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向度的几点哲学思考

2020-02-26宋紫月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类生命大学生

宋紫月 闫 影

(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0;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世界上发生的新冠肺炎、流感、大火、蝗灾以及火山爆发等,全世界的人们都变得惴惴不安。显然,在灾难面前,社会就是一本打开着的生动又鲜活的教科书,天灾人祸的不确定性再次彰显了“人世间最宝贵的只有生命”这一伟大的价值判断。面对这些接连不断的灾难,人类亟需静下来思考关于生死、关于生存、关于生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只有站在生命的角度去审视生命的构成“维度”,厘清现代人的种种生命“灰度”,并及时将“天灾人祸”转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契机,才能使得当代大学生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更为虔诚的尊重和更为真切的关爱。

一、生命构成的“维度”

生命是什么?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有不同的说法。生理学认为,生命是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遗传学认为生命是通过基因复制、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生物化学认为生命系统是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谢的酶蛋白。概言之,生命是特殊、复杂、高级的物质运动形态,具有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1]对于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命在于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人的价值方可得以彰显。马克思说,人终其一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人的生命可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是自

然生命,这是生命的长度,涵盖生老病死、饮食生息;第二维是社会生命,这是生命的宽度,包含各种角色、义务以及权力;第三维是精神生命,这是生命的高度,超乎天地思接千载。这三个维度整合起来,凝聚成了人的生命亮度。

二、现代人生命的“灰度”

然而,在现代社会,伴随科学崇拜、技术理性的世俗化与功利化,人们的生命存在与发展难免易于停滞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关系不协调的冲突与困境中,进而迷失方向、遗忘本真的存在与真实的自我,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这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逃脱的“天命”。当然,造成这种“天命”的影响因素是多方的,表现形式也是繁杂的。不过,从生命构成的“维度”来看,现代人的生命“灰度”主要外在地体现为自然生命的“冷漠度”、社会生命的“威胁度”和精神生命的“荒芜度”。[2]

(一)自然生命的“冷漠度”

国内研究生命教育的学者肖川指出,生命不仅仅是指人的生命,而应该涉及一切“有生之命”,例如动物、植物及其他与人类相关的生命。[3]基于这种认识,现代人的自然生命“冷漠度”集中表现为轻视自身生命、漠视他人生命和践踏自然生命三个方面。

一是轻视自身生命。主要表现为自杀、吸毒、性放纵等等。2007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自杀是总人口的第五位死因,也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我国有28.7万人自杀身亡,200万人自杀未遂,170万人因家人或朋友自杀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16.2万未成年人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变成单亲家庭。2017年8月,凤凰网上又报:近十年来,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近3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四分之一的人口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相关数据可知,全球的自杀率大致为14.5/10万,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自杀。可见,自杀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很普遍的现象。在西方,更是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诸如吸毒、性放纵等亵渎生命的现象。

二是漠视他人生命。突出表现为对生命的漠然与冷血,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等等。伴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量级腾飞,人们对物欲的追求愈来愈浓,为迎合现世生活的变化,人们更为注重对现世的关怀,无暇关照生命本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其生活方式也变得“原子化”,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甚至解体。可见,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加速了社会关系原子化的进程。正如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说:现代城市居民有三种特性——冷漠、浅薄、过分原子化。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长期处于紧张刺激和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现代人逐渐失去激情、过分理智、高度专业化并且原子化。这直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人们心灵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对社会关怀的缺失。

三是践踏自然生命。(这里的自然生命是指与人共生的自然界的其他动植物生命。)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恩格斯说,“人本身就是自然界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于是开始肆意地践踏生命,比如眼下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就是因为“舌尖上的野味”让人类自己把自己关进了“牢笼”。回顾历史,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1967年人类侵占了猴子的领地,导致猴子栖息于蝙蝠洞,引发了马尔堡病毒;1976年人类因食用野味,引来了埃博拉病毒;2003年,人类因使用了感染果子狸,再次引发了SARS病毒。正如黑格尔所言:“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能够学到任何教训。”对此,恩格斯早在百年前就发出“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能像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的呼声。

(二)社会生命的“威胁度”

