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现状分析

2020-02-26李学新

卷宗 2020年34期
关键词:众创辅导河南省

李学新

(中原工学院 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河南 郑州 450007)

高校众创空间是基于网络时代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满足高校师生乃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体现高校特点、挖掘高校潜能、共享高校资源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高校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孵化转化和产业化链条。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9月科技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2015〕297号),河南省于2015年5月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31号),12月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提高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5〕152号)。指导、实施意见的相继出台,为我省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促进了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顺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河南省首批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中高校众创空间占2家(黄河科技学院众创空间、黄淮学院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共计48家,其中获国家众创空间备案16家(国家众创空间备案2386家)、获河南省众创空间备案17家(河南省众创空间备案183家)。本文对河南省48家众创空间建设运营状况进行调查,基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1 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现状

截至2019年底,统计得到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共计48个,由河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高校众创空间41个(2016年23家、2017年10家、2018年8家),另有其他管理部门立项备案的高校众创空间5个,由国家直接备案的2个。获河南省备案众创空间33个,占河南省备案众创空间(183家)的18%,获得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16个,约占河南省国家备案众创空间(54家)的30%。最早建设的高校众创空间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众创空间,成立于2011年。统计得到,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平均孵化面积6900平方米,最少600平方米、最大23000平方米(黄淮学院众创空间),总孵化面积331263平方米;入驻小微企业1539个,平均入驻32个;入驻团队4763个,平均入驻99个;拥有创业导师数量2176个;管理运营团队371人,从业人员皆接受过相关孵化运营培训;众创空间设立有种子基金,平均额度179万元,也有个别众创空间未设立种子基金,最高为1000万元;空间平均投资额700余万元,最高投资额6000万元;平均支出种子金额157万元,最少支出0元、最多1680万元;平均开展创业活动90余场次;众创空间签约中介服务机构277家。

从统计数据及教育厅考核结果来看,绝大部分众创空间从空间场地建设、资金投入、学校支持、辅导培训服务、孵化能力、孵化绩效、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势头良好,也有个别众创空间存在学校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孵化功能弱化、运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48家高校众创空间有4家考核验收暂缓通过。

2 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分析

2.1 高校众创空间投入建设情况

河南省48家高校众创空间,总建设孵化面积421363平方米,平均7000平方米,远远超过不低于500平方米的要求,场地最小者600平方米、最大23000平方米,足以满足众创空间运营的物理空间需求;在建设资金投入方面,高校众创空间平均投资额700余万元,最少30万元、最多者6000万元。成立众创空间的各高校,从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资金预算、创业支持政策、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给予众创空间建设足够的支持,皆能提供开放共享式办公场地、流动工位、宽带网络、公共软件、互联网资源等设施及咖啡交流空间等设施,共享学校的科研仪器设备资源,供电、供水、消防、通讯、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齐全。提供了一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和开放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2.2 高校众创空间运营机制模式

各高校皆成立有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建立了由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创业工作机制,指定管理机构负责众创空间的管理运营。从统计数据来看,各高校众创空间的管理有所不同,由高校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机构管理众创空间的占到50%,招生就业处管理的占到21%,大学科技园管理的占到17%,其他由科技处、校产处、资产公司、学生处等管理的占到12%。48家高校众创空间基本满足由法人公司(独立、合作、第三方)进行市场化运营的条件,只有2家是非法人公司运营。各高校众创空间依托各自学校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资源特色、地域特色、物理空间特色等,以创新平台为依托、培训辅导为抓手,形成“1+1”“1+N”“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多种建设发展模式,实现大学生由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培训辅导、项目路演、创新实践到注册创业的创业生态链构建。

2.3 高校众创空间孵化能力建设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学校的政策支持、基础的物理空间建设以及资金的投入是前提条件,运营机制模式是基础保障,而孵化能力建设才是众创空间发展的核心。孵化能力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队伍的建设、辅导团队的建设、到位的服务保障等方面。48家高校众创空间中,均建有专职的运营管理团队,最少3人、最多20人,皆接受过相关的孵化运营培训;高校众创空间均引入有中介服务机构,签约工商注册、财税代理、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政策咨询、投融资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277家,可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依托于学校丰富的设备、技术、人才、研发平台、实验室等共享资源,可为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的检验检测、产品设计制造、试验等提供保障;创新创业离不开专业的创业导师的指导,各众创空间均建有专业的创业导师辅导团队,最多者有140名导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辅导需求。

48家高校众创空间在孵创新团队4763个、注册小微企业1539个,参与创新的大学生20000余人,带动就业6000余人,孵化绩效明显。

2.4 孵化服务及投融资

各高校众创空间设有种子基金,可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初期的资金支持。大部分高校众创空间均设立有种子基金,也有个别众创空间未设立种子基金,最高设立种子基金1000万元,平均180万元,种子基金的设立为空间入驻创新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相对于种子基金设立额度来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种子基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高校众创空间3年支出种子基金平均为88万元,相对于空间入驻的创新团队数量(4763个)来说,显然对创新团队的资金支持力度还不够。高校众创空间平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90余场,说明各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辅导、培育服务较好,能够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在投融资方面,获得投融资的创新项目偏少,融资比较困难,但也有一些典型的创新项目获得投资人的高额度支持,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3 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存在问题

3.1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水平有差异

从统计数据来看,受限于高校自身性质差异、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因素以及学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同,各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不均衡:一是孵化场地差异较大,最大的23000平方米,最少者600平方米;二是资金投入差异较大,投入最多者6000万元,投入最少者30万元;三是种子基金设立差异较大,最多1000万元,少的0元,未设立种子基金。总体来看,职业技术院校众创空间建设资金投入较大,而大学类众创空间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理工类院校相对于文科类院校由于其工科优势孵化小微企业数量占优。

