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类本科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
2020-02-26冯妞妞郜思齐
冯妞妞 郭 睿 郜思齐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河北·张家口 075000)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从九大方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2018年2月,河北省委省和张家口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双创双扶”活动动员部署大会,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医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科研活动不仅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医学领域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在全新形式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教师对于医学生参加科研创新的服务、激励、培养与引导作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是新时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在此背景下,本项目将聚焦医学类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动机与影响因素。通过问卷星平台我们进行了题为《关于医学类本科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详细调研了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意愿、现状、限制因素与激励因素。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学习通平台下放给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及麻醉学专业学生,回收有效问卷共366份,以下将从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现状、限制因素与激励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
1.1 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现状
对于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大部分学生意愿非常强烈(52.19%)或者比较强烈(34.15%),较少学生表现出一般愿意(11.48%),极少部分学生较不愿意(0.82%)或者不愿意(1.37%)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对于现在处于大三的学生来说,已经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占较少部分(23.22%),尚未参加过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将占比近半数(46.17%),有少部分学生有相关意愿,但不清楚如何联系参与科研创新(28.42%),个别学生处于正在联系进入实验室的阶段(2.19%)(见表 1)。
1.2 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限制因素
对于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主要阻力来自较大的课业压力,没有多余的精力参与其他活动(76.23%),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阻力源于自身缺乏科研兴趣(33.06%)、科研活动与所学课程内容没有关联性(39.89%)以及缺乏来自学校和班级的支持(21.04%)。接着,我们更准确地统计了学生用于科研活动的时间,对于已经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创新的86位同学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每星期用于科研实验时间少于三小时(44.19%)或介于 3至 10小时之间(36.05%),少部分学生能用10至20小时的时间参与科研实验(17.44%),极少数学生能够保证每周20小时以上的科研时间(2.33%)。
表1: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现状
表2: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限制因素
1.3 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激励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因素,选择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对考研有帮助(75.96%)、可以提升专业素养(66.39%)、能够有机会发表专业论文(59.02%)、能够获得相关奖项(57.65%)、有学分奖励(53.83%)、有助于评优和评奖学金(53.55%)、物质奖励(30.33%)及其他(1.09%)。
在课堂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兴趣的教学环节依次是讲授疾病相关科学研究(45.08%)、观看科研实验视频(16.67%)、讲授知识点的科研历史(11.20%)、讲授科学家事迹(10.93%)、展示实验结果图片(9.56%)、布置阅读文献任务(6.01%)及其他(0.55%)。
表3: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激励因素
2 文献报告调查结果分析
2.1 个人因素
按照统计结果分析,在参与问卷调查的366位医学生中,有86.34%(52.19%十分愿意与34.15%比较愿意)的同学有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意愿,而截至大三上学期,真正付诸行动的学生只有25.41%(23.22%已经参与、2.19%正在联系),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意愿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但由于自身信念不强烈、执行力不够等原因,其中一多半学生没有付诸实施。在针对限制因素的调查中,“自身缺乏兴趣”的同学占33.06%,说明一部分医学生对于科研创新活动的认识有欠缺之处,没有认识到科研创新与自身职业规划的紧密联系。此外,有28.42%的学生表示“有意向,但不知如何联系”,说明平时学校及教师缺乏针对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有效引导。
2.2 课堂因素
对于医学生来说,课业任务较为繁重,空余时间较为有限,仅有19.77%的学生每周能保证10小时以上的科研实验时间(10-20小时占17.44%,大于20小时占2.33%),有76.23%的学生认为“课业压力大,无多余精力”是阻碍参与科研创新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学生在课余时间的科研创新需求,可以适当减轻课业压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来提升医学生的科研创新素养尤为重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倾向性地激发医学生科研兴趣。在各种授课环节中,讲授疾病相关科学研究(45.08%)、观看科研实验视频(16.67%)、讲授知识点的科研历史(11.20%)是医学生认为最能激发科研兴趣的三项内容,相关专业课教师可加以参考,来调整授课内容。
2.3 学校与政策因素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学校相关政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21.04%的医学生认为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主要阻力来自于“缺乏班级、学校的支持”,因此,从学校层面制定激励医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相关政策至关重要,比如学生较为关心的相关奖项(57.65%)、学分奖励(53.83%)、评优和评奖学金(53.55%)、物质奖励(30.33%)等内容,可以作为学校政策性奖励手段。
与其他奖励措施相比,学生更加重视科研经历对考研的助益(75.96%)以及对专业素养的提升(66.39%),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对于考研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把科研创新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素质,是学校及相关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4 总结与建议
对于医学生来说,较好地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职业能力、强化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但受到课业压力等多种因素,大多数医学生无法在本科生阶段得到很好的科研创新锻炼。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及分析,总结出以下三方面建议:(1)学校进行有效引导,包括政策激励性引导以及帮助医学生认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性。(2)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融入科研故事、疾病的科研案例、播放实验视频等内容,帮助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3)医学生自身要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思考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