社会生命体现着人的生命状态,作为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人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这个大背景息息相关。社会生命的“威胁度”主要表现为处于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交往所呈现出的紧张性。自启蒙运动爆发以来,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与彰显,人类运用理性法则实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于是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肆意横行。丹尼尔?贝尔曾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指出:“19世纪中叶宗教权威的破产引发了向着松弛方向发展的心理转变。结果是文化——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化——承接了同魔鬼(指人的欲望)打交道的任务,可它不像宗教那样去驯服魔鬼,而是以世俗文化的姿态去拥抱、发掘、钻研它,逐渐视其为创造的源泉。”[4]由此,人的欲望逐渐被引发,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导致“传统社会的禁欲主义转向了现代社会的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人的生命成为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实现的对象,或者说人的生命存续并非按人——一种超越于物质有限而进入精神无限的行为要求来进行,而是按现代文化即一种欲求文化来进行。刺激消费、超前开销、时尚时髦等无不体现着现代文化对人的生命存续的以一种异化。”[5]受物欲的逼迫,人们逐步陷入一种对外在物质崇拜与内在心灵焦虑的不安与挣扎之中,这使得人的心理逐渐失衡,行为也有所失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被打上了“利益”的烙印,社会变得浮躁、自我也变得迷惘。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化的进程,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将承受不可预知的威胁,这种威胁不是人类自古就面临的威胁,而是受到先进科技所带来的一系列威胁。比如,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便利、也提供了很多乐趣,但是随着其进一步的完善,它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不少潜在的风险和危机,人类极易在不经意间便失去自我,沦为被技术宰割的羔羊。面对此种的情境,人们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寻找当前所处威胁的突破口。可是,这往往也预示着更大未知的风险。[6]

(三)精神生命的“荒芜度”

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是具有一定的精神性的,这是人的根本属性,也是人得以区分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所在。黑格尔说:“人的自我意识是普遍的精神,而精神则是绝对的、永恒的和不死的,精神生活从不担忧希望,并且能够在担负死亡中得以自存”。[7]然而,现代社会却出现了一个个萎靡不振的“空心人”,他们焦虑不安、失落彷徨,主要表现为灵气耗损、个性丧失等死亡怪相。那么,为何现代人的精神生命会变得如此荒凉呢?这一方面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独断理性主义的思想雾霾。

伴随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现代信息技术在特定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精进,并不断创造着各项卓越的人类记录,这必然成为当今时代最为重大的话题。但技术毕竟是技术而非生命,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延伸,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想”得更深。由此可见,技术具有一定的意向结构,它的反映的是预先设置好的内容,而人们在进入这场“技术模拟游戏”时却不可避免地陷入由现代技术预设的“座架”。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间,若不能很好地越过技术“转化”主义的藩篱,人们便会被技术所“裹挟”甚至“诱骗”。[8]现代人便是在当下这场技术文明的时代里,由于多度贪婪数字产品所带来的瞬间满足与感官体验,从而丧失了作为主体存在的意识,并陷入了技术的窠臼之中,沦为一具失魂落魄的行尸走肉。

另外,独断理性主义的思想雾霾也让现代人加速衍变为一个没有思想、随波逐流的“空壳”。1978年前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的时代,那时,国人对“现代化”念念不忘,受社会政治意识及经济制度的影响,人们赚钱发财欲望被牢牢扼制。然而,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一阵“市场经济”的春风将人们带进了“现代化”的梦境。此时,发财致富的欲望和行动得到了合法化,所谓的“资本逻辑”也渐渐被人格化,“一切向钱看”很快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躺在“进步主义”的温床上,人们乐观地审视着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并天真地认为理性之光将会带着人类走向人间天堂,可结果却在时间的“流变”中迷失了方向。在对物欲的疯狂追逐下,人们忘却了对内在价值的反思与提炼,出现行动、任务与道德、情感的日久分离的现象,并在得过且过的放浪形骸中幻为一个虚无的存在。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向度”

面对现代人生命“灰度”的种种死亡之相以及当前世界的重重灾难,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本身在认知上有所偏颇、在心理上不够成熟,再加上自媒体时代的普遍泛化,他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极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裹挟。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现代化的进步虽然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但同时也使得人类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就是竞争的压力、失控的情绪以及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此外,当今世界是一张巨大的网,“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灾难来临时,无人可以逃脱“共同体”之网而置身事外。最后,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开展生命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意、应有之为。泰戈尔说:教育是在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与人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其本质在于完成对学生灵魂的唤醒以及内在心灵的提升与超越。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把人潜藏在内部的本性焕发出来,从自然性走向社会性,从个体性走向总体性,从单一性走向普遍性,最终将个体的心灵和精神从低处引发到高处。[9]因此,生命教育的目的便在于引导大学生学会安身立命,诗意地栖居,充分彰显其生命的亮度与色泽。这意味着大学生生命教育要立足教育的本质,直面生存,关照现实,正确把握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从实践的复杂性中,引导学生追寻真正属于人的幸福美好生活,从而使得其自然生命的长度、社会生命测宽度以及精神生命的高度变得饱满丰盈。