3.2 运营机制体制不够明晰

高校众创空间的管理运营存在多头交叉管理、各自为政为战,管理与运营脱节、不协调。不同高校众创空间管理单位各不相同,多数归口双创学院(中心)、也有招生就业处、科技处、科技园公司等,由于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要求要有明晰的运营主体,需成立独立法人的运营公司,绝大部分高校为立项建设众创空间而成立了法人公司,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仍是学校的管理单位负责运营,没有实现市场化的运营,这种管理、运营“双肩挑”式的机制体制严重制约众创空间的高效、协调发展。而部分高校与地方政府或第三方合作建立的众创空间,管理、运营存在脱节,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利于众创空间的良性发展。

3.3 管理运营与辅导人才缺乏

在现有的众创空间管理运营体制下,专业的管理团队与辅导到团队人才不足:

一是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高校众创空间大多数是由学校职能部门行政人员进行管理,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服务水平不够,且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推广和学习,众创空间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导。

二是缺乏有经验的创业导师。目前,高校众创空间的创业导师一部分是由本校有关创业的老师担任,另一部分是聘用外部创新载体、企业负责人、管理咨询师等担任。校内导师虽然拥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创业的相关经验,无法为创业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指导,且作为创业导师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他们没有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跟踪指导。而外聘导师虽然部分有创业经验,但基本是名誉聘任或兼职,定期做个讲座、培训课,没有时间精力对创业者做一对一的专业辅导。而同时,这些兼职导师一身兼数家众创空间创业导师,真正有创业经验的还是少数,多数只是辅导一些项目参加创业大赛,实战经验欠缺,难于真正对创业者起到指导作用。

3.4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少,融资难

在众多的孵化项目中,有科技含量的项目少,而能够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更少,大部分是教育咨询、文化创意、平台咨询类项目。问题的原因是科技类项目难度大、需要的资源与资金投入也大,项目完成周期长,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而同时表现为专业的老师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不高,而本身目前我国整体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高,导致这类项目相对较少。

而对于融资难问题,虽然大多数众创空间都与一些投融资机构或银行签了服务协议,而实质对接沟通不多,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咨询人员,对孵化项目的专业评估与推介宣传不够,就融资项目本身又缺乏专业的沟通,导致投资机构对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入,对风险性把控不足,难于完成投资。另一方面,创业项目初期是个创意,或者是一项技术,并非成熟的技术,从创新到产品再到产业化周期长、投资大、风险性高,若非对项目有足够的了解和专业的评估,银行或投资机构很难进行投资。

4 结论与建议

高校众创空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它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特点,整合叠加教学资源、智库资源、人才资源等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辐射校园,它的建设能够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1],全面助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本文在对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众创空间基础建设、运营管理、资金投入、建设绩效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取得较好成果。2011年首家高校众创空间成立以来,随着《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31号)的发布,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大幅增加,至2019年底,已有48家立项建设,16家高校众创空间备案为国家众创空间,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已能够满足创新创业的空间需求、政策和管理需求以及服务团队需求等。

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仍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高校众创空间,但还有2/3的高校尚未建立( 亦或正在建立)众创空间,已建成众创空间还存在建设水平不一、运营机制不明晰、缺乏管理辅导专业人才、科技含量项目少、融资难等问题。河南高校众创空间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

基于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以促进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

一是确立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提升建设水平。高校众创空间要立足于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优势、地域优势等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不要一味地追求场地面积大、活动次数多场面大、孵化团队多,而应更多地关注孵化团队的发展质量、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养成、创业者的生存壮大;不过多最求孵化小微企业的数量,把主要精力放在辅导、支持发展潜力大的创业项目,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众创空间建设水平。

二是明晰体制机制,管理运营好众创空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管理和运营要职责明晰,协调联动。众创空间的管理者负责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发展规划,用好扶持政策,搭好学校与众创空间运营的桥梁;运营者要提升专业的服务水平,对要入孵的项目进行专业评估和审核,对已入孵的项目进行专业的辅导,培育孵化使其尽快成长为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提供技术、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咨询,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要进行专业的投融资服务,助其完成融资,对孵化成熟的企业要对接好政府、科技园区、集聚区等平台落地开花。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各类创业大赛、项目的培育由学校来完成。从种子、苗圃、孵化、注册创业到加速器、产业化这一生态创业链条,形成学校--众创空间、管理者--运营者职责明晰的协调联动机制,运营好众创空间。

三是打造一支专业的运营、辅导队伍,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全方位服务。由教育厅组织,每年请有创业背景并在一线有企业长期工作经验的创业导师定期对全省高校众创空间的辅导老师进行培训;邀请知名创新载体管理运营的负责人对全省高校众创空间管理运营者进行系统培训[2],组织众创空间管理运营人员到创新创业成果显著载体学习经验,每年组织全省高校众创空间管理运营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研讨,提升专业管理服务水平,以此推动高校众创空间的长远发展。

四是应大力整合并发挥校友资源,促进众创空间发展。校友是高校的一种独特资源,在拓展大学筹资办学途径、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众创空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服务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与手段,也是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创业服务平台。各高校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在创建众创空间过程中应大力整合并发挥校友资源,以不断明确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筹措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变革和各种创新创业人才的脱颖而出[3]。

猜你喜欢

众创辅导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