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药房管理现存问题及改进对策
2020-12-19张巧丹
张巧丹
(台州市中心医院< 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医院诊疗效果的发挥,离不开高质量药品的支持,尤其在新医改推行以后,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在医院药房采购药物。因此,医疗工作者必须对药房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1.基层医院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硬件设备缺乏或落后
基层医院由于资金拨款与收益能力有限,更倾向于将现金流投入到可以带来新的收益的诊疗设备或人力资源当中,而在药房药库的养护方面则投入极少,造成药品保管环境较为恶劣。部分药品(尤其是中药饮片)对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干燥程度等都有要求,相关调控设备的缺失可能导致药物在贮存过程中出现药效流失的问题,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部分基层医院的仓储面积有限,药橱、药架数量不足,药品摆放混乱,部分药品甚至直接摞放在地面上。不仅增大了药房工作人员寻找药物的难度,增加了患者窗口等待的时长,而且可能导致药品变质,出现安全隐患。在药品检测方面,由于设备较为落后,难以按照规定和流程对入库的药品进行检验,致使无法提供药品品质的有效保障。
1.2 药品进货渠道不完善
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早在2000 年7 月,我国颁布的《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就鼓励药品采购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但是当前我国药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部分医疗单位还存在“以药补医”的问题。为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回扣高的药品供货商,药品的生产企业缺乏有效的调研和了解。这种医疗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不仅造成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可能导致假冒伪劣药物进入药房,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3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部分地处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或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在药房管理中启用计算机设备,在处方开具和传输中还采取传统的手写、纸质传递的方式。部分医师字迹潦草,或未对药品的规格进行详细说明,给药房药师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增大了错误发生的风险。一些基层医院虽然在处方开具中采取了电子化的办法,但未将药房的药物储量与门诊后台匹配,导致可能处方药量超过实际储量。虽然可对处方进行更换,但造成了患者、医师和药师的时间、精力浪费,严重时甚至会扰乱医院的秩序。另外,信息化水平的不足,使得医院管理人员和上级监管部门难以对药品和资金的流通进行有效监督,为道德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2.提升基层医院药房管理质量的对策
2.1 针对性采购硬件设备
由于基层医疗单位的现金流较为有限,因此在药房硬件设备采购过程中,首先组织专人对各项设备的应用频次和“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拟定效率最佳的采购计划。根据药品的特性,将对温度、适度等有要求的药品集中起来,分别放置在常温库、阴凉库和冷库中进行贮存。为满足药品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可针对性采购空调、除湿机等控制设备,并安装监测装置,在温度湿度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自动启动控制设备并发出警报提示药房工作人员。在检测技术方面,绝大多数情况下,理化鉴别、显微鉴别等简单的鉴别方法即可满足需求,相关设备造价较低且操作便捷,有必要根据人员配备和药品规模进行选购。
2.2 从源头控制药品进货途径
要想从源头上保障药品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就要严控药品的采购途径。对于采取公开招标形式进行药物选购的,需严格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来执行,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优先选择经过GMP 认证和GSP 认证的公司,确保供货商的“三证”齐全,且已在当地的药品招标采购中心完成注册。建立临床用药反馈机制,对于一些疗效欠佳、副作用严重的药品及时进行淘汰。药品采购工作需由专人负责,有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审批,其他人员无采购权限,将责任明确到岗,避免中饱私囊等问题的出现。
2.3 提升药房管理信息化水平
引入信息化管理后,可对所有的药品从采购端流入到患者购买流出的全流程进行记录,药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药品存放的位置,加快医院的物流速度,降低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长。通过公司内网进行药房电子处方的传送,药房工作人员可查看处方的开具人员和患者信息,避免未经诊疗直接向患者提供药品的问题发生。药房的药师在向患者提供药物时,也需在线留存记录,以便对后台数据进行更新。当某类药品剩余总量不足时,系统自动做出提示,便于下一阶段采购计划的制定。
3.结束语
综上,针对目前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结合医院本身特点,引进更多先进设备,提升管理制度化、体系化水平,更好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