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人物画的形式美法则探究

2020-02-26张凤英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装饰变形艺术

张凤英

(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装饰人物是装饰图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装饰图案中难度较大的题材,它对造型能力、想象力和艺术素养的要求也是较高的。装饰人物除具有一般人物创作所具有的共同要求外,还有许多特点,它在构图中可以不受自然物象的限制而服从与视觉快感;它不注重画面的深度而重视画面的空间分割、位置布局、画面面积比例;在色彩的运用上要求富于装饰性,突破了自然描摹写实手法,不把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看的太死。色彩的撘配使用完全服从与画面需要,并依照设计者的主观意念、感受和激情去处理色彩。它不探究意境刻画与主观情感表达,注重画面理想的装饰效果,创作过程不带偶然性,是理智的结晶和匠心的体现。随着时代的更迭,艺术观念的更新,艺术各门类也在不断地交融、渗透,原来意义上的装饰艺术已突破以往的界定范畴,并以一种审美理想与艺术风格及技巧渗入到了现代艺术领域。可以明显感到,具有装饰风格的作品已占有越来越多越突出的地位。

一、 装饰人物的审美特特征

(一)平面化。传统的绘画是在维空间中表现三维空间,即在平面上表现虚幻的纵深体积,在装饰绘画的画面中,面积是画面的基本因素,层次是画面的必然体现,面面组织是以各种形面来分割构成的,各个部位都要合理地存在,避让和使用都要发挥自己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各种形象所具有的大小、形状、黑白、虚实、比例和所占据的位置都要发挥作用,要使画面整体和谐,无用的细节都要减省,保留最主要的部分,使画面的艺术效果更符合艺术要求;同时,强调空间的深度描绘,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画面意境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二)自由的时空。所谓自由的时空,即打破焦点透视:不遵守画面图形完整时空的法则;不拘于画面灭点透视的空间;人物形象突出性格和特征为主,有时不拘于实际解剖尺度,以画面形象比例和谐为准。打破灭点透视,创造不同于自然的第二空间,即人为画面空间。可自由地运用传统的散点平视、立视构图法,使咫尺之地变得异常热闹和丰富。

创作时,根据内容题材的需要可以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物象自由地组织在一张画面上,充分发挥想象,运用虚拟、象征等各种手法在画面上自由驰骋,形象之间、景物之间、主次前后、大小蔬密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表现。由于不受视点视域的制约,物象之间的关系自由就能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

(三)程式化、理想化。对程式化、理想化的追求是装饰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形、色感觉,而应当深入地去寻找使形色强化的特征,并重新去组织画面,创造新的形象,不论是感觉到的还是想象到的。因此,画面的组织结构要有鲜明的形式感。程式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是特殊的艺术语言体系,它的形成受民族的、地区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的制约,如中国的诗歌、戏曲、书法和绘画都具有很完整的艺术程式。装饰人物对程式的依赖和要求是很高的,画面的构成、点线面、黑与白的运用、形象的塑造及色彩的配置都有其特点和要求。程式化的语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规律性,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去不断创新,不断丰富。

(四)装饰人物的造型要求。形象高度概括。形象经强化其特征后,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而夸张变形的目的是为了更突出表现形象。经夸张变形后,使自然形态的生动性转化为典型性和规律性,把即兴的描写变为匠心独运的创造;注重整体的形式美和动势美,紧紧把握住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发现局部美,独具慧眼的细节刻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造型时要防止不注重造型的准确性和结构的“密性”简单模仿,或为变形作形而变形,忽视客观感受,不重视生活积累,不重视从生活中提炼,以临摹代替个人的创造,这就降低了装饰艺术的格调和要求,是我们应避免和克服的。

二、装饰人物的构图

构图组织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意法”“布局”“经营位置”。构图是为了表现固定的内容和事物,创作者把各种造形因素按一定的形式规律在画面作出合理的布局与安排,使之成为艺术的整体。我国传统绘画中许多优秀的构图方法为现代装饰艺术提供了各种借鉴,开拓了装饰艺术创作的视野。

(一)平视法。平视法不受时空局限,不受环境制约,以较自由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画面不强调纵深感觉,画面多横向排列成序组织。例如,古埃及壁画、希腊瓶画、汉代梁武祠画等。聚集时则采用遮叠式,其组织严谨单纯,静大于动,单薄浅平,表现纵深较难,表现深度空间采取上远下近分层的办法,例如《攻战赏功宴乐图》。也有平视俯视混合使用表现深远空间的,例如,18世纪中亚绘画《美女》。仿影画是最典型的平视图形,因变换角度时容易掩遮形体的可识别特征,所以仿影画选择侧面,平视是最佳角度,减少形体的厚度层次是最佳方法。

