办一次活动就草草收场,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将教育融入实践中,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成长。

其次,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学生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应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学生组织的活动最大优势就是实践性和自主性突出。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组织在活动时并不注重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强制性或形式主义,造成学生成员初期积极参与、后期消极怠工,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组织主体性教育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

2.提供创新思维环境

学生组织活动缺乏创新,组织将会变成一潭死水,学生组织被认可度和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学生组织要焕发魅力就要不断注入新观点、新思想。这是学生组织良性发展与持久循环的关键要素。

首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独立思考是不盲从、不附和,也是发现学习或意义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活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其次,宽松的氛围是创新的基础。学生组织日常活动中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更新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勇于思考、积极创造。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依靠强制性灌输得来的,而是在思维的过程中迸发而来。因此,学生组织应更多地开展一些能够鼓励学生个性张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训练学生灵活思维、变通能力的活动。

(四)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学生组织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能够让学生组织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并感染学生。反过来,学生组织的风气也对校风、学风产生影响,当学生组织内部形成某种风气后,就能够通过学生个体扩散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1.强化社会引导和学校宣传

宏观来看,校风和学风的形成离不开社会整体环境的引导和作用,大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人,社会风气是否正派、公众价值观念是否健康,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组织的风气和氛围;微观来看,学校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学校中的榜样人物、学校中的好人好事等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宣传去影响每一个人。通过社会引导和学校宣传能够让学校的精神文化融入每位学生的意识深处,这是优良校风和学风传承的重要手段。

2.重视教师的示范性和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组织校风、学风的传承需要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的职业规范、教师的教风德风、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状态都是对学生组织和学生的一种感召式和模范式教育。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学生组织内部文化也迎来新的挑战,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播者,其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大,或者说,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方向受到教师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准确分析和掌握学生组织内部的意识流态和思想动态,对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宣传和政治教育,使国家要求的主流意识占领学生组织思想主位,从而扩散并影响学生。

3.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培养学生自觉性

校风、学风的传承是靠学生自觉践行得以实现,学生自觉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当学生认同并接受其所在学校的校风、学风,才能主动对照寻找差距,自觉约束并进行弘扬,从而实现校风、学风的教育功能。在学生认同校风、学风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组织骨干的引领作用,将适度引导和大胆授权相结合,赋予学生干部一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日常管理服务过程中展现良好校风、学风,学生骨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学生组织校风、学风传承的效果。

四、结语

从博弈论的视角探析并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体系,就是要为大学学生组织的管理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理论基础并指明方向,以便让管理者和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组织的性质及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特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最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大学学生组织[8]。

猜你喜欢

价值观大学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的价值观
《大学》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