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5冉世宇
冉世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辽源 136200)
1 何为“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目前国内所指的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主要着眼点在于高校体育课程中,通过对体育课程在结构上进行硬性规定:以七十分钟为界限,要求体能学习和技能学习不得低于这个界限,这种规定强化了大学生运动强度及密度,其主要的指标就是学生心率变化。可以说,这种课程模式是对以往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将学生学习体育技术技能和体育素养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体育比赛或是体育游戏的吸引力,让大学生懒于参加体育的现状得到扭转,让散漫的教学氛围得到改观,进而使大学生感受体育魅力,喜欢上体育运动。
概括来讲,在高校体育课上开展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启蒙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提升大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也助力大学生在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上的提升。
2 对该模式在实践上的分析
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既需要结合教学计划,又需要通过具体的体育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实际锻炼行为,课程的负荷量,加上对大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考评指标等进行综合记录,力求从更广泛的角度反映大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的程度,而且这种培养所产生的正向影响程度等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考量。
2.1 对于体育教学在内容上的分析
通过实践后的结果进行比对,发现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相较于一直以来沿用的课程模式而言,在内容的丰富度上更突出,大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获得了更多的体育知识培养,得到了更广泛的体育技能技术锻炼。可以说,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从教学内容上就是注重以学生为本,将主要的改革项目定位为大学生选课时所青睐的项目,再将走和跑、跳等田径内容嵌入到项目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田径的基本知识技能,将加强大学生核心力量和耐力等健身方法融入教学,注重对于大学生上肢力量及支撑力的练习;当然,这些都是处于辅助地位的教学内容,主要的课程内容还是要以项目课程占据主流,并且为确保时间和训练的合理分配,要在分配的时间和要求上严格把控,达到学习技能和协作战术的双向培养,重中之重的是要加强项目在竞赛特点方面的学习,对裁判尺度方面的了解,通过重新组班或组队,刺激学生体育竞争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待体育运动的 兴趣。
2.2 对于体育教学在组织活动的形式上进行分析
通过试验后的结果进行比对,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训练的比拼上,在健美操类课程中,适合大学生分组且固定配置组合搭档,然后小组之间对比训练;在以球类隔网对抗的乒乓球及排球为主的课程中适合进行垫球比拼;其它项目可以采用小组累积个数进行比拼。二是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学环节要注重衔接的紧凑性,可以在此时间开展一些体能训练,教学过程的一些练习,以此保证体育课上较高的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
2.3 对于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的措施上进行分析
此举主要是为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及组织能力等进行分析,力求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方法和效果展现进行评价。通过比对,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体育课上,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对体育学习的倦怠,此时教师应该以把控教学实施的密度为着手点,运用直观而积极的运动方式,提振学生的状态,对此一般都是采用比赛的形式,此时也要顺势进行必要的裁判知识和判罚尺度的讲解。二是在每一个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教学负荷较低,只是注重对于体能的训练,此时可以进行必要的体育游戏,一般以二十分钟为宜。
2.4 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方式上进行分析
大学体育课的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上肢、腰部、腹部、腿部的力量训练,也包括全身核心力量和柔韧性方面的练习,相较于传统的体育课体能模式,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更加注重内容上的丰富和负荷量的增加,以给予大学生在体育动作上更大的自由选择。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利用手机软件监控学生在课后的体育锻炼情况,并为使其产生更大效果,建议将其纳入体育成绩的考核中,这可以迫使学生在课后参加运动,也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2.5 对于大学生体育运动成绩进行分析对比
体育课的学生成绩一般涵盖于专项体育技术及身体素质两个方面的考核,通过试验后的成绩结果进行比对,发现通过手机软件督查学生进行每天三公里的跑步,其耐力提升明显;而由于在课程中较少有跳类的负荷量,所以立定跳远的变化甚小,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3 对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进一步思考
3.1 强化教师的推动力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专业课程上,虽然开设了很多专项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存在明显的重个人项目,轻团队项目,这是需要教师进行更正和推动的。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扮演好主推和主导者的角色,用积极的语言去推动课程的进展,用激励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让体育课堂更为活跃。
3.2 课程的结构一定要紧凑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在授课时段对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要因为健康体育的理念而只注重体能练习,却忽略了对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有效完成。从常规来看,大学体育课时为每节一百分钟,每周一到两次是比较适宜的,在课上的时间分配,要与身体素质练习的时间进行结合,但更主要的还是要做好课程中的过程性技能考核,并做好教学效果的监控。
3.3 课程模式改革的成效要依据大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提高程度作为检验标准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成效的取得要通过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实际成绩进行检验。根据笔者的经验来说,运用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一个学年的训练后,大学生在核心力量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而在耐力类的成绩上更是效果显著。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情绪很高,这些都是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价值之所在。