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战略构建研究

2020-02-25张思敏

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文化整合国际传播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文化顶层设计、武术文化整合的必要性以及现实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以关东武术为例,探讨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成果及发展困境;以文化整合理论为指导,揭示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外部环境,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新时代 武术文化 国际传播 关东武术 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027-04

1 新时代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的悠久历史中积淀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和谐”但又“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及“道德至上”的人伦追求都非常精确地诠释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展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代表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范,源于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中国兵学、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各学科中的理论精髓,其技术体系和章法结构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1],使中国传统武术适应时代,这是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所在。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内容丰富,为国家所承认的拳种有129个,但从国际传播的现状来看,中国武术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高效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创造出高质量的武术文化产品。[2]原因是我们对中国武术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选择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武术的现代改良、发展和传播,始终以“体育”或以成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主题,却忽视了“中国武术”与“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在文化意义上的本质性差异。正是这种根本差异的不相容性使中国武术前行的脚步迈的踉踉跄跄,使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问题重重。[3]我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顶层设计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足够的底气,在强大的西方文明面前似乎只有全盘接受西方模式才能踏入先进的行列,没有做到坚持本民族文化自信,坚守新时代中华文化立场,从而充分展現传统武术文化独特魅力。[4]其次是传播方面的问题,由于外国媒体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报道以及我国传统的宣传方式,不利于外国受众接受中国武术文化而导致外国公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第三是接受方面的问题,由于各国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问题,比如,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化象征具有“和谐、祥瑞”的寓意,但在西方文化视野中它却是邪恶的代表与化身。[5]在之前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理论的顶层设计中却忽略了这三方面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就要不断的增强民族精神力量。[6]西方社会的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化环境的产生和延续主要依靠制度来实现调节和保障。[7]

首先要从文化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创新理论层面,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品牌化培育做出全局性规划与设计,根据武术文化传播特性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培育中国武术文化品牌,探索多元化的传播道路。在不断推进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引入创新思想,全面发掘国家主流媒体的传播资源,利用合作和节目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力。[8]注重从国家顶层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政府政策和市场运作,实现武术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国内外武术文化交流的有效对接,从而加快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利用国际武术联合会来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团体的联合与统一,组织国际型的武术活动,推动中国武术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促进武术文化在国际社会的普及和推广。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也需要学校教育的支持[9],因此,有必要在全球开办武术学校,武术要满怀文化自信地走进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课堂,孔子学院中武术的传播要将中华武术博大的整体气象显现出来,以便孔子学院的学员对武术的攻防招式、技击理念和人文关怀有清晰的了解。[1]此外,利用海外文化中心、文化嘉年华、中国旅游年、文化交流年、欢乐春节等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创新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2]

总之,要从国家顶层设计的层面出发,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的武术文化传播策略,积极调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和民间组织等力量,推动国内主流媒体,形成快速而高效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力量和平台。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国际传播资源、各地方政府的对外信息以及文化和新闻资源,构建国内外共享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共同推动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10]

2 国际传播导向下关东武术文化的文化整合

2.1 关东武术文化整合的必要性

自古以来,关东游牧民族以渔猎、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对生存空间的依存度极高,关东武术主动通过互相切磋、交友等方式将不同流派、拳种融合在一起,来突破其在文化构建过程中遭遇的瓶颈,从而实现关东武术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整合,推动关东武术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传播导向下,文化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即文化整合。文化整合就是指不同的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和涵化,逐渐整合为一种形式和内容都发生变化的新的文化体系。在与八极拳传人的访谈中了解到,关东地区本没有自己的拳种,而是由关内移民迁徙至关东,经过多年的文化交流、融合才逐渐形成我们今天看到八极拳以及关东武术,因此可以说关东武术文化本身就是文化整合的结果。在历经多年的民族传承与演进中,关东武术文化既和其他地域文化相互渗透又,不断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在近年来全球文化多元化、一体化趋势的挑战下,更加迫切的需要我们探讨推进关东武术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1]

2.2 发挥文化整合功能遭遇的挑战

在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内、国际传播导向下,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追求更高、更强、更远的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两种异质文化,在对接和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和冲突,进而实现文化整合。中国武术在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削足适履”的改革以适应奥运竞赛的要求,如动作标准化和难度系数化等,虽然这些改革看起来似乎符合了奥林匹克评判要求,但在逐渐丧失武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关东武术不仅讲求外在的形,而且注重内在的神,最为关键的是“武德”的修行,中国武术文化正是由“武德”来体现的,缺失了“武德”,何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没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赋予,便谈不上中国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改革开放后, “西学”对中国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现代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以迎合和融人世界为需要。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下逐渐弱化而慢慢淡出大众视野[12],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文化整合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自我。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这原本能克服前些年我们在进行文化整合时所走的弯路,对中国武术文化与全球文化进行整合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化入侵”等负面新闻的影响,以及一部分外国受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缺乏认识和了解,并对其怀有抵触情绪,这严重阻碍了关东武术文化与全球文化的整合。

2.3实现文化整合的路径

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融合的态度对待其他体育文化,并与全球化现实相结合,在带有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包容其他国家文化、融入其他国家文化。[12]根据所传播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生活习俗等将关东武术给予适当调整,但这并不代表着像之前中国传统武术走向世界那样“削足适履”,而是要与新的文化和谐共生、交融创新。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强调“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其中所包含的“和谐”的哲理、各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等都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注重自身文化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同时与世界不同体育文化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认同,共存发展的和谐局面。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来丰富世界体育文化体系的同时也需要创新型体育文化以适应世界体育文化,根据世界体育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创新来提高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认同感,有利于关东武术文化的对外交流。

