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研究
——以河南省W镇“快乐周末”为例

2020-02-26李曼娜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村民群众农村

李曼娜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针对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现状而提出来的。它主要是以地方政府部门为主构建和提供,由当地的社会组织或个人自愿参与,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行为。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公民对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由于公共财政长期向城市倾斜,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缺失。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是一项亟需学界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走访调查发现,河南省W镇自开展“快乐周末”活动以来,村容村貌、村民行动逻辑、乡村文化网络、乡村文明治理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通过考察其活动背景、运作过程、产生影响来总结该镇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使其优化升级,为全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快乐周末”活动的背景

(一)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快乐周末”活动是由县文广新局、W镇党委政府主办,县文化馆W镇分馆、W镇综合文化站承办,旨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文化自信,推进该镇各项公共文化活动顺利开展,以有效抵制邪教和不良思想的侵蚀,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品位,切实把服务民生、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丰富全镇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项惠民政策。“快乐周末”活动也是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丰富全镇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让文明和文化相辅相成,充实村民文化生活,进一步激发群众创建文明乡村的热情,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1]。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将“快乐周末”活动搬上W镇人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

(二)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丰厚。河南省W镇是千年历史文化名镇,现共有3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236个村民组,52个姓氏,6万4千亩耕地,6万3千口人,68.57平方公里的面积。W镇地处中原文化腹地,历史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古迹繁多。如南城门、城隍庙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了W镇文化发展的土壤。此外,W镇在经济上也遥遥领先,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经济发达镇以及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获得多个省级、市级以及县级荣誉。总而言之,“快乐周末”活动立足于挖掘本土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价值,并利用现代化表演形式进行开发,充实村民的大量闲散时间,为更好地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起到基础性支持作用。

(三)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正是现在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助力提高农民素质水平,调动农民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快乐周末”活动在周末推行各种属于农民自己的文艺演出节目,顺应当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求,为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空间和载体。

二、“快乐周末”活动的运作

(一)镇村联动层层传达。在“快乐周末”活动的运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层层传达的方式将其概念传递给每一个农户。通过层层会议进行宣传让村民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不断调动他们唱戏、跳舞等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推动“快乐周末”落实到位。另外,“快乐周末”活动的每一项任务都进行了细化量化、逐级分解,落实到岗、责任到人,通过层层分解任务的方式切实把村级组织文化活动的工作铺开来。

(二)建立文化协管员队伍。为了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快乐周末”活动采取定员管理的方式进行,每个村确定一名专门负责文化工作的干部——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村级层面的文化工作。对于文化协管员的管理采取积分制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一名文化协管员所干的工作进行量化,并利用不同分值进行记录,积分制以月为单位进行综合排名。W镇每年会召开年度文化工作会,以积分表为依据表彰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这种量化管理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各村文化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各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也提供了相应的人才队伍支持。

(三)建立绩效考评机制。W镇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列入财政预算和年度督查,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来实现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其主要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激励、问责和监督机制,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并采取奖惩的方法进行绩效考核。从2018年7月份开始,每个月给每个村都发考核表,年底会公布每个村一年来的分数并进行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W镇“快乐周末”活动在运作过程中利用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不仅督促文化协管员积极开展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进而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四)夯实基层文化阵地。W镇自开展“快乐周末”活动以来,不断加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等建设。积极盘活各村传统文化资源,利用现有的村民中心、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组建各类文艺表演团队,举办各种文艺比赛,逐步形成各村“百花齐放”的格局。在“快乐周末”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鼓励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这也是该活动发挥公共文化价值的表现。W镇也积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各村“快乐周末”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地更好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快乐周末”活动的影响

(一)促进村容村貌由乱到美的改变。通过“快乐周末”活动的开展,逐渐转变当地农村风貌及卫生环境,整顿各类资源,形成特色乡村,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营造和谐乡土文化。近年来W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广泛发动乡贤捐资等方式,积极实施道路建设、内河整治、兴修水利、“村村通”等民心工程,着力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也要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文明泉水浸润美丽乡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快乐周末”活动开展以来,不仅村政建设进展顺利、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与此同时W镇政府不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时代特征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文明建设,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使脏乱差的乡村环境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

