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
——以冀晋中学为中心的考察

2020-02-26连少甫李月颖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学政治思想

连少甫,李月颖

(石家庄学院 a.办公室;b.后勤管理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学校进行了创造性的教育探索,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革命急需的干部人才,为夺取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干部保障。本文以冀晋中学为例,通过对学校原始档案以及校史、回忆录等资料的梳理分析,全面展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以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一、冀晋中学概况

1945年春,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随着形势的发展急需大批干部,晋察冀边区中共冀晋区党委决定创办一所培养基层干部的中等学校——冀晋中学(今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从1945年5月在灵寿县西石门建校,冀晋中学先后经历了4次搬迁,1948年2月落址行唐县城。1949年3月,由于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学校更名为察哈尔省立第四中学。1949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学校再次更名为河北省立行唐中学。创校伊始,冀晋中学就确立了教育方针:“提高与培养未来革命的初级干部,使他们能取得必要的文化政治知识与生产知识,锻炼自己坚强的革命人生观,养成民主的作风和勤劳的习惯,去为群众服务。”[1]6这个教育方针是由冀晋中学干部学校的性质以及为中国共产党吸收和培养革命基层干部的任务所决定的。虽然在1948年以后,随着国共双方战略态势的变化,解放区的学校开始由战时教育体制逐步向正规教育体制过渡,冀晋中学也要由干部学校转变为正规化的普通中学,但随着解放区范围和面积的迅速扩大,各地对干部的需求量激增,为适应这种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性质的转变未能立即实现,一直到1949年9月始终是干部性质学校。

作为一所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下的学校,冀晋中学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伴随着学校的成立,冀晋中学建立健全了党组织,“班设党支部,校设党总支,计划周密、要求严格,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力量”[2]935。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冀晋区党委决定在冀晋中学建立地委级党委会,以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学校的领导。1947年春,选举产生了冀晋中学党委,“在短中、初中、师范各部建立总支,各部主任任党总支书记。各班设分支,班内设小组。党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备,对全校党员及学校各项工作更有效地进行组织领导”[1]23。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才保证了学校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国家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干部。

二、冀晋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

解放战争时期,冀晋中学明确提出:“进行思想教育,从思想上确定学生的革命观点、群众观点及劳动观点,进行以解放区政权建设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教育、生产教育及业务教育。”①参见《关于本校当前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1947年2月22日,第2页。(来源于冀晋中学原始档案,下同。)学校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等措施,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改造和政治引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冀晋中学开设了以无产阶级思想为指导的政治课程,切实加强对学生革命信念的培养与教育。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学校明确将“加强学生的思想领导与思想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原则之一,并在思想教育方面采取了启发诱导、一般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多鼓励少批评等方法,培养学生革命的人生观。[1]34在课程安排上,冀晋中学成立初期,“政治常识和时事政策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课程,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1]8。到了1948年,学校教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强调“以国文、算数、政治三科为主”的研究改进重点。②参见《第一次教导会议记录》,1948年3月20日,第25页。解放战争期间,学校的教学安排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在不断调整,但政治课教学始终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过去的方针、学制不够明确,所以我们的课程也经常的在变动,有时以文化与政治并重,有时以文化为主,但基本上是以提高文化加强政治教育为主的”③参见《几个研究问题的意见》,1948年4月,第7页。。在教学内容上,学校紧密结合革命形势进行政治课教学,主要讲授《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使学生“明了新战争全部过程和他在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掌握战争发展的规律性;了解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它的各种条件,增强胜利信心;熟悉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确信人民解放战争将无敌于天下”④参见《第一次教导会议记录》,1948年3月20日,第16-17页。。学校还根据解放区形势需要,加设了土改课程,学习农村土改有关指示、政策和报纸社论。政治课教学帮助学生懂得了革命道理,振奋了革命情绪,提高了革命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和取得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信心与勇气。