当然,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文化整合方式,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世界接轨,例如,选择IBM整合方案服务于关东武术的国际传播,打破过去那种在文化表面所做的研究,通过IBM整合方案将无形文化转变为有形文化的方法,并结合传统的整合方法提出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而服务的新颖理论。进而在其新颖的理论基础上创新、提高,构建属于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自己的整合理论,这是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13]通过这种方式,关东武术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和引领世界体育文化,为世界体育文化做出贡献。

3 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3.1 新时代下,关东武术国际传播内、外环境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上愈来愈具有话语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发显著,并已昂首挺胸地跨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这一背景为关东武术文化的传播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了能更好地指导武術工作的全面展开,充分的发挥武术在落实全民健身以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也相应的发布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相关政策,这为关东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吉林省东丰县就认真贯彻落实了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积极的组织了武术“六进”活动,通过武术进入学校、社区、乡镇、企业、机关、军营,搭建了武术文化振兴的大平台,拓展了武术文化发展的大空间,促进了关东武术文化在东丰县的大繁荣,极大地加推动了关东武术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武术在经历了进入奥运会而失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有识之士意识到武术项目与西方竞技体育的不同,体悟到中国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而西方竞技体育中缺乏的民族文化,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中国独有的、精粹的武术文化,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这为关东武术文化的传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有效推进了关东武术文化的传播。

一带一路、金砖国家论坛、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中国成就为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打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推动了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中的文化认同是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动力之源,有关文化政策的部分为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设立以及相关部门也组织了不少走出国门的文化活动,例如汉语国际推广、中国的图书外译等,还有分别由来自世界不同国籍500多门各知名高校的课程组成的慕课教育平台,为传统文化传播创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进而为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也贡献新的方案。[4]

3.2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创新路径的实证分析

“一带一路”是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的机遇,创新了关东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关东武术文化的传播应当充分利用好当前“一带一路”重大发展契机,以较强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不断寻找与该区域国家进行武术文化交流合作的共性文化,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0多个国家,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巨大,关东武术文化走出去所面临的异质文化抵制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汲取异质文化的精髓,又要找寻武术文化交流合作的共同点,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展现出关东武术的文化魅力,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愈发广阔的前景。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发展话语体系构建的同时,结合古丝路文化传承理念,在凸显其敢于担当世界公民责任形象的基础上,健全武术文化协调发展支持机制,从而使关东武术文化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的坚定且自信。[14]

在地域方面,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山川相连,有助于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文化方面,东北亚国家有着共同的信仰和宗教文明,透显着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传统。

3.3 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发展战略的实证分析

关东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关东武术的国际传播不仅关乎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而且关涉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有必要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关东武术的国际传播进程,制定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努力实现“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有机结合。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各国国情、体制的差异,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仅仅从国家层面来发展很难获得预期效果。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日益强大,也就有了“中国威胁论”“文化入侵”等负面新闻,这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使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要靠政府组织来进行,还要依靠非政府组织、媒体、企业等多元化的传播力量的共同参与,这不仅能使关东武术文化得到多元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国际传播[15],也能消除国外受众对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焦虑和担忧。

其次,努力实现“自己讲”与“他人讲”的有机结合。武术文化的传播者对武术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其自身不仅要具有实实在在的武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全面的国学知识,还应该对外国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前提,因为对外国文化有清晰的认知和鉴赏能力,他们自然而然能成为两种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文化交流,在强化中国文化在本土影响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异域文化族群的理解和支持,使关东武术文化对受众者产生有益的影响,促进国外民众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关东武术文化,达到双向交流的结果,进而使受众对关东武术文化产生共情,再由受众将关东武术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实现由“自己讲”与“他人讲”的完美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拓宽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路径。

最后,实现重点突破,有效利用地域连接优势。重点放在关东武术文化在东北亚国家的传播。孔子学院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孔子学院分布状况是:大洋洲4国19所,美洲21国161所,欧洲41国173所,非洲39国54所,亚洲33国118所;孔子课堂分布状况是:美洲9国574个,大洋洲4国101个,欧洲30国307个,非洲15国30个,亚洲21国101个[16]。从亚洲范围看,占据地缘优势的东亚地区的孔子学院发展态势较好,因此,借助“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这一平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需求为导向,开设以关东武术为主等中华传统武术课程,有重点的进行关东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使之成为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特色名片”,从而更好地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打造多元化的关东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途径,为提高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效果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冯慧.少林武术国际传播路径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6):58-59

[2]王国志,张宗豪,张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偏向与转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7):70-74.

[3]王岗,王柏利对中国武术发展“顶层设计”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2):10.

[4]温搏,焦艳菊.论传统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三个支点[J].体育文化导刊,2018(6):7.

[5]严三九,刘峰.中国文化“和谐”价值理念及其国际传播路径探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7):7.

[6]李义虎.繁荣中华文,实现民族复兴[N].中国文化报,2016-06-17.

[7]沈建敏,应孜,高鹏飞.校园足球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87.

[8]孟涛,蔡仲林.当代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现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1):15-18.

[9]宋海辉,宋海燕.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8(3):21-22.

[10]解乒乒,丁保玉,吴文峰,康德强,梅媛.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多元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0):68-69.

[11]杨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及多元生态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5):80.

[12]张丽娟.新时代体育伦理的当代关涉:难题与出路[J].體育与科学,2018(1):21.

[13]肖留根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合方略:基于“IBM”文化整合理念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4):39-43.

[14]丁传伟,李臣.“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3):127-133.

[15]谢伦灿,杨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研究[J].现代传播,2017 (12):112.

[16]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2017年度发展报告[EB/OL] .http://www.hanban.org/report/2017.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88141。

作者简介:张思敏(1993-,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发展。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文化整合国际传播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之诚心、虚心、信心、恒心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