(二)促进村民行动逻辑的转变。“快乐周末”活动是广大农民群众盼望的精神食粮,为W镇乡村振兴建设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同时,“快乐周末”活动也展现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重塑了群众对公共文化生活的认知。在其开展过程中不断遏制腐朽文化(邪教、赌博等)的侵蚀与传播,引导先进文化理念,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让村民渐渐地受到感染,短短一年时间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人们逐渐从一个参与者演变成创作者,这不仅是对自身价值的展现更是一种融入公共文化生活的主人翁意识。这是公民意识的觉醒,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三)扩大乡村文化网络的覆盖。乡村文化网络是宣传政策法规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政府和群众之间编织“文化网络”也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往中央和地方如有新的政策法规出台,总是依靠不断开会进行贯彻,反复发文加以宣传,大多是送戏下乡、观看电影等形式,依靠“送文化”来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输送。自从群众性的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以后,开始出现小品、相声、戏剧、广场舞和电影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法规,歌颂改革成果,表扬先进人物,鞭挞不正之风。经调查发现,“快乐周末”不仅在每周末这天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经常利用中国传统的节日,组织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并且每开展一次活动,事先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中途要认真排练,反复筛选,事后要总结回顾,积累经验。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给所有参加的村和个人颁发一定的奖品和纪念证书。这样充分调动了文艺爱好的表演热情和创作激情,也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兴起,乡村文化网络也在日益扩大,这对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凝聚乡贤等各方力量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四)促进乡风文明改善乡村治理。过去,农村逢年过节总是出现四多,即:请客送礼多,赌博打牌多,封建迷信多,打架闹事多。今年,自“快乐周末”开展以后,经常性地看到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人们在茶余饭后,卸去肩上的担子,放下手中的家务,有人去表演,有人去比赛,有人去当观众,有人去看热闹,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悠闲地沐浴着文化的洗礼。现在村民经过文化活动聚在一起,彼此关系更为融洽,邻里之间形成一种团结的正能量,各个村在文化建设的带动下也开始产生环保意识等,不再随处倒垃圾。总而言之,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可以抵制不良陋习的泛起,减少治安事件的发生,促进整个乡村的和谐,从而改善乡村治理。

四、“快乐周末”活动的优化升级建议

(一)明确政府的主导功能。“快乐周末”的开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快乐周末”活动要优化升级,必须要明确党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领导地位,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支持。在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村庄建设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要突出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快乐周末”的公共服务性质决定了政府在期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优化升级活动必须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主导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文化的安排者的角色,不断争取资金、人员各方面的支持,这样才能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让“快乐周末”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二)拓宽资金渠道来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社会捐助及自主运营所得。“快乐周末”不以营利为目的,加之社会捐助杯水车薪,因此,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其主要来源。由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地方政府偏重经济建设而轻视文化发展[3],目前“快乐周末”活动组织面临财资金匮乏的问题,导致组织运行过程中一些经济环境好的村开展的比较好,而经济条件差的村活动难以开展。要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得到稳定的财政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根据其开展公益性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社会公益组织的财政支持,积极争取文化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扶持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快乐周末”活动大多数时候是靠村民自发的组织,这些村民都是本村的文化精英和文艺爱好者,他们立足于本村拥有灵活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模式,能够自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因此,扶持这些乡土文化精英成立业余文艺团体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本身就是农民,因此熟悉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可以根据农民心理需求举办大家感兴趣的文化活动,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展示出来。此外,农村业余文化团体还能聚集民众意愿,集中反映群众心声,汇聚大家的意见与建议督促政府及时改善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4]。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扶持,完善资金补贴和奖励机制,鼓励当地百姓加入,共同承担农村公共文化的开展与传播。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专业化指导,提高团体专业化水平,激发农民加入业余文艺团体的热情。民间文艺团体一直以来都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充分利用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田间地头、劳动耕作的时机,发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作用。

(四)加大人员队伍的培养。人员队伍是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现阶段“快乐周末”的开展是群众自发性的活动,政府组织为辅,在参与人员年龄方面存在老龄化、观念落后、非专业等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队伍成为影响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使“快乐周末”更好的开展下去,政府部门要培植一直跟得上时代步伐的人员队伍,积极发掘群众文化骨干进行重点培养,人才保障到位能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政府层面要更新文化队伍管理理念,把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作为重要的工作,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从基层文化干部层面,要深入基层,挖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养成主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习惯。同时,工作人员应当乐于指导和帮助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村级层面加大文化专业技能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村村通,村级服务平台等建设都已有雏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有了基本阵地,因此可以通过多途径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民的问题,满足文化需求。

结语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是满足农村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是一项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要加强重视、不断投入。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环境、新需求、新技术、新机遇,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从文化机构到文化工作者,都要继续深入研究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力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力度。

猜你喜欢

村民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