除政治课程外,学校还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浸透着对学生思想教育与改造的痕迹。学校明确指出,要“通过有关课程(政常、史地、国文)进行思想教育”⑤参见《教导计划(第三、四学段)》,1949年,第5页。。在国文课程中,学校安排学习《实事求是》《万岁毛泽东》《我不作地主女儿了》《红军的妈妈》《反克里空》等文章⑥参见《冀晋中学1948年上半年教导计划》,1948年,第5页。,这些国文课程具有强烈的政治教育色彩,“从而给学生以良好的思想教育”[1]24。同时,地理课结合战局说明地理形势,音乐课教唱革命歌曲,美术课配合土地改革运动进行宣传画教学,等等。这样以来,就充分发挥了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了课程体系效果的叠加,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冀晋中学不放松任何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会,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展现出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实践。在1948年的学校教导会议上明确指出,“政治课主要为理论知识上的提高,而日常生活中思想行动的指导及各种内容也需贯串着政治思想教育”⑦参见《第一次教导会议记录》,1948年3月20日,第1页。。同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规定中等学校政治课程标准等问题的指示》,指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之实施,除进行课程表所定之政治课本外,时事学习与组织适当之课外活动也是其重要方法。”[3]286因此学校进一步明确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课本,还应阅读其他书籍和报章杂志,并继续加强时事学习,以提高政治水平”⑧参见《1949年下学期工作计划》,1949年8月18日,第37页。。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时事政策教育,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员每半月向学生进行一次形势报告,并组织讨论,加深理解。[1]24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时事研究会,经常讨论政治形势、边区政策等问题,用经常性的时事教育改造学生的思想。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948年学校大规模地吸收进步青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出版了团刊,新出版的团刊《新青年》和原有的党刊《支部生活》、校刊《新生》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1]34学校还成立了群众性的业余剧团,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明确强调“剧本内容适合目前的政治形势及工作需要为主”①参见《第一次教导会议记录》,1948年3月20日,第31页。,并排演了《白毛女》《刘胡兰》等剧目,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质。为了更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思想的实时引导与改造,学校要求学生写日记并由政治教员“通过日记了解与指导同学的思想活动”②参见《第一次教导会议记录》,1948年3月20日,第55页。。实践证明,“日记作业对同学们思想检查与改造帮助较大,因为时间关系不能每天作,一般一周可以作三篇,每篇以思想检查为中心,由政治教员详细批阅,对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及所发生的问题、帮助思想指导收效不少”③参见《几个研究问题的意见》,1948年4月,第10页。。这就有利于经常性地改造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在战争年代急需人才的情况下,学生随时被抽调工作,因此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学制和培养计划。冀晋中学“像是冀晋区党委的一个‘针线筐’,需要什么人才就随时来这里挑选”[4]115。为了适应革命需要、加快育才速度,学校摸索出了一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参加革命实践。解放战争时期,冀晋中学结合形势发展,进行了集市宣传、社会调查、参加土改、战地服务以及随地方干部到新区开辟工作等实践活动。[2]115学校抓住每一个“见景生情的机会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获得政治认识、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锻炼。1947年4月正太战役爆发,学校积极组织学生支援前线,主要做一些战地宣传、运送弹药和伤病员等工作。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学校为了宣传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选派140多名学生加入土改工作团,分赴平山、建屏、灵寿、行唐等地参加土改工作。支援战争和配合各项中心工作,“使师生们在火热的斗争中得到了实际锻炼,受到了深刻教育”[1]20。

为了响应党中央为人民立功的号召,学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立功运动”。学生自发组织订立了《冀晋中学学员立功公约》,强调“我们是革命的青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必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5]。并对全校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倡议以实际行动为争取战争的彻底胜利贡献力量。在“立功运动”的感召之下,学生利用黑板报、屋顶广播进行革命宣传,教村民识字,帮助村民订立生产计划,帮助烈军属生产,各班还建立了“功劳簿”,鼓励多生产、多节约。仅1947年1月份,“师生就生产折小米4 268斤,折边币108万元,半个月节约煤10 000斤……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的革命热情”[1]26。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想得到提升、认识得到升华,进一步增强了投身革命洪流的坚定信念。

