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的效果分析
2020-02-26郑艳
郑艳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产后胎盘植入是指产后胎盘绒毛部分或全部侵入子宫肌层,本病属于产后较为常见的危险系数较高并发症,由于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数量不同以及产妇个体差异的影响,产后胎盘植入少量残留宫内患者无需药物治疗,对于未经药物治疗且预后较差的患者为防止产妇发生大出血需行子宫切除术[1]。本次研究为论证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价值,比较我院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10 例行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与10 例未行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相关诊疗数据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10 例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患者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年龄在23 岁至33 岁,中位年龄为(28.12±1.12)岁,孕周在33 周至38 周,平均孕周为(36.14±0.12)周,其中有7 例自然分娩,有3 例剖宫产。对照组10 例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患者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年龄在24 岁至35 岁,中位年龄为(29.22±1.24)岁,孕周在34 周至39 周,平均孕周为(36.31±0.11)周,其中有8 例自然分娩,有2 例剖宫产。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产后胎盘未完全娩出,清宫时有少量残留,产后患者伴有反复出血、腹痛等症状,医师结合患者彩超检查均证实宫内胎盘组织残留且肌层分离不清,存在胎盘绒毛侵入性影像学改变。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排除非穿透性植入胎盘患者。(3)排除合并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10 例产妇宫内残留组织较少,拒接用药治疗,实验组10 例产妇产后第2 天口服米非司酮,米非司酮给药方案如下:米非司酮初始给药方法、给药量如下:患者每日给药两次,每次口服25mg,上述给药方法、给药量持续1 周后患者每次米司非酮给药量降至12.5mg。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诊疗资料。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病情改善情况,若患者产后3 个月入院复诊患者体内胎盘组织完全排出,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消失,β-HCG 相关数值恢复正常,则表示患者治愈。若患者产后3 个月入院复诊显示患者体内胎盘未完全排出,不规则产后出血症状未明显改善,β-HCG相关数值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则表示治疗无效,需行子宫切除术终止阴道出血。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诊疗资料比较
实验组患者β-HCG 转阴耗时、胎盘完全清除耗时、月经恢复耗时以及CK 值恢复正常耗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一般诊疗资料 (±s,d)
表 两组患者一般诊疗资料 (±s,d)
组别 n β-HCG 转阴时间 胎盘完全清除时间 月经恢复时间 CK 值恢复正常时间实验组 10 26.52±5.62 85.62±2.33 46.52±4.55 34.52±3.69对照组 10 76.52±5.62 102.32±2.32 89.62±4.52 48.62±3.62 t 10.125 16.185 21.425 13.143 P<0.05 <0.05 <0.05 <0.05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3 个月预后情况
实验组患者均治愈,对照组有4 例患者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实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 VS 60.00%),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显著,χ2=5.106,P<0.05。
3.讨论
产后胎盘植入的发生与产妇多次妊娠、多次刮宫或子宫内膜炎有关,上述因素均可减少产妇内膜血供量,从而致使子宫蜕膜缺乏或致使个体子宫发育不全[2]。胎盘植入后临床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其中子宫切除术主要适用于产后24h 出血量超过2000mL 且胎盘穿透子宫壁患者,为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行子宫切除术就显得十分重要[3]。子宫切除可影响患者盆底功能以及卵巢功能,因此探究药物保守治疗,可提升产后胎盘植入治疗安全性[4]。
米非司酮属于产后胎盘植入临床常用药物,米司非酮为抗孕激素合成药,给药后可与机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结合,干扰子宫膜靶器官功能,减少机体蜕膜组织内孕酮受体量,进而加快蜕膜细胞死亡速度[5]。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治愈率高,月经、CK 检测数值以及β-HGC 转阴恢复正常耗时短。
综上所述,产后胎盘植入残留宫内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