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感受力的几点思考

2020-02-26

卷宗 2020年34期
关键词:感受力境界文本

张 玲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海滨教育中心,天津 300280)

“感受”一词最早多指身体受到影响或遭遇疾病,如《元典章·吏部六·儒吏》中写道:“先因心气不足,感受风邪,入於经络,致使精神恍惚。”渐渐地,感受的内涵不断丰富,是指由客观外界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感受必须经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个心理阶段。感受与感觉不同,感觉是面对客观外界影响产生的本能感应,而感受则是客观外界影响与自身经历、情感的结合。感受力则是将感受形成了一种能力。就阅读教学而言,感受力可以指学生接触到语言文字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的问题、想法、画面等,在心里产生的感觉、感情、感动等,感受力可以成为融合学生与语言文字的桥梁,那么,感受力的激发对于学生的阅读就至关重要。

1 现观阅读教学的几种境界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热爱阅读,不仅能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奠基,更加滋润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近年来,在教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阅读教学也呈现出三种境界,这里借用王国维老师《人间词话》中所说的:

境界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老师文化底蕴丰厚,对文本的解读超出俗套,旁征博引,博古论今,令学生啧啧称赞。然而文本本身被冷落至此,学生的学习漂浮在课堂上,仰望老师,欣赏老师“独上西楼,望尽天涯”的优雅姿态。

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独具匠心,扎根文本,学生细心品读,努力跟着老师的思路,觉得老师的解读甚有道理。学生始终以老师的引导为中心,努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品读文本,寻找着老师心中的答案,答对了,学生舒一口气,答不对,学生不知所措。一节课为了寻着老师的思路,学生努力终不悔,毕竟努力过,还是有所收获。

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举重若轻,深入浅出,老师看似普通的一问题,却为学生走入文本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学生自己读,自己品,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悟,逐步走向文本情思的“藕花深处”,最终品得文本“馨香”,有种豁然收获之感。

叶圣陶先生说:“活读运心智,不做书奴仆。”但阅读教学弄不好不为“书奴仆”,也会为“师奴仆”,阅读教学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又谈何容易。但是万丈高楼始于平地,感受力是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情感的通道,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感受力,则有利于撬动学生的“活”阅读。

2 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感受力的几点意义

感受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阅读思维的基础,是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路径。

2.1 有利于促进阅读时情感与语言的结合

阅读教学指向语言感知,更关联着内容情感。当学生开始阅读文本,他们必定经历着从内容到语言,从语言到情感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与情感之间的纽带是不能割裂的。失去情感的阅读是冷冰冰的,失去语言的阅读是华而不实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在教学中感觉到吃力,学生很难从语言中品味情感,又或者从情感的角度咀嚼语言,而诸如“从这些语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的情感是怎么表达的呢”此类问题往往又是阅读中的重点或难点内容,不得已时,我们只能屈从于情感和语言的“讲解”。感受力的激发不是一节课使然,而是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经历中,所以我们需要对激发感受力保有自觉,并长期坚持有效地实施。

2.2 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从思维的广度而言,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发散思维既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打开学生的阅读眼界,实现阅读到生活的迁移。发散思维的基础就是先理解在感受,如果一个学生基本的感受力不具备,就很难由一点想开去,考虑其它方面了。所以学生阅读时感受力受到激发,使他们更能从文本内涵中获得正确的感知,这样在发散思维的培养上也更有效。从思维的深度而言,阅读的高阶思维活动,例如分析、欣赏、鉴赏等,同样是以感受为基础的,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感受力,才能充分地发现文本语言的特色,内容情感的魅力,从而彼此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阅读收获和思考,建立自身的阅读经验。如果感受力缺乏,那么高阶的阅读思维也无从谈起。

2.3 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对于阅读还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那就是学生阅读后的成就感,简而言之,就是学生阅读后能读出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样的成就感才是兴趣形成的推手。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成就感,感受力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使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自主阅读就需要学生在语言和情感感知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不断激发学生感受力就是在为自主阅读打基础。这样说来,学生感受力经过长期的激发与引导,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

3 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感受力的做法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部编本教材上已经给出非常专业和科学的指导方案,如果还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自己的名著导读课型,就需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时不同层次的感受,避免一堂课上学生进行平移化阅读实践,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在完成部编本教材指导的专题活动后,是否可以与当前中国形势相结合,以“斯诺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为主问题引领学生交流阅读发现,学生发散地分享,然后老师提炼总结这本书的特点真实性,文学性,真实性得益于斯诺的职业素养,可以适时补充学生总结的斯诺的见解,文学性来源于文中生动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一下积累。

感受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症结”之所在,学生感受力被激发起来,感受力丰富了,才能进而谈及阅读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情趣、情操、价值观的建构等。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训练感受力外,我们的语文课堂是更好的训练“场”。我们追求学习者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更应是学生感受力迸发的秀场;我们追求活动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更应是学生感受力展示的舞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阅读教学抓好学生基础的感受力,形成激发学生感受力的自觉意识,并在过程中不断实践与落实,学生的阅读方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感受力境界文本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培养感受力 提升写作效率的新尝试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