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价值意蕴研究
2020-02-26许洋毓
许洋毓
(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给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同的要求和站位,使得国企党建工作即面临巨大挑战又迎来重大机遇。因此,要实现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和生产的顺利发展,就必须认清国企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和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和高效领导,完成新时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所以,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必须以人的生产积极性调动为出发点,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和社会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起来正确的经济制度和价值体系,以达到对人本质的正确认识,进而提出实现人的解放,消解价值观上的限度,在实践中真正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彰显国企党建工作的真正价值意蕴。
一、国企改革的价值实现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价值观的运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以完善和丰富人性内涵为要求,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体系,它把经济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认为经济活动最终目标是在人的存在本性中获得人性的根据。这就需要在国企改革和国企生产经营中,合理安排物质资料分配和个人需求的关系,确保每个人都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确保改革向度的正确,确保人自由自觉本质的充分展现,真正在国企管理活动中,树立一种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正如马克思作为一位伟人,他总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面对人的现实生活,阐释了他关于人的自由个性时代人类本位的公正观。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自在与自为的矛盾统一体,只有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辩证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在现实层面,实现社会公正的方式是确立和保障每个个人的权利,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在理想层面,社会公正的实现即是人性的生成与完善”。[1]进一步思考可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发展从没有离开人类的解放去思考自由和平等的实现,立足于现实的人,通过社会主义生产经营方式去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和丰富人性的价值。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将个人抽象化的理论观点,并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基础建立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伦理价值是在现实社会的一种重要价值形式,需要以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实践为出发点,灵活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合理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建设。尤其是在现今的中国社会,面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现实问题,经济伦理价值应在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确立起来。经济伦理价值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不仅要被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也要被当作解决人际利益关系问题的理论支柱,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审视和丰富人性的内涵,充分加强人的素质提升,以人本质的价值,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党建工作的目标向度,推进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二、国企党建工作运用价值伦理手段有益于人的劳动积极性的调动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体。运用价值伦理手段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即可以实现人性的丰富和发展,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企业发展,占有更多市场份额,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国企党建工作运用价值手段,这是人对人性基础的完善和丰富,也是对自然生命的现存状况的超越,实现人本身的解放,有利于实现正向激励效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是复杂的“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因此,人不仅仅是为钱而工作和劳动,人劳动和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劳动方式的发展,获得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途径。同时,人的劳动权力和劳动能力的获得,也是追求人本质的首要价值途径。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水平下,劳动水平发展的越高,人的能力发展也就更全面,人性基础得到丰富和发展,进而自我认识和发展的程度也就越高越深。正如马克思指出,劳动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产品,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自身,造就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就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其次,人本质的实现,更多地被体现于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和社会制度认同程度。只有人的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人才能把工作看成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人才能更注重在工作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人作为有意识的生命存在,并不是简单地存在着,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人性的丰富和发展,以满足人本身发展的需求,期许成为一个自由的、负责的、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人,而这是同企业给予劳动者的物质报酬不一样的,这是使人逐步迈向超生命的意义世界。同时,使得广大企业劳动者能够通过党建伦理价值的引导,在更崇高的意义上来把握和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并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最后,价值伦理手段能够最大激发“利他”倾向,这有利于国企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和目标实现。马克思主义提出,发展是一切社会形态运动的基本形式,而人的全面发展依存于社会形态的发展,尤其依存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因此,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我们要增强激励作用,激发人本性中的“利他”倾向,促进为理想的事业奋斗的欲望,用伦理手段消解金钱所诱发的攀比心理,以及金钱激励的临时效应,使得人本身的劳动能力和创造力得以丰富和发展,只有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伦理关系实现最佳协调,企业的内部资源才可能达到最佳配置,才可能调动工作和劳动的积极性,尽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价值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人的本质作为国企党建价值目标是国企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拥有深刻的经济关系,而这些深藏于经济活动背后的经济关系,它们是人所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是与一定社会阶段所具有的物质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关系。可见,它们不是由人的主观意愿生成的,而是一种与社会物质生产力相一致的,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关系。因此,这种关系必然主要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并基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形成经济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原则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关系。由此,这些经济关系是根植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方式进行审视,最终超越社会历史上的抽象价值关系,形成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价值维度。也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相对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3]可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关系。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国企党建的价值目标,是社会经济关系和国企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是社会的特殊存在物,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在社会发展中,人利用其自然属性首先在自然界获得物质利益,并以此为前提,追求人本质属性的发展和丰富。因此,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属性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者还认为,生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建立在特定生产力之上的。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分工所导致的物质占有的不公,是形成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实现“以人为本”,消解经济利益不公正的矛盾,必须进行经营生产分工的改善,改变所有制结构,形成合规律和合价值的生产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阶级社会中,改善生产分工形式,需分析社会的阶级等级,深刻解析其不合理的和违反人性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目标的实现,那就要消除生产分工的不平等,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人本质的内涵价值需求为阶段性目的,把生产关系回归到人本身,使人获得自由自主的权利和空间,形成正确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使人本身重获自由和发展。所以,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以人本质的回归为根本价值目标,将国企的自身发展和物质生产关系的改革,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人民的生活相联系。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们还明确指出,正确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们要以正确的价值理论,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的问题和资本主义的价值向度。需要明确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模式和所有制下,经济利益的公正和不公正都是由生产关系所导致的,其根源在于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关系。所以,我们想要实现崇高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时,就必须突破原有的生产关系,国有企业必须建立新型的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的本质价值引领下,维护和保障人的基本需要和人的尊严,最终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企业经济关系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