(一)面向生存,延展自然生命的长度

生命是一种轮回,生存与死亡向来是相伴相生、辩证统一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无所谓生。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死是不吉利的象征,更甚之在刻意回避有关死的问题,殊不知这实属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啊!死亡本就是生命的一个必然状态,我们不应回避,也无法回避。只有从死亡这一最震颤人心的沉痛现象入手,透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明度”,才更能激发起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与崇仰。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天地最大的道便是自然之道,正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里的“生”就是指自然生命。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一定要遵循天道,直面生命存在本身,从而让人的自然生命长度得以延展。人固有一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决定的,任何人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去规避那些必然性的自然死亡,因为那种死亡是具有偶然性的。[10]所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首要之意就在于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远离非正常死亡。对此,一方面学生需要明白生存是最基本的天道,生命是高于一切的,只有自然生命得到保障,才会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另一方面,大学生必须意识到死亡是人的必然归宿,理性面对、坦然接受才是应有的态度。正如培根所言:虽然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却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与厚度。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其次,大学生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轻视生命、漠视生命、践踏生命。恩格斯曾在百年前就这样告诫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所以,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以“自戒”来养生,通过培养高尚的兴趣爱好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关照社会,拓展社会生命的宽度

当人的生存有了保障之后,就要去关注发展的问题。作为社会化的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有在人与社会的不断互动中,人的社会生命才能得到拓展。可见,人的“此在生命”与“他者生命”需要积极主动地交融碰撞,这意味着大学生生命教育要关照社会共在,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厘清责任,树立社会正义感,从而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具有饱满社会生命意识的人。

明确目标、承担责任是大学生在向上向善前进道路上的有力保障。一直以来,向上向善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向上,指的是人作为一种拥有理性能力且永远在路上的、具有未完成性的生命个体,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永远处于学习与提升的生命状态。向善,指的是人作为文化存在者必须葆有的崇高品质,否则天然的动物性便会无限膨胀,从而使得人的人性丧失。[11]大学生需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并依此确立目标、不断奋斗。在设立目标之前,大学生必须从长期目标出发,思考“我是谁?我想成谁?我能成为谁?”这样的问题,聚“过去、现在、未来”于“当下”这“一体”的存在,认真澄清每个阶段的生命重心,然后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人生不同时段的实际目标。[12]当目标得到合理确定后,就需要以锲而不舍的坚持和矢志不渝的行动来诠释责任的涵义了。正如狄更斯在《马丁·矍述伟》中写道的:“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责任”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维克多?弗兰克如是说。可见,责任的承担与目标的实现往往是统一的,只有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方能领会尽责任的乐趣。为实现目标,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健康、勤思苦练、笃学尚行、夯实本领;其次要学会承担家庭的责任:孝老爱亲、维系和睦、学会理解、懂得感恩;最后要学会承担社会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大学生要有主人翁意识,自觉把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国为民尽心竭力。

作为人的一种高级道德情感,正义感指的是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它主要强调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对生活状态的关注,其本质是想让学生在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正义关怀的人文意识,以此来驱除社会的极端情绪,避免人与人之间物质化的算计。社会正义感是构建和谐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伦理精神,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关爱之心以及宽容、尊重、感恩等社会意识,来唤醒他们潜在的社会正义感。只有心怀正义,人才会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与恐惧。对此,大学生不仅要学会遵守社会规章制度,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还要敢于仗义执言、身体力行,以正直的骨气和浩然的正气点亮真善美的火种。是的,生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种因缘的融合。因此,人必须关照社会,才会让生命变得鲜艳明亮。

(三)唤醒灵魂,增加精神生命的高度

臧克家曾在《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否则他的存在就是多余。因为,人不纯粹是自然人,也不纯粹是个体人,以类的方式借助理性去改造自然只能保障人的基本生存,但是在生存得到保障之后,人便要以另一种新的方式存在了。此时,超越自然而根植于社会实践中的人的精神与思想成为点亮人生命高度的关键所在。

然而,受知识经济与科技异化时代的影响,现代人的精神正渐渐被技术所瓦解,学校教育也因忽略了教育最为本质的东西,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关注外在的物质世界,而忘记了对灵魂的塑造。此时,一场潜在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静静袭来。对此,丹尼尔?贝尔犀利地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就是信仰问题。[13]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亟需通过培养虔诚信仰,完成对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这既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盲人没有眼睛,迷茫、焦虑必然笼罩其中,解决了信仰问题,也就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让精神和灵魂得以安息。所以,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将自身置于社会之中,把自我价值与时代对接起来,走出小我,与更广阔的人间接壤,从而让自己的“神性”被不断地召唤出来,去追求生命的圣洁之光。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生命教育是一切大学教育的指向,有了这个指向,学生便明了是非、懂了人性,可以踏实稳健地行走在人生的征途上,整个社会也会呈现出一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祥和场景。

猜你喜欢

人类生命大学生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