(二)立视法。散点透视的立视构图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构图方法。立视法打破了灭点透视的束缚,构图自由,极符合装饰画的审美特征。立视跨越时空,以散点多视角展现了多元化的形象,画面布局可上下左右同时展开,物象可前可后,可大可小,一切服从于作者的情感与组织。立视法画面时空容量大,适宜表现丰富的题材与壮观的场景。

三、形式法则的应用

形式法则就是美感法则,以对比为核心的形式法则在创作设计中是构图立意的指导,它适用于创作活动的全过程。对比使画面丰富多变,个性特征突出,有鲜明的节奏感,使画面条理化并兼具秩序、整体与和谐特性。

(一)对称。画面中心轴两边或上下的形象相对应,这在传统文化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传统门神画、壁画及图案纹样等。

(二)均衡。画面形象的形状、大小、面积都不相同,但在视觉量感上是平衡的,均衡适合于各类画种,在构图中给人以变化的美。

(三)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形象以相同方式反复多次出现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画面具有鲜明的单纯感、统一感、节奏感。平视构图中重复方法使用的较多。

(四)黑白。明度的两极是黑与白,黑白对比值大,画面明快,黑白对比值小,画面柔和细腻。画面黑白面积比例不同,分为黑主调和灰主调。这种明度配置关系成为画面的结构基础。黑色有收缩和不透明性,故白底黑形有坚实感,白色有发射透明性,故黑底的形有扩张感。以黑托白,以白托黑,互相限定,互相塑造,方有生动的形象。

在此可以明确,省略琐碎事物和与主题无关的东西,把它们纳入黑色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首先要考虑到留下的白色部分怎样才能刻画好形象。

由于灰色明度值不同,因而灰色具有多变的性质。所谓多变,指用黑地的点或白线、白底黑点或黑线组成的灰色调,随着点或线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明度值,它们的效果各异。

(五)图和地。图有突出性,其密度高,有充实感,有明确的形状,有清晰的轮廓线。地有后退性,其密度低,无充实感,形状松散,无固定界线。总之,图有凝聚性,给人以强烈印象;地则相反。

(六)繁和简。艺术贵在简炼,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繁简,不同作品需要的繁与简是不一样的。同一作品中可能包含着繁与简,而同类作品的繁与简也是相对的,衡量繁与简要以具体作品的需要为准。繁与简也就是“删繁就简”的问题。删繁尽量删去不必要的东西,就简尽量使用精炼的语言说明更多的问题。多余的东西,再少也是多余的,必要的东西,再多也是必要的。

(七)变形。人类自有造形艺术起便有了发挥想象的夸张变形的存在。审美要求不同,写实与变形的比重也就不同,可以说,变形是艺术家强化和美化形象的特殊方式,发挥想象、夸张而和实际有距离的变体造形反而比写实的更生动,变形在装饰绘画领域中的应用是广泛和重要的。

(八)线。线最基本的功能是限量图形的轮廓,轮廓使用使凝聚性更加巩固和显现。同时线条也能分割和解释图形的各个部分,以表现其结构的面、体和质地。垂直线有崇高之感,如大树、高峰等形象,垂直线也有凄凉寒凉之感,如雨水、瀑布等,也有向上伸展的活力之感,如草地、森林等。水平线有平和感,如田园、草原,静止感如无声的平野和如镜的池水,温和感则如迷漫的雾气。斜线角度多变是富有动感的线。斜曲线不稳定具有活泼的性格,疏密粗细不同的线可组成不同明度的面。

结语

一般情况,装饰人物创作并不要求表现“主题”,但应有明确的立意,即体现什么样的创作意图,表达怎样的内容,选择怎样的表现手段与方法,最终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装饰人物创作是以美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展现—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以此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装饰人物的创造天地极为宽广,既可以取材于生气勃勃的现实生活,也可取材于浪漫幻想的童话、传说。装饰人物是唯美的艺术,通常不表现痛苦丑恶的内容。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美。艺术创作必然受科学、哲学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而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则促使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其美的标准和要求,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把握时代美的需求,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作品。

个人的风格是装饰艺术中最根本最生动的因素,它是艺术家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果,是艺术家个性、气质、精神、知识结构、地域民族等因素的综合,只有具备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才可能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猜你喜欢

装饰变形艺术
鲤鱼旗装饰坠
谈诗的变形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纸的艺术
“我”的变形计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会变形的饼
因艺术而生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