(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产劳动

为了应对解放区财政经济困难局面,冀晋行署作出了“以工养学”的决定。虽然指示下达后曾引起部分师生的思想混乱,但经过全校师生的大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基本克服了把生产劳动和教学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及非课堂不能进行教育的旧思想。冀晋中学为了集中力量筹集资金,还把1947年6月定为“生产突击月”,全校停课劳动。在突击月中师生兵分三路,一路到麦区包工或打短工,一路留校做肥皂、做鞋、织布、种菜,一路到建屏西柏坡一带修房盖屋。[1]28在“以工养学”期间,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学生们的生产学习热情却十分高涨,“这种惊人的凝聚力来自学校优良的政治思想工作”[1]29。在这场运动中,学校积极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着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改造,进一步促进了革命青年的成长与进步。

首先,“以工养学”运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在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和感召之下,学生们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出现了“出身上层人家的男女同学们,都能去努力劳动,不但在屋中做手工,而且在烈日下割麦、锄苗,在泥水中拔稻田里的草”[3]217。学生们通过劳动深刻认识到,“劳动不但是学习生产知识与技术的过程,而且是思想意识的改造与实际考验过程”,因此“劳动观点大大地提高了,尤其使一些轻视劳动或不愿参加生产的落后分子在群众的影响下得到改造”④参见《冀晋中学生产突击月工作总结》,1947年8月,第26页。。一名学生在总结经验时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从前我一贯认为下地生产是很羞的,现在才彻底认清了劳动的光荣。”⑤参见《冀晋中学生产突击月工作总结》,1947年8月,第14页。经过劳动锻炼,学生摆脱了教育与生产相脱节的落后观念,纠正了厌恶和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认识,培养了劳动习惯,锻炼了实践能力,转变了思想认识。其次,“以工养学”运动培养了学生的阶级观点。生产突击月的劳动锻炼,使学生切身体验了生产劳动过程,思想认识逐步得到提升:“以前我认为当长工可不错,一年除吃穿外还得不少工资,可是现在认为长工的工资太少了,因为亲身体会到雇工受的痛苦,并且了解了雇主对雇工剥削的实质。”①参见《冀晋中学生产突击月工作总结》,1947年8月,第14页。生产劳动启发了学生的阶级觉悟,提高了阶级意识,明确了阶级立场,促进了学生养成工农作风,更加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斗争路线。再次,“以工养学”运动培养了学生的群众意识。在生产突击月中,学生与广大农民一起参加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因而深切体会到“脱离群众什么都搞不好,没有地方干部积极帮助,困难就无法解决,只有相信群众,尊敬群众,自己穿衣戴帽不特殊,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生产中踏实肯吃苦才能得到群众欢迎”②参见《冀晋中学生产突击月工作总结》,1947年8月,第27页。。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学习和工作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大力贯彻实施,不仅发展了生产,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了经济效益,减轻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负担,而且在客观上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锤炼了政治信仰和政治品格,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冀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冀晋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一所初级干部学校,是解放区教育适应政治形势发展需要的产物。虽然革命战争年代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采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等措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仅以1947年初冀晋中学开展立功运动来说,就有“工作人员和学生34人自动报名参军”[3]202。由于培养的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革命意志,因此还被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冀晋日报》多次报道。[1]60从1945年5月到1949年10月,冀晋中学先后招生27个班,培养干部、教师1 300多人,[6]418这些德才兼备的人才“遍布全国,在地方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各条战线工作的都有……总之,这批学生都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不小作用”[7]259。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得到了充分彰显。

学校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教员的思想教育和改造,特别强调:“加强教职员思想教育、政治修养及业务研究,是改进学校工作的关键。在思想教育方面,必须研究在学校里怎样具体为人民服务,树立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和过去的成见。”③参见《1949年下学期工作计划》,1949年8月18日,第6页。教员在思想改造和政治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我们不是旧中学的教书匠,买空卖空,我们要在教学中、思想指导中,随时注意新社会的需要与要求,并灵活地运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新中学的学生。”④参见《第一次教导会议记录》,1948年3月20日,第3页。因此说,“冀晋中学好比一个革命的熔炉,不仅锻炼出许许多多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同时也锻炼提高了教育工作者自身”[1]3。

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冀晋中学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积累了艰苦条件下办学的丰富经验,在晋察冀边区教育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冀晋中学“深入细致、扎实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为当今教育改革所借鉴”[1]3。这也体现了冀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代价值,对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无裨益。

(责任编辑 程铁标)

猜你喜欢

中学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在多解中学创新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