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课程体系建构

2020-02-26常斯维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业者效能心理

常斯维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现阶段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创业环境。在高校中,关于学生创业的问题也成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具体体现

(一)乐观缓解创业过程的压力。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确保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保持平稳的心态,尤其是在面对困难,遭受挫折时,乐观这种心理品质可以有效抵挡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具备乐观精神的创业者,可以理性客观地归因,从多个维度找到症结所在[1]。相比之下,不具备这种心态的创业者则把失败的责任过多地归咎于自己,以致于聚集很大的压力,最终不利于创业问题的解决。所以,良好的心理暗示和预期将有助于压力的纾解,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二)希望维持创业的激情。希望是创业者始终保持创业成功期望的一种正面心理倾向,表现出努力创新、用于进取等特点。有希望不一定最终能获得成功,但借助对希望的挖掘能够强有力地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创业者采用“分步法”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为每一步的方案配备不少于一种的备选路径,方便在实施遇挫时灵活调整。借助调整和完善创业的目标可以维持创业者的激情。[2]

(三)自我效能感强化创业动机。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创业环境,自我效能感越高,创业者越能够发现成功的机会,并且始终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相反,自我效能感缺失的人只看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因此表现出犹豫不决、回避等心态。总之,具备较高自我效能的创业者视野开阔,善于接受新思想和理念,创造能力强,因此能够获得发掘更多的创业机会。

(四)坚韧度磨砺创业意志。坚韧度高的创业者,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形势,具备应对困难的能力,不会过了创业初的激情后就容易放弃,反而会因挑战激发更强的能力。所以,提升大学生的坚韧度能够促进创业意志的磨练。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的必要性

(一)创业带来的心理挑战。受制于常规思维及传统因素,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多数会考虑稳定、轻松的工作,具备主动创业意愿的非常少。此外,创业体验不足、创业榜样缺失使大学生心存畏惧,害怕因创业失败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大,不具备创业必须的独立性、主动性,遇到挫折只想到逃避或退出,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偏低。

(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心理资本能够积极干预和控制大学生的心理智能,深刻影响其在创业方面的态度和思维。在心理资本的引导下,创业者内部及与外界的关系均会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有助于建构奋发向上的组织文化。把心理资本的内容加入到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的管理中,不但能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面临的现实困境,还能调整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积极开展自我思维调整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

在创业的各个阶段,大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产生负面情绪。针对此,大学开展的创业教育应当及时关注个体的心理情况,推进其心理资本的积累,不断完善心理素质,通过端正创业心态提升创业经济收益。

三、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课程体系建构路径

(一)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培养乐观的品质。首先,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问题,正确归因。高校应当逐步使学生明确若遭遇创业的挫折,不能仅归咎于内在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自身经济条件差、家庭不支持等,这些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创业动力,降低其创业的积极性。要指导学生冷静分析背后的原因,结合创业环境、自身经验、职场竞争等方面综合归因,以便在将来的创业之路上形成正确的态度及行为。

其次,引导学生充满乐观的情绪。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在创业指导课中融入更多的心理资本的知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必要的思想引导,使学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坎坷,乐观地对待创业中的压力。

(二)引导学生认真规划学业,增强创业希望。首先,辅助学生制定人生目标。各高校要注重对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使他们树立可操作、有前景的目标,这将影响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人生方向。高校可借助专业的心理评测软件,从气质、性格等多方面评估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确定创业方向提供全面的参考,使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业目标,将其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4]另外,高校需要通过积极调研明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利用培训课程向学生传达,使学生能有充分的认识,然后积极引导他们制定消除这类障碍的实际策略。利用学生对创业成功的渴望,调动其内在驱动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更主动地关注市场的发展,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不断指导学生提升希望水平。高校教育者可采用针对希望水平提升的集体辅导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深入开展关于目标定位的探讨,探讨应主要包括下面的内容:现阶段自己具有哪些高希望水平的目标;以上目标怎样才能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实现这些目标最有效的办法有哪些;怎样克服和消除目标达成道路上的阻碍等。经过多次的集体辅导,使每位潜在创业学生的希望水平能得到提升,坚定目标信念,并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借助校园和社会上的各种机会锻炼自我。

(三)提升学生面对竞争的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高校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在创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在高校媒体平台上精心编排创业指导网页,在课堂上详细介绍阅读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创业知识普及、创业压力应对等板块的学习,使学生心中有数,提升创业的自信心。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讲座和训练。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培训专家为学员展示成功范例,通过反复训练自我激励法、暗示法等从一言一行上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5]。

(四)增强学生耐挫力,提升坚韧度。大学生耐挫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高校在进行培养时应注重心理辅导,广泛开展面对面访谈、网上沟通、电话咨询等方式,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心理指导[6]。帮助学生积极应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遭遇挫折时展现出坚韧度,学会保持情绪的冷静。此外,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分析学生的优势所在,有利于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积极调用自身优点,挖掘韧性资源,解决创业的问题。

猜你喜欢

创业者效能心理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