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探究
2020-02-26闫寒
闫 寒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各种媒体、媒介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电子设备、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不受约束的自由言论…让人们尽情在网络媒介的世界里畅游,媒介素养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当代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和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辩性回应能力。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创新观点的群体,他们是网民中最活跃的分子,是网络媒介中最有互动能量的群体,也是高校舆情引导的主体。因此,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正确引导他们对于媒介信息能够合理的选择接受,从批判的角度去解读处理,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去运用传播,即是当前和今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媒体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1.1 是高校统筹安全和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时代需要
网络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网络安全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作为承担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高校统筹安全和发展、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让他们理性地面对这些信息,共同营造一种和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十分重要。
1.2 是增强大学生文明素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
文明上网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体现,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35年“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组织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以实现“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远景目标,“增强学生文明素养”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信息化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文明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升媒介素养成为增强大学生文明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
1.3 是高校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手段
高校学生作为多元文化及网络舆论的综合主体,网络舆情表达的内容兼具思想多元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各类言论竞相发生,诸多思想多样杂陈,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意识形态安全最突出、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赢得青年。如何抓住青年网民这一“最大变量”将之转化为意识形态领域舆论主战场的最大增量成为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
2 大学生媒体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
2.1 信息多样性与学生鉴别能力不匹配
大学生年轻气盛,涉世未深,社会阅历浅,面对海量的信息难以在第一时间辨别真伪。进而造成对事件的误判,在舆论中随波逐流,失去立场。因此,具备一定的筛选、解读和有效传播信息的网络媒介素养,更好地认识社会,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自身素质与媒介运用能力不匹配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时代,网络和现实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他们习惯于在个人自媒体账号上分享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部分人还会把自己在现实中难以宣泄的感情放到网上,甚至由此导致一些不当言行。“尽管自媒体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它们所依托的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个公共领域和利益集合体。因此,能否在网络媒介中理性发声,是体现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又一个重要维度。
3 大学生媒体素养提升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提升学生媒体素养就要以提升能力为基础,为涵养价值观为核心,以遵守道德和法律为底线,构建“三为一体”的媒介素养提升体系。
3.1 强基固本,提升能力
高校要利用微博提升媒介素养,首先就要将行政管理者和教师集中开展以使用微博来提升媒介素养的专题培训,从而系统地掌握媒介素养的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微博各方面功能,来提升高校的媒介素养。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由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媒介素养的知识,推荐相关媒介素养的书籍,同时结合当下流行的微博,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批判、使用微博,有效的保证学生利用微博能够学会保护自己的信息、主张自己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微博来提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搭建相关培养平台,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宣传、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应协同合作,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校园舆论氛围。对在网络上活跃、受众甚多的“校园意见领袖”,学校要纳入管理范畴,引导培养,使其自觉约束言行。同时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规范行为,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的识别防范能力。
3.2 突出价值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涉及的领域和问题也在不断扩大增加。当代学生由于接触网络较早,常以“网络原住民”自居,往往会以自身经验和主观意识作为判断自身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依据,容易忽视对网络新趋势、新变化的关注,以及最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自媒体时代的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只有不断提升网络媒介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在使用自媒体时保持理性态度和道德自律,才能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各种网络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批判能力和使用能力。因此,要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积极培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3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媒介伴随着终端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单一:主要利用思政课程向大学生“灌输”内容。而网络媒介形式多样,社交论坛、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不仅满足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还极大地填补了年轻人情感交流的渴望,因此被大学生群体广泛接受和使用。如何挖掘利用网络媒介作为教育载体,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应引起广泛关注,建立成熟完备的教育体系,让网络媒介素养培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必修课”。互联网企业应规范运营加强管理,与政府部门协同作战,合力监管,大众传媒要切实做好“把关人”,成为正确舆论向导。同时,社会也应继续树立道德观念,弘扬文明新风,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4 结语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正确引导他们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准确恰当的方式获取、认知、评判及运用媒介信息,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线,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效果,更关系到国家